分享

正月十五‘解怀儿’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10

自清代时起,从皇宫内外的官宦人家到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家,都喜爱聆听鸣虫清脆的叫声,蓄养鸣虫儿十分流行,这个习俗历经百年延至今日,如今竟成了平民百姓们冬日里的一大乐事。

    鸣虫讲究的是玩儿冬虫儿,正所谓追求的是“如置身秋圃,气爽神怡,既忘雪寒,更觉幽静”的意境,“当年如隆福寺街之富友轩,大沟巷之至友轩,盐店大院之宝和轩,义懋大院之三和堂,花儿市之万历园,白塔寺内之喇嘛茶馆,皆养虫家聚会之所。如到稍迟,掀帘入门,顿觉虫声盈耳。""解衣入座,自怀中取出葫芦置面前。老于此道者葫芦初放稳,虫已鼓翅,不疾不徐,声声入耳,有顷,鸣稍缓,更入怀以煦之。待取出,又鸣如初。如是数遭,直至散去。盖人之冷暖与虫之冷暖,已化为一,可谓真正之人与虫化。庄周化蝶,不过栩栩一梦,岂能专美于前耶!"是王世襄先生追忆的,旧时虫家在茶馆里聚会的胜景,读来宛若置身其中。
    蝈蝈,蛐蛐,油葫芦,都在立冬以后玩儿,一直到进了腊月,春节之前,鸣虫爱好者们会互相约好地点,时辰,或在某个大茶馆,酒楼,或者在某个大财主的宅子,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聚齐儿,举行一场鸣虫大赛。这场大赛,在旧时称为‘叫灯节’。

   如果大赛定在某个茶馆,这是掌柜很有面子的事,嘱咐伙计打扫厅堂,桌椅擦得锃亮,摆上最好的茶点,而且这天,是不收茶钱的(当然,去的人不会让茶馆吃亏,都会多给茶钱)。等大家伙悉数到齐,比赛就正式开始了,有威信的行家们当裁判,无论是蝈蝈,蛐蛐,油葫芦,都会分出123名来,甚至按照鸣音儿的不同,分的很细致。比如油葫芦,因其鸣叫的声音最为丰富,分得最为细致:比“叫鼾儿”的,比“水亮鼾儿”,“亮响儿”,到了民国又加上“抹子”等等。蝈蝈和蛐蛐的鸣音儿虽少,但也有分别,以此类推。

   获得头三名或者一致好评的,基本上当场就有人相上了,所以会有个“就地拍卖”。而比赛成绩很差的,很多当场就被主人放掉了。因为,第二天就是正月十六了,就没有人揣着鸣虫去茶馆了,所以,这天叫做‘解怀儿’(只有养鸟的人,把音儿较好的油葫芦带回家押鸟用,但是,也绝对不会再拿着油葫芦去茶馆了)。

   如果比赛是某一位财主招集举办的,地点一般会在自家的宅子或者公馆里,好茶点招待,以同样的方式分出前三名,而这些好虫儿就都会留给本家儿了,当然,本家儿会出大价钱给虫的本主儿。

    这个风俗在老北京有很长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的被人遗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