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人情陋习别忘了“民间智慧”

 wwm5837 2014-06-11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如果正常的礼尚往来扭曲变成了“人情债”,甚至成了我们生活的一大负担,就应该被改变和摒弃。

      讲人情、重礼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人情往来的背后,原本传递的是温情和友好,营造的是有事大家来帮忙、捧场的热闹氛围,都是古已有之的“老礼”,早已成了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和金钱联系在了一起,并逐步超出了普通的礼尚往来范围,以至于伤害了正常社会关系。比如有些地方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人情随礼等风气依然兴盛,父母过寿、孩子满月、生意开业、升学、参军等,理由五花八门,都要摆酒席、收份子。而随出的钱越多,就越想“不能亏本”,越要利用一切机会“找回来”,成了不折不扣的陋俗,陷入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我们今天落实八项规定,搞作风建设,难免会经常遇到这些传统习俗,如果本着将传统习俗“连根拔起”“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完全照章办事,恐怕难以尽善尽美,可能还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近人情。依靠党纪国法、行政力量等硬手段解决人情陋习很有必要,但如果能够促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对移风易俗的进步性有所认同,事情协调解决起来可能更容易。比如有的人结婚,用大客车、自行车迎亲,提倡一万元办婚礼等,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不失时尚。这是将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现。我们不妨多鼓励、多表扬、多宣传这样依靠民间自发力量形成清新风气的举动,借助民间智慧这一“巧劲儿”,自觉抵制不良习俗,先改造周围小环境,通过复制、效仿,进而影响大环境,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