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安万事安——四祖寺第九届禅文化夏令营小记

 木立 2014-06-11

【四祖善缘】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静下心来时,会思考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科技通讯便捷了人与人的联系,却少了秉烛夜谈的心心相映;新式交通缩短了旅程的耗时,却也遗失了跋山涉水后柳暗花明的欣喜。

“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这种意境多么让人掩卷神驰。过去两年的交流学习和阅读,对佛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浅识,恰逢这样一个合适的机缘可以去用脚步丈量师祖走过的地方,用身心感悟佛法的智慧浩瀚,内心是多么的欣喜雀跃!于是便有了赴黄梅,与四祖寺结下一段善缘。

                                           

【禅宗渊源】

四祖寺位于湖北黄梅,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创建于唐朝,为中国禅宗丛林之始,距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上数经战火毁坏,1995年在本焕长老的荷担下重新修葺,重现祖庭光辉。2003年,本老功成身退,由净慧长老继任方丈,重振四祖禅风,倡导生活禅,每年都举办以禅修为主旨的四众共修法会和禅文化夏令营等活动。

这次有幸参加,全仰仗于长老们的慈悲化度,弘法利生。也正是这次夏令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佛法的好,在净慧长老的主持下,更是得以皈依三宝,成为一名真正的在家佛子。下文中提到的师父,便是净慧长老。

佛教是西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华传统思想的融合,在隋唐时期空前繁荣,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在中国分成多个宗派,其中禅宗是最为中国化的一个宗派。关于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印度,一是在中国。

佛陀晚年涅槃之际,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惘然,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在这个时候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所说禅的起源。

菩提达摩是如来禅第二十八祖,也是中国祖师禅的初祖。在嵩山,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等待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前来求“安心法门”的神光,即后来的二祖慧可。之后历经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第一大宗。一花开五叶,形成了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宗。

 

【祖庭好风光之四祖寺】

                                          

2012年8月7日,我独自乘着从广州到九江的列车,辗转换乘,到达黄梅车站,一进候车厅,便望见举着禅文化夏令营木质牌子的义工们,笑脸怡人,亲切问询。由此结识了同是随州人的马吉吉和少数民族的蓝师兄。             

                                               

黄梅汽车站的彩瓷壁画。五祖传慧能,一花开五叶。壁画上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慧能大师的见道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番交谈,得知来的几位多是武汉各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有些学生已经往来多次。司机师傅热情地打开后备箱帮我们码放行李,然后欣然上路。车内播放着空灵的梵曲,窗外景色跑马不息,我心中感觉说不出的美好和安宁。

                                           

十几分钟后我们到达四祖寺山门。司机师傅又去接下一波营员,不辞辛苦,让人感佩!我抬头望着这红墙黛瓦,斗拱飞檐的山门,真切感觉到这里远离尘嚣的清幽,心中好不欢喜!(后来得知,有只被放生的小白鸽每天都在山门这里,赶都赶不走哩,做起了山门的小小守护神。我留意过几次,它不是悠闲的在地上走来走去,就是蹲在飞檐上打着盹儿,真是不舍不离有情有义!)

                                           

走近四大天王殿,便看见竖立着的欢迎牌,憨态可掬的小和尚探出头来,笑呵呵地双手合十:“到家啦!”。进了山门便是家,这话好似清风,温暖着心。

                                           

在义工马吉吉的引导下,我们穿过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来到客堂,几位法师亲切地招呼我们过去登记,当问得我们还未吃饭时,便停了下来,让我们先去斋堂吃饭,填饱了肚子后再来登记也不迟。

                                          

回廊上,一袭僧衣步履轻安的走过,衣袖翩飞。空气中,充盈着淡淡的檀香味儿。师父说,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都很轻,言行举止有着禅者的风度,这便是轻安的表现。鞋在地上拖,一是有声音,鞋易破损,一是若脚下有蚂蚁,容易拖死。举足下足间都在培养我们的慈悲心,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修行。

                                          

饭后,回到客堂登记,领取了两套衣服,十几本书,笔,笔记本,书包等学习生活用品。怀抱这一摞沉甸甸的物品,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动。这一切都是寺院免费提供给我们的。

女生的宿舍在卧佛殿旁,每间是八人大通铺,每个床位上都放有一卷凉席,一个枕头和一床薄褥,非常整洁。卫生间里干净明亮,放有香皂、洗衣粉、凉拖、盆、衣架,还有电蚊器和蚊香片。这里的生活用水都是来自山上的泉水,天然纯净,但越来越稀有了。

师父说,现在为了满足一个人的生存需要所使用的资源,和五十年代相比,不知道要多几十倍。特别是城市的人,一个人一天用的水,比乡下的人一年用的水还多。一些宾馆,机关等公共场所,水资源浪费得更是了不得。

在乡下,有许多地方成年不下雨,老百姓要走几十里的路,去取水回来生活。但是城市里的人,把乡下的水都弄到城里去了,满足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结果农田干枯了,河流断流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干净的水变成污水,又排到河流里,把所有的河都污染了。

大自然的资源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为我们所使用,我们为了感恩一切众生,首先自己要过一种淡泊的生活,清静的生活,生活越简单越好。

                                         

我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倒头小睡。梦里自己走在一座白色的桥上,身边往来两三人,景色朦胧,我举起手机,想拍下这静谧的环境。不想,手机屏幕里呈现出的白桥两旁开满了粉色的莲花,空气也是粉色。突然听闻一阵细碎声,我醒了过来,原来是另一位室友来了,她叫文娟,和桂华我们仨,是接下来几天里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不就是我梦里的白桥吗?!居然真的有!第一天来的路上未曾留意,第二天出了寺门才看到。白桥连接着一座廊桥,黑瓦木柱,古色古香,名“灵润桥”,又名“花桥”。始建于元代,桥两端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风格的马头墙。桥下石刻从唐朝到清代,有几十处。柳宗元手书“碧玉流”三字笔力遒劲,其名句“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蒴花不自由”也镌刻于此。但大多漫漶不可识。据说,待清泉石上流,可见字在水中游。

                                          

 这两位师兄一见面,便在好泉石上,展开了一场武林大战,真可谓不打不相识。偷笑

 

之后我们又来到寺院的后山上,当初四祖道信大师引领大众耕田博饭,以农养禅,这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放眼望去,山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有花生、豇豆、辣椒、高粱、西瓜、南瓜、茄子、丝瓜、桔子、酸枣、梨子等等,看得我们肚子饿了。(桂华说上图第二个是芋头的叶子!谁能想象出来?!害羞

                                          

 眼看天色渐晚,我们便返身下山,抬头一看天空,那是火烧云吗?

 

没错,真的是火烧云!我这辈子看得最美的一次火烧云,待完全下山后,云势如凤凰涅槃般呈现出最烈火的光彩。寺院里的常住说,这么美的云,在这里也不是经常能看见呢。

                                           

夏令营正式开营啦!做完早课,崇现法师带我们组参观整个寺院,一路细致讲解。法师博学而文质,一袭僧衣下有着无尽的气韵和情怀。他在解说中提到“调柔、轻安、禅诗和法雨……”他说“当我们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可以在心中默念:愿我无敌意,愿我无危险,愿我无精神的痛苦,愿我无身体的痛苦,愿我保持快乐。”

                                        

大雄宝殿前的祥云柏。云柏树枝盛叶茂,挺拔俊秀,相传是四祖道信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寺院里的师父说,这颗老树本已枯死,空留枝干。却在寺院重建后重新焕发了生机。香客们一般都会绕树三圈,许愿祈福。

 

寺院里处处都很美,或雕栏玉砌,或古朴雅致。

放生池里的鱼儿们,看到我们前来喂食时欢喜雀跃,打圈圈列队欢迎~~!淘气

 

  夏风送雨,四祖寺里盛开的金银花上朝露未晞,清香雅和,让人心地清凉。

 “这里还有黄色的百合呀!”我不禁赞叹。桂芳说道:“这不是百合,是黄花。我们家以前种过,当还是花蕾的时候就采摘下来晒干,然后就变成了超市里的干黄花。”原来是这样!这是我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原来长得这么美!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聚集了好多大如手掌的蝴蝶,奇异美丽,一点也不怕人。

  

                                                                        瞧那个小小西瓜,多可爱! 

 

图中的狮子是公还是母呢?哈哈,原来脚下是绣球的为公,有小狮子的是母。

 

【暮鼓晨钟】

                                            

寺院里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晚上九点钟开始打板准备歇息。室友提议不关门睡觉(还有一层纱门隔着蚊蝇),那样更通风!于是之后的几天里我们都是开着门睡觉的。晚上的寺院静悄悄,只听到虫鸣的声音,我们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伴着僧人打板的声音,我们四点十七分就起床了,月朗星稀啊,我这辈子起床最早的一次,和文娟,桂华第一次来到大雄宝殿做早课。

    

       阿弥陀佛起得比我们早啊,早已面带微笑端坐莲间等待我们来上课了。

    

最令人震撼的是早晚的钟声和鼓声!钟楼内僧人悠扬的唱诵力透三界,鼓楼上僧人击鼓的身影如同艺术剪影。真是“晨钟一响,惊起灵山方外客。暮鼓三声,唤醒迷途梦中人”。第一次感受到时被惊呆了,要想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太难了!

 

【过堂用斋】

     

一天三餐都在斋堂用斋,真的很难想象素食的大锅饭竟能如此美味。有白粥有绿豆汤有米饭有馒头,有苹果有桔子有葡萄有莲蓬,还有各种辣的和不辣的蔬菜以及咸菜,看得我好感动,为了顺应不同人的饮食偏好,师父们花费了多少心思啊!而且每道菜都很好吃!让我这个吃素的人茅塞顿开,终于知道烹饪得当的素食可以比肉食美味千百倍!几天下来,我爱上了寺院里的南瓜汤,简直是世间一等一的美味,入口润滑,浓郁香甜,好吃得让我难为情!我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抱了个南瓜回来做记忆中的南瓜汤!

     

每天上完早课六点钟斋堂开始敲板,准备用斋啦!过堂用斋是一堂庄严的佛事活动,必须威仪具足,心存五观,供养三宝,感恩众生。我们安静的排队入座,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两个碗一双筷子。添置饭菜时,将碗推到前方桌沿处静候行堂人员添食,需要多少的量或者不吃某个菜的时候,用筷子和手势示意,止语。

     

每次用斋前后,都需先垂目观心,随众念诵供养偈和食毕结斋。由于我们刚接触不是很熟,于是各自都掏出《禅院》指南来照着念诵。正式用斋的时候,师父要我们端身正坐,左手捧碗如龙含珠,右手执筷如凤点头。不能挑剔饭菜,不能留有剩余。佛家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每一颗粮食都是由十方信众供养而来,我们要尊重,更要惜福。

食物入口的时候,仔细咀嚼并用心观察。应如赵州和尚所言,粒粒咬着,自然心无妄想分别,念念在道。吃完后用白开水涮一涮碗上残存的油花和米粒,然后一并喝掉,一点点都不浪费。嘿嘿,别说涮下的油花汤喝起来还蛮香的。

    

这次夏令营中,所有的男生负责行堂,女生负责洗碗,别看男生们力气大,但要提着这一桶桶的饭菜一一给营友们添食却并非易事。一路提着,小步前行,胳膊酸不说,掌勺的手也会抖,但是男生们真的是非常用心非常坚忍啊!挑水担柴无不是禅。熬过前面最艰难的一段路后,就会越来越轻松。

                                             

轮到我们组洗碗了,那一天仿佛把我三年的碗都洗了!真的很累啊,一天洗三次,一次半个多小时,洗完后腰直不起来,手也泡皱了……可是转念一想,我们只是负责洗洗碗啊!这每顿饭每个碗里盛的那么多蔬菜瓜果是怎么清洗制作出来的呢?那么多带叶子的菜得一根一根摘,花生豆得一颗一颗剥,土豆片还得一刀一刀的削皮切片儿……想到这里,我顿感惭愧,跟师父们的辛劳相比,这洗碗又算什么呢?真诚的向后厨里默默为我们辛苦的师父们致敬!膜拜

 

【双峰讲堂】

    

开营第一天的时候,首座明基法师在这里为我们教授寺院仪轨和早晚课内容,晨诵《普贤菩萨行愿品》,暮诵《金刚经》。讲到礼佛拜佛时,我认识到拜佛折服的是我慢,培养的是谦虚。礼佛,手捧佛足,手如莲花展开,也就是把自己的心绽放开来。这时候,我听到后排的营友对另一位营友轻声说:“从早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了,从现在到午斋还有4个小时,一上午过了8个小时……”,我心中莞尔,哈哈,这便是早起的好处嘛。

   

净空法师曾经在《了凡四训讲记》中讲到:“中国从后汉以后,教育有两大主导:一是佛陀教育,一是儒家教育。儒家以孔孟为主导,由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得教育部长)负责推动儒家的教育;佛陀教育则直接由皇帝亲自推动。中国古代学校少,大多数人都到寺院来读书。寺院藏经楼就像图书馆,不仅陈列佛教典籍,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籍无不收藏,内容非常丰富。出家人都是有学有修的学者,所以读书人借住在寺院,既可以利用藏书,有疑问时也可以向出家人请教,这是寺院真正的功能。可是现在几乎变质了,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现象。”

由于师父的德行感召,众多有学有修的学者来到双峰讲堂,让我们重新感受到寺院的悠久魅力,不分贵贱,有教无类,平等无私的教育大众。

之后的几天里我们聆听了复旦王雷泉教授的《如来使精神与法华安乐行》,北京朝阳寺住持明奘法师的《心安万事安》,江西佛协会长纯一法师的《从马祖道一的家风到生活禅》,龙江书院院长冯学成先生的《正位凝命》,北师大徐文明教授的《达摩祖师的安心法门 》以及武大欧阳祯人教授的《大学导读》等等。讲师们的诙谐譬喻,妙趣横生,令我受益匪浅。

    

9点开营仪式时,我们终于亲见净慧长老。师父就像一个和善慈祥的长者,沿着人群中央缓缓走来,我们第一眼见到时,亲切欢喜之心油然而生。师父告诉我们,禅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安下我们这颗不安分的心,今年夏令营的主题是——心安万事安。

                                            

崇谛法师不仅文采飞扬,唱歌也是一流的,这几天教我们学会了好几首非常好听的歌儿!同时也很感谢这位钢琴小王子!不仅奏曲美妙,还会打禅机,让课堂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自勉“颂毋喜,谤无辩;平常心,茶中练。”他就是“客居苕上为饮茶”的江南茗耆寇丹先生。这位老先生谦谦儒雅,博闻强识。我留意到其他学者开课的时候,老先生也会过来,坐在最后一排默默倾听,一坐就是三个小时,老先生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印顺大和尚是本焕长老“衣钵真传”的弟子。师父说,十二年来印顺大和尚寸步不离本老,两人情同父子,以前根本没有机会请他过来参加夏令营。由于本老今年已圆寂,才请得印顺大和尚过来为我们说法。印顺大和尚非常直白活泼。他讲他去尼泊尔升座的时候,真的看到了佛经里的大白牛,蓝毗尼的星星伸手可以摘到,晨光初现时长颈鹿从窗外伸进了大脑袋……他讲他当初不是想出家,是想成家的,但本老自与他一面之谈后一直劝他出家,每天晚上十点钟准时给他打电话,他换了四个电话都没能躲过……他讲他和本老的师徒情深,是本老的慈悲教导,严格磨砺才使他走到今天……

期间有个小插曲,在大和尚讲法的过程中,师父从后门悄然进来了,大概是想旁听一会儿。不料被印顺大和尚看见了,大和尚忙停止说法,起身恭请师父。于是师父只好沿着会场走上讲台,但一刻也没停留,又从讲台另一头下去了,掩门离开。大家茫然,这时候崇谛法师接过话来,告诉我们古代尊师重道,长者在的时候,晚辈没有说话的份儿。所以刚才大和尚看见师父进来,便不敢继续讲法了。师父掩门离开,示意大和尚继续讲法。

    

几位法师带领我们晨诵《普贤菩萨行愿品》,暮诵《金刚经》。寺院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很多法师都有很高的学历,有些未出家前甚至是业界有名的人士。由于我们大多数营员对经书不熟,跟不上法师诵经的节奏,于是法师便告诉我们诵经的诀窍!

    

     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或端立。庄严肃穆,心存恭敬,字字入心。 

  

宏用法师与我们谈起她出家的经历,令我们惊讶的是,法师一家三口都出家了,与佛因缘甚深。有人问法师:“您后悔过吗?”法师淡然一笑:“终身不悔”。

  

“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歇狂心。”这些天一直在座下聆听师父的慈悲开示,却第一次在《祖庭尘影》上目睹师父如此震赫威仪的别样风采。

 

师父在捡恒河沙,后面的两只小狗狗抢镜头啦!相依相偎,好有爱呀!

 

【禅堂打坐】

    

在明基法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慈云阁禅堂体验禅修。禅堂很匀净,明基法师告诉我们打坐的时候一定要用毯子护住腿脚,保持下半身温暖,才能让坐禅的热量上下贯通,下身的温度增加了,就能把上半身的温度引下来,头顶的温度就不会过高,从而不会头昏脑胀。

以前在家打坐的时候总是结跏趺坐,这次请教明基法师,才知道女性因为生理原因,最好不要结跏趺坐,半结跏趺坐即可。

                                          

                                                       大家都在很认真的闭目调息,专心体验坐禅。

 

金字塔是吸收天地能量最好的一种结构,打坐也是这个道理哦!身体的能量可以和天地相通,摄心归一,调息养神,使心境达到清净安祥,气脉也随之畅通。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对于每日忙于工作生活的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又有利于身心的活动。

 

【月下普茶】 

   

大家自发的去佛堂搬佛垫,摆放整齐,等待晚上的普茶。崇谛法师告诉我们,普茶用的杯子是寺院专门从景德镇定制而来的青瓷杯,赠予我们一人一份好茶缘。

   

一抬头,便望见天边美丽的云霞。

 

夕阳西下前,大雄宝殿前点起盏盏莲灯

 

地藏殿身后的天空突然放射出大千光芒,大约持续了三分钟,庄严美丽!可惜相机拍不出原本的情境。顶礼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一座座飞檐斗拱,随着夕阳的逐渐隐退,变为剪影。

 

暮色渐渐变得苍茫

   

远近两重天

   

师父和明基法师、常宏法师、寇丹老先生等人与我们一起进行茶话会。期间张子胜先生为我们弹奏古琴,正是“一音入耳里,万事心中空”。

   

作为护法居士代表的丁品居士在整个茶会上一直都威严正坐,他说布施只是在以平常心做本分事。他的家人好像也一起来参加了夏令营。我真心希望自己也能组建一个佛化家庭,向他一样成为大护法。

 

【传灯法会】

   

第六天的晚上七点钟,庄严的传灯仪式在大雄宝殿前举行。

 

大家一盏盏点燃四百多盏莲灯

 

                    随后大家每人手捧一盏莲花灯,依次排队从大雄宝殿行至四祖殿,将莲花灯供奉于四祖殿内。

 

一路小心翼翼手捧莲灯,小小的火苗在微风中柔韧不息。

 

一灯破除万年黑

 

《维摩诘经》里有个无尽灯法门,用自己的灯来点燃他人的灯,别人原本黑暗的灯被你点燃了,但你自己的光明并不会因为你去点燃了人家而减少。人的智慧亦如此,因启发他人而辗转增上。

   

       四祖殿内灯火通明,在明基法师、崇谛法师的带领下,我们作圆满回向并在祖师像前默默许下了各自的心愿。

 

【祖庭好风光之芦花庵】

   

由于我提前两天来到四祖寺,正式开营得第三天,于是第二天我便和刚结交的几位好友,一行四人准备去芦花庵,拜访弘诚法师。对芦花庵和弘诚法师的了解,源自于在广州无着庵和小新师兄的一段善缘。

 

  穿过慈云塔,我们拾阶而上,一路上有好多小鸽子!

 

山上的野果果!我吃了!

 

此塔是四祖道信大师的真身墓塔,始建于唐永徽二年(651),被人尊为“毗卢塔”,意为毗卢遮那(法身)之所在,俗称祖师塔。塔略成方形,体态端庄,古朴典雅。

 

     在毗卢塔不远处,便是传说中四祖讲经传法之地——传法洞。
    

传法洞前,心香一瓣

    

在传法洞前,遇到一位东北口音的居士,几番寒暄后,她先行去了芦花庵。从传法洞遥望远山群峦,黄梅美景尽收眼底,有些山顶上还隐约可见小屋两间。让我想起了昔日有人题诗曰:“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如此清雅洒脱的生活,便是觉者的境界吧。

     

从传法洞的后门出来后,便是一片蜿蜒的山路,路上开满了摇弋多姿的芦花,满目青山,心随风逸。咦?这镜头上的两团儿是仙气吗?哈哈,是雾气~~~!

芦花庵这个名字不光是因为一路上芦花遍开,还因一个公案。师父曾说过:“芦花庵这个名字,就有曹洞宗风特色。所谓“明月芦花”。这个公案是怎么来的呢?明月在夜晚当头朗照,照到山河大地都是一片清凉、一片光明。照到芦花上,芦花也是白的,明月映芦花,芦花映明月,两者难以区别。在这个时候,有一种鸟叫做鹭鸶,它也是白色的。鹭鸶藏在芦花里,我们怎样去分别鹭鸶的颜色、月光的颜色和芦花的颜色呢?分不出来。这就是我们在功夫做到能所双亡的时候,做到主客观一致的时候,自己的主人翁在什么地方?这正是需要着力参究的关键所在。”

      

我们终于来到芦花庵啦!芦花庵是净慧长老不顾古稀之年,于2005年亲领两序大众,历经三年重兴起来的。作为四祖寺的分院,芦花庵专供尼众安禅弘法之用,芦花庵的修学、课诵,原则上都和四祖寺保持一致。早晚课诵等一切规矩,都以四祖寺的模式作为我们芦花庵的规绳。只有一点不同。四祖寺是临济宗,芦花庵属于曹洞宗。因为宏用、宏诚两位法师,都到曹洞宗的祖庭——曹山,继承了曹洞的法脉。

   

在庵内问得一位比丘尼,得知宏诚法师正在佛堂念经,请我们等候一会儿,于是我们便先四处游览一番。

   

芦花庵的风水真的很好啊,两侧青山遮望眼,一池方塘碧波烟,您如果仔细瞧的话,还会发现远方有颗寿桃探出脑袋向您招手呢!真是清幽仙雅之地。

  

七宝莲池里盛开的莲花,惹来小蜜蜂把蜜采~

  

    小时候最爱玩儿的就是摇晃荷叶上的露珠,如一颗剔透琥珀。

   

                                           朝闻空谷悠钟,夜睹明月禅心。春来鸟语花香,秋至芦花遍地。

      

我们四人随宏诚法师一起来到廊上品茶问道。坐在廊上,可以遥望整个芦花庵的景致,微风拂面,茶香沁心。法师精通佛理,言语合乎妙道,与她谈话,真是令人悠然而意远。临别时,法师还结缘小饰物给我们,送给女生的是五彩手链,上面串有六字大明咒的粉色珠珠,送给男生的是佛珠手链。

 

十一 【祖庭好风光之老祖寺】

                                            

8月13日,行脚老祖寺。老祖寺,古名紫云山寺,座落在黄梅以北的紫云山莲花峰下,寺院周围危岩参天,云雾缭绕,有"紫云佛国"之称。我们来的路上恰逢大雾,能见度低,真似坠入云端。

 

大雾渐渐消散,方识庐山真面目。

 

                                       老祖寺前的一方碧池,应是观音菩萨手中玉瓶里的甘露化成的吧。

 

水天一色,老祖寺,多美的人间仙境!

                                           

据史料记载,老祖寺乃东晋太和年间,由印度来华高僧千岁宝掌禅师开山创建。宝掌禅师自周威烈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丁卯降世至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示寂,住世1072岁,人称"佛门第一寿星"。据传宝掌禅师比禅宗初祖达摩来中国还早300余年,当其行化紫云之时,恰值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住持破额、冯茂二山,因其年高腊长,人皆称之老祖,尊其所创伽蓝为老祖寺。

  

      循着香味儿而来,我发现了寺里这颗小小的米兰,花开正好。

      

                                                      在崇谛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殿内念诵《心经》。

   

蓝师兄说老祖寺旁有大瀑布,我抬头仰望这云雾缭绕的群山,心想这里的大瀑布该有多壮观啊!于是便跟师兄们一起去寻找大瀑布了。

       

上山有野生的李子,红透透。师兄们摘了一些分给我们吃,酸酸甜甜味道正!还剩几颗没吃完,便揣进了兜里。

  

     多么红润的小果子!

  

                   路上偶遇牛妈妈和牛仔仔~~看!一大一小表情多一致!牛仔仔太可爱了,一直依偎在妈妈旁。

    

                               一路上好欢乐,师兄们编了小竹帽儿,还摘了小野花~!山水空灵,大步向前!

  

走了好一段路,还是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大瀑布,却发现了某山上有巨大的泉石,猜想那会不会是已经干涸了的瀑布?!

                                          

我们终于发现走错方向!一看快到午斋时间,即刻返程,回去的路可远没有来时路轻快啊!为了赶午斋,我们半跑半走,累得够呛,蓝师兄非常义气的帮我们多背了两个书包,还捡来树枝给我们作登山杖!

                                            

                                                                       这一路太辛苦太幸福了!

    

一窝欢乐的小白兔儿!

 

                                         临别时,法师们合掌,颔首微笑,一包老祖茶,一份清香带回家。

 

十二【祖庭好风光之五祖寺】

    

黄梅五祖寺,又名东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第五代禅师——弘忍大师的弘法道场,又是六祖慧能大师求法得衣钵之地。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朝山览胜。

 

四祖、五祖共同开创的禅门,称为“东山法门”。五祖和四祖的禅法,一脉相承。五祖禅法的特色:“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不但要在静中修,也要在动中修,动静无二,语默恒一。后来永嘉大师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对这种禅法特色的继承。

 

五祖寺宏大、严整、浓丽的建筑特色。

 

白莲池上蛟龙盘曲 

 

青灯一点映纱窗,好读愣严莫忆家。

   

能了诸缘如梦幻,世间唯有妙莲花。

 

非心不问佛,问佛不非心。

   

陈世杰道长曾这样谈修道:“当人们努力去寻找道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道。他们混淆了有和无,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只是修德(美德,精神力量),德包括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我们的想法。真正的德导致真正的道。但是大多数人修的不是真正的德。他们修炼的是神通和心念,于是我们以为他们得道了。但是他们错了。修习真正的德不是要去掉所有的神通和念头,像一个婴儿一样,无看而看,无听而听,无知而知。首先你要修德,道自然就来了。”

 

五祖是一位非常喜欢住在山里的人。他老人家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黄梅。当时就有人问五祖: "为什么学道的人要住在深山 ?"五祖大师就回答说: "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好喜欢这个拜垫!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崇现法师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菩萨就像是一轮明月,我们内心澄净才能照到心里。”

                                             

南无阿弥陀佛!在佛教里不用“爱”这个词,而用“慈悲”。“慈悲”和“爱”的区别就在于:爱是需要占有,慈悲是完全地利益对方。

    

尤师兄为我们讲解魁星点斗图,很有意思!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马德昭所作,图中人形暗含“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一只脚踩“螯”字,一只脚踢“斗”字,所以全称“ 魁星点斗”。由于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过去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

 

 雕梁画栋的回廊,美不胜收!

 

师父说:“同一种声音,只要听到就行了,不要去分别是赞我还是骂我,如果一个老外骂我,我听不懂他的话,就不知道他是在骂我,不懂他的话就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没有烦恼。由此可知,好丑只是起于自己的分别心,没有别的原因,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呢?”

 

【小结】

 

                    几天下来,寺院的交流版上贴满了大家的心得感悟。我也跑去抛砖引玉了,贴上小诗一首。

                                                                              《安乐行》

晨钟暮鼓居幽寺,

清风法雨沐凡身。

祈问法师何为道?

安乐处处菩提心。

   

这幅是营友画的灵润桥,真赞!

                                          

                                                                         慈云塔前的合影禅师

 

七天的早起,七天的诵经,七天的斋饭,七天无丝竹乱耳,七天无鱼肉沾唇,七天无颠倒梦想,七天无牵牵挂挂。我们载着这份大爱满载而归。

                                          

感恩师父,感恩每一位使我们得以在这清幽禅门内感受清凉法雨的人。愿大家常得自在欢喜!一念不生心澄然,心若自由,身沐长风。

                                                                                                                                       弟子明安合十

附:时光如梭,第十届四祖寺禅文化夏令营即将开始报名了!详情请关注四祖寺官网:http:///aQMmr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