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闲之寻味 2014-06-11

闲话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王德华)

 

浏览了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感觉很有趣。有心闲话几句,属于乱点。

 

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点评:

规矩就是规矩,游戏规则必须遵守。但规则规定要具体,如果模糊不清,不是参赛者的责任。

齐心协力,合作,很多时候是双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新课标全国二卷: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点评:

尊重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违背规律,无知,会好心做坏事。

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道法自然是大道。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点评:

忠厚传家远。

家风,家教,文化,传统,不该丢的,还是不要丢。该传承的要传承。

人类优秀的文化和传统,是大智慧,不可以随便丢弃。传承和发展是正道。

 

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点评:

Freedom is not free.

自由都是有代价的。

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

成人要学会责任,学会担当。

 

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

自己就是一个世界。

心在,世界在。

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人,要站着看世界,走着看世界。

吴冠中说,横站。这也是一种骨气。

 

江苏卷:什么是不朽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

 

点评:

人世间,有不朽的东西,但不是青春。

青春短暂,值得珍惜。

精神是不朽的。思想是不朽的。爱是不朽的。

人要活得有品位。人的一生要充满爱心。

用爱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是温暖的。

 

 福建卷:空谷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点评:

空谷,有惊险,有风光。

空谷,可能有路,也可能是绝路。

有桥梁,就可以跨越空谷。

悬崖勒马。退一步,海阔天空。

 

 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哪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也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点评: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所谓境由心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梦。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梦,会感到充实。

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只要有智慧,有动力,付出劳动,总会有收获。

困难,对不同的人含义不同。对一些人是激动剂,对一些人就是退堂鼓。生活条件,也是如此。

 

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作文: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点评: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繁星没有了,雾霾频繁光顾。

科技也改变了世界。

人类为了追求自由,很多时候是自食其果。

社会是发展的,世界是变化的。人,要适应变化,无论精神上,还是肉体上。

 

 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点评: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配合着家庭照片,往往会让人心酸流泪。

物以稀为贵,不能挥霍的要悠着点。

当珍惜的,还是要珍惜。

美好的时光,值得记忆的时刻,泛黄的照片,更显情感的积淀深沉。

数码时代,更添光彩。

定格美丽,定格生活,留住美丽,留住情感。

手段改变,爱美的心永恒。  

 

山东卷:开窗看问题

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

 

点评:

开窗,可以看见晴空万里,看见绿树荫荫,看见鸟儿飞过,看见行人匆匆。雅和俗是相对的,静和闹也是相对的。一幅静画,可以想象那喧闹的场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各有千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纯净的眼睛里,会投射透亮的心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以及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点评:

探究,是很重要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在课堂上,动手实验,可加深知识的理解,发现科学的奥秘,激发兴趣。为了验证一种想法,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获得数据,通过分析获得结论。这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这是很兴奋的事情。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点评:

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的表演需要以剧本为基础。演员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对剧本的理解程度。允许演员有一定的空间发挥,是符合常理的。所以,如果在尊重剧本愿意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动可使戏出彩,演员的表演才华可以充分发挥,当是鼓励的。在没有准确理解剧本愿意的情况下,随意改动台词,不易提倡。如果违背了创作的愿意,就不需要讨论了。

   

重庆卷:租房

  材料内容: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点评:

旧观念需要改正。

学习新的环保理念。

学会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湖北卷:山顶的风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

无限风光在险峰。

登高望远。

学者需要眼界。

不同的眼界,有不同的风景。

美就在身边,美在于追寻。

执着的人,看到最美的风景。

 

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点评:

幻想也许会成为现实。梦想也会成真。

人,作为自然选择的一个群体,其身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大脑,都有自然选择的痕迹。自然选择不是最优的,是最能适合环境的,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选择途径可以与自然选择途径相比拟。人工巧匠代替不了自然的魔爪。

但是,假如有这么一款芯片的话,除了鹦鹉学舌、读书卡片式的贮存外,恐怕还是难以与人脑相抗衡。科学和技术会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提供很多便利,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但是,科学和技术都是双刃剑,如果导致人类功能的退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广西卷:老王生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点评:

欠债还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知恩图报,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弱势群体,需要关注,需要帮助。在当今社会,有尊严地活着,不容易。生活得快乐,生活得幸福,是中国梦。

这个梦如何实现,需要社会保障措施。

 

浙江卷:门与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点评:

门不见得与路相连。否则,就没有后门这一说了。只有大门,是朝向大路的。对谁开门,给谁留门,关系重大。国家改革开放,打开大门,着实不易。

路的尽头是门,那是到家了,是港湾。门的前方是大路,那是要出远门。不论走多远,路的这头就是家。这是家门。

学问之门,朝有心人开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找到学问之门,踏上学问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