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病(10)

 johnney908 2014-06-11

        (接上篇)下面讲第22条,防己黄芪汤证,仍然讲的是风湿,这一类就是属于表虚证了,一类条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这张方子,从方测证也能够看得出来,是一个表虚证。为什么?有黄芪在里头。那么要从条文来分析,“脉浮”,对于风湿病来说,出现的脉浮,仍然是主表,主风邪、寒邪相合,风邪也主脉浮。“身重”,是湿盛的表现。

        一个是体现风湿之邪在表,第二,风邪为重,也是脉浮,“身重”就是湿盛所致。“汗出恶风”是哪儿虚?表气虚还是表阳虚?有的说表气虚,也有说表阳虚的,治疗风湿表气虚,到十四篇讲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后边只加了一句“腹痛加芍药”,都是来说表气虚的。

        表气虚是卫气不固。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表气虚、腠理疏松。所以它卫气不固,就汗出,多汗。在治法上,实际防己黄芪汤它所体现的,就是益气固表、祛风除湿。这个功效怎么体现出来的“益气固表,祛风除湿”呢?首先说黄芪和白术的功效,它俩相合配伍,就是达到益气固表的作用,特别是生黄芪走表,能够固表,能够益气,白术也是健脾益气。

        所以,它两个都是属于甘温补脾的药物。黄芪、生黄芪能走表,炙黄芪才能补中。所以生黄芪走表,配以白术,正好是解决风湿在表的这种表虚。那么白术、防己合起来,是祛风除湿的作用,也就是说白术配黄芪,益气固表,白术配防己,祛风除湿,而甘草配姜、枣,仍然是调和营卫的作用。总起来说,方剂的功效,就叫做“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现在我要讲的就是它方后注的“煎法”。四味药后面的姜、枣,是在方后注里面。关于用量,就按《伤寒论》里所讲的汉代的度量衡,以及宋代变化,现在所不一样的地方,东北地方是一钱5克,是按十两的进位,南方十六两制,它就是3克一钱。

        这个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就是它这个方后注里面,讲了几个加减法。比方说“喘者加麻黄半两”,这显而易见,取麻黄的平喘作用。“胃中不和者”为什么加“芍药三分”呢?芍药能通血痹,而且原方里面有甘草,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因为这风湿“一身尽痛”,他要解决疼痛问题,所以它加芍药,而且对胃中不和也能得到缓解,对关节痛也能缓急止痛。

       “气上冲加桂枝三分”,这是第一次看到加桂枝的作用,除了五苓散倍用桂枝,是气化解表的作用,现在是桂枝加桂的那种平冲降逆的作用,治疗冲气上逆,这是张仲景的专药,用其特效。最后讲的“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细辛的作用辛温发散。

        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把细辛放到辛温解表药里面来讲,后来又把细辛放到温里药里,讲细辛药的时候,也得说细辛有辛温解表作用。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说,作为细辛,它作为辛温的作用,是一种发散解表的作用,那么作为温里药,它也对于在阴经之里的寒邪,可以使其达外,这个我深有体会。

        有一个病人,实际上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办公室的一个工作人员,他经常外出,一个冬天,他老说小腿疼,走起路来那地方发紧、发痛,怎么办好,我给他调理,他的那些方子,失眠、睡眠不好等等(转下篇)。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激活,来和我一起玩吧!
http://t.hexun.com/active.aspx?InviteCode=3WKUqlXp1WETOui8xLbUPg%3d%3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