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品集萃】——唐 白釉辟雍砚

 率我真 2014-06-11

珍品集萃——唐 白釉辟雍砚


 

    天津博物馆的唐白釉辟雍砚高5.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5.5厘米,圆形,砚面上凸,四周为环形水槽,圈足上有二十六根蹄状柱托起砚面,形成高圈足。外底无釉,露胎处洁白干净。圆形砚堂无釉,可以用于研墨。砚体及水槽均施白釉,釉薄光润。砚边内凹,形成圆形水渠,用于储存墨汁。此砚造型独特,是唐代瓷砚的典型器物。


 

珍品集萃——唐 <wbr>白釉辟雍砚

 

 


  瓷砚创烧于西晋时期,盛行于南朝和唐代。早期瓷砚多是青釉圆形,仅以六或七足支撑,唐代中期以后演变为由多足组成的圈底圆形砚。有的二十多足,有的兽形足并排而立,或呈镂空状、或紧密相连。此种形制砚,又称“辟雍砚”。辟雍源于早期的太学建筑,是天子讲学的地方。东汉蔡邕的《明堂丹令论》中解释为:“取其四面环水,圆如壁。后世遂名壁雍。”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载:“辟者,璧也。像璧圆又以法尺,于雍水侧,像教化流行也。”此种砚在形制上,主要特点是砚池围绕砚堂周边,如辟雍环水。南北朝、隋、唐的陶瓷工匠们,模仿辟雍设计出的辟雍砚,是极富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和实用文具。流传下来的唐代砚台以陶砚和石砚居多,瓷砚较少,白釉辟雍砚更为珍贵。


  中国唐代瓷器的烧造,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北方白瓷以邢窑为代表“类银类雪”。南方青瓷以越窑为代表“类玉类冰”。白釉瓷器成为唐代北方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句中写道:“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如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是唐代邢窑与越窑高超的制瓷工艺的真实写照。邢窑的白瓷代表了北方瓷器的最高水平。1984年在河北内丘县城及周围地区发现了唐代烧白瓷的窑址,出土的细白瓷占百分之四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