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病(15)

 johnney908 2014-06-11
                        

        (接上篇)病因病机:麻黄加术汤证,寒湿之邪着于肌表,阳气不通所致;麻杏苡甘汤证,风湿郁于肌表,阻遏阳气,化热化燥所致。在症状特点上,身疼烦这个特点是,既有湿浊的重着之性,又有寒邪之重的固定不移,而且还应该有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所以它喜欢温热。这种寒湿的痹证,发热无朝暮之分,就是它表证实,有发热、恶寒、无汗。

        为什么要写上“无朝暮之分”呢?为了和那个“日晡所剧”进行鉴别,这了记住张仲景的原话“发热,日晡所剧”,也就是发热有朝轻暮重的特点。实际上,“掣痛,不得屈伸”,就是游走性疼痛为特点,“掣痛”,游走性。治法,麻黄加术汤,麻黄汤打底,所以是辛温剂,是辛温散寒除湿,所以就“轻清宣化”,就是他用薏苡仁换掉了桂枝。

        薏苡仁偏甘、微寒之性,就把这个方子由辛温变成辛凉,就叫“轻清宣化”。当然它要针对风湿在表,解表除湿,配伍上这两个方子有明显差别,就是药量上,谁是重剂呢?麻黄加术汤量比较大。就说杏仁,麻黄加术汤的杏仁是70个,约28克,麻杏苡甘汤才10个,4克。

        杏仁有小毒。这量在北方一般就是用到15克,有的人愿意用到20克或25克,那也应该去皮尖,一定要注意炮制,你若用10克吧,太少了。我们现在确实对杏仁的用量,是非常谨慎的,是它有小毒的问题,我要说辛温重剂,在配伍上就能说明它的表邪,或者寒邪表证,重于麻杏苡甘汤证,从哪儿能看得出来呢?

        麻黄加术汤中的麻黄是三两,还得加上桂枝二两,就是麻、桂的用量证明它是一个辛温重剂,不说杏仁70个,就是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的配伍。但是看麻杏苡甘汤中没有桂枝,麻黄才半两,用的是苡米,我们这里叫薏苡仁。这个配伍,不仅麻黄才半两,而且要求去节汤泡,这都是减弱麻黄发汗力量的意思,因此它是辛凉轻宣的一个轻剂。不仅性质变为辛凉,而且是个轻剂。两个方子通过这样一比较,谁重谁轻一下子就清楚了,也能够使我们加深认识、辩证要点,看出麻黄加术汤一定主治的寒湿在表的表实证,而麻杏苡甘汤一定主治的是风湿在表的表实证。

        下面我们把‘日曷’(日旁曷,繁体字。音,耶,下同)病三条原文讲完了以后,再对全篇进行小结。麻黄加术汤证和麻杏苡甘汤作为本篇的重点要求,对三附子汤,希望在临床实践上,逐渐积累经验,讲完全篇的时候,最后作总结。‘日曷’病三条条文,什么叫‘日曷’病?我在开始的时候说过,‘日曷’病就是伤暑的意思,而不是通常大家所知道的中暑。

        伤暑的特点一定是在夏季,有严格的季节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说:“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这就是说也属于热性病的范围。暑邪为阳邪,在初起的时候,也是首犯太阳的。这三条条文,如果说它对《内经》的继承,有发展,不仅认识到暑邪为阳邪,而且伤人阳气,同时它也认为暑邪也要兼挟湿邪,或者是暑热之邪,三条原文,一条讲暑热之邪,两条讲到暑湿之邪,发展的一面就是他看到了伴有气虚,造成气阴两虚,而且除了白虎加人参汤,另外还有一物瓜蒂汤这样一个方剂,这就是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转下篇)。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激活,来和我一起玩吧!
http://t.hexun.com/active.aspx?InviteCode=3WKUqlXp1WETOui8xLbUPg%3d%3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