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蓄血证(10)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所以,我们说附子它是大辛大热的,是温阳散寒,是止痛的。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提供的恩赐,提供的调整我们健康失调的天然的药物。所以,那个雪莲花,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大家琢磨一下它是什么性质的?你看它的花是白色的,实际上它是热性的,如果它不是热性的话,在那里它早就是冻死了,不能生存,所以它是温阳的。

    我看到一本药物栽培的小册子,说附子种在向阳的、温暖的肥沃的土地上,会产量高。那确实是,附子在那么艰苦的地方,都可以活着,你把它种在肥沃的、温暖的土地上,当然产量会高嘛。后来,我就问药农,我说:“你这个附子种在这种地方,产量高不高?”她说:“产量高。”

    “效果怎么样?”

    “从山里移到这里的头一年,第一代生长的这个东西很好,不错。第二年,用我自己生产的种子,种到第二代,还算凑合。到第三代的时候,我曾经试过,前面所说的吃完了会上火,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我拿高压锅压熟了,我沾上白糖当白薯吃,都要吃饱了,也不上火。”

    这让我感到很吃惊。我们今天无论如何精心辨证,怎么精心的用药,有时候你胸有成竹,觉得用完这个药就会好,结果病人再来的时候,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是我们辩证不好吗?是用方不对吗?后来我联想到很可能是药物的性质,由于人工栽培,没有能够摸拟自然生态的那种环境,而使它的药性发生了改变,药效不如以前好了。

    所以,中药一定要讲道地药材,或说是地道药材。韩国种人参,高丽参很有名,高丽参的力量确实不小,我在韩国的时候,就参观过好多种人参的地方,发现药农对土壤的成分,一定要化验,和山里生长人参的地方的土壤的成分、微量元素要一致,光照要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这种光照。

    我们东北也有人种人参。我的一个学生,他就大面积的种植人参。有一年,他给我了小萝卜一样的人参好大一堆,我开始觉得这东西很利害,我没有气虚,但偶尔有点高血压,我不敢吃它。我就拿一点儿人参须,放到嘴里嚼了嚼,没事,没反应,也不是吃完人参了觉得有精神,也不觉得上火。

    然后,我就吃上小半枝,还没反应,再嚼上一枝,还没反应,最后我煮上两枝吃完了,还是没反应。我说他种的人参不知道是多少代了,已经接近小萝卜了。结果,那么多人参,我吃完了,既没有感到有补气的效果,也没有感到有上火的副作用。所以,我们由这一个方子联想到,中医中药要想提高疗效,把好药材这个生产关,是多么的重要。

    抵当汤这张方子,是中医方剂中,破血逐瘀力量最强的。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在一般情况下,用的机会并不多。可是,顽固性的瘀血,我们用它的时候,还能起到很好的疗效。三十年前,我跟宋孝志老师抄方,有一个病人是从宣武医院转去的,她的临床症状,是剧烈的头痛伴有偏盲。

    宣武医院当时给她做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瘤压迫了视神经的通道。那个时候,在这个区域进行手术,是很困难的。所以,那个西医大夫很坦然地对她说:“我们西医对你的这个病,没有更多的办法,手术很具有危险性。要不,你干脆找中医试一试。”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西医大夫很好,当他们没有办法的时候,说会推荐病人去找中医大夫试试(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