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

 长天一色360 2014-06-11

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

 

日前,参加首次北京高中体育竞赛优胜者和等级运动员测试的学生在首都体育学院参加测试,只有通过统一测试的考生,才能享受高考录取加分政策。 

  ■张放天

 

  亲子人生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和孩子一起设计人生。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来看,高考志愿填报的实质就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次重要的亲子沟通过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亲子沟通得越充分越好,志愿的填报就越顺畅越有价值;反之,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不仅会给孩子的大学生活埋下“祸根”,而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高三学习阶段的最后冲刺。

 

  帮助非包办

 

  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行为当深思

 

  上海的一家报纸曾刊登一篇题为《家长患上升学焦虑症?填报高考志愿手发抖》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

 

  “我儿子成绩不错,可不知为啥,高考志愿书拿到手里的时候,我手都发抖了。”51515,是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的日期,许多考生家长面对志愿书,下笔千斤重。

 

  有一位家长,请来了家里大大小小十来个亲戚,连开好几场以“志愿填啥好”为主题的家庭会议,商量出几套方案,到底用哪一套,没人敢拍板。这位家长说,今年高考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落榜”的风险小了不少,可再小的风险落到自己孩子身上,那也是100%啊,怎能马虎?

 

  ……

 

  该篇文章反映的只是某个家庭事件,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像上述家庭面对高考志愿填报的慌乱与迷茫之状况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普遍存在。

 

  在大量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志愿填报都由家长主导,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许多孩子从小缺失生涯教育,缺乏对外部工作世界的了解。因此,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亲子沟通,帮助孩子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对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外部工作世界,乃至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益处;不好的一面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参与进来,如果欠缺科学的方法与沟通,往往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孩子大学的学习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

 

  笔者日前写了一篇文章《此岸望彼岸——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行为值得深思》:

 

  此岸:一些省市高考志愿的填报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孩子就读的大学就在眼前。彼岸:有位焦急的父亲踏上了寻找儿子的千里之路。孩子今年大学毕业。

 

  这件正在发生着的事情使我的心情不能平静。

 

  这是一位成功的男人,事业辉煌、人脉深厚,但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4年前,儿子高考志愿填报时,老爸一手遮天——只有我说了算!儿子在高压下屈从了父亲的意见,可是大学4年,本来学习成绩优秀的他,到毕业时好几科不及格,结果只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拿不到了。

 

  好在老爸关系广,托人在北京某部委下属的一个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待遇不错,可孩子觉得跟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而且不是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之所在。儿子有自己的一整套安排,可是,老爸不同意,因为老爸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不用孩子多操心,通往未来是一条像被装进保险箱一样的路。

 

  结果,孩子这次言辞激烈、离家出走,一走就是5天,逃到一个千里之外的海滨城市。父亲是通过手机定位才得到儿子的所在位置,并动用了各种关系,布置了一群人在那个城市守候着……

 

  我既为这个孩子担心,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又为这个父亲心酸,费心费力,儿子好像还没有长大!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专制作风下,造成父子反目的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笔者遇到过不少已上大学的孩子的父母,他们着急地来找笔者咨询,孩子想退学该怎么办。这些家长非常后悔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包办”行为,填报得科学与否倒在其次,破坏了亲子关系,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罪魁祸首。

 

  现在一些父母的期望和做法,完全不顾孩子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就如同砌砖一样,希望为孩子砌出一条安全有保障的砖墙,让孩子沿着墙走。殊不知这种刻意堆砌的方式,也堆砌了一个没有自我、没有自信、不会思考的砖头孩子,父母给了他们什么?给了自己什么?也许该停下脚步来想一想了。

 

  笔者期盼那个孩子早日回家,期盼那位父亲早一点认识到:孩子的路要由他自己来走,家长可以帮助,但不可包办。

 

  笔者期盼正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的家长:教会孩子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学会选择并对此负责才是第一要务!笔者期盼更小的孩子的家长: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就让他成为他自己!

 

  有个孩子看了文章后留言:“我也是今年的考生,父亲平时的作风一贯专制,填报高考志愿那几天真是吵得不可开交,就连在上网填写的最后一刻还在吵……最后我的命运还是没有被自己掌握,去了一个不喜欢的城市,学习没有任何感觉的专业……”

 

突出“亲子”

 

换个角度对待高考志愿填报

 

  有很多专家指导高考志愿填报更多的是立足学生兼顾家长;而“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亲子”二字清晰地表明,其实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帮助孩子更好地把握高考志愿。

 

  还有很多专家指导高考志愿更多地偏重于志愿填报技巧,这些技巧对大家的实际填报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不是侧重填报技巧本身,而是侧重于亲子沟通的过程。

 

  “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是重在宏观地把握、重在从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来把握高考志愿,而非陷入一些细枝末节之中。

 

  当家长拿着填得密密麻麻的高考志愿表来找笔者咨询时,笔者首先要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填报志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线是什么?很多家长回答不上来,或者只是说要拉开梯度等技巧方面的东西。这个专业填的是新闻,那个专业填的是应用数学,这个大学填的是石油化工类的,那个大学填的是建筑工程类的……很多家长似乎忘记了志愿表上所填的每一个志愿都有可能最终是录取的结果,都是孩子4年大学,甚至今后人生受到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

 

  做到“3+1

 

  让高考志愿填报提前与未来相遇

 

  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来看,把握高考志愿需要注意“3+1原则。

 

  一是尊重孩子的特点与意愿。

 

  根据笔者的咨询经验,高三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考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比较明确的,还有五分之一是非常模糊甚至从未考虑过的,剩下五分之三的学生是有一个模糊的大方向的。对于后面这五分之四的学生,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专业的测评或咨询。

 

  关于意愿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志愿、愿望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这个需要倍加重视。

 

  很多家长辛辛苦苦准备了厚厚一沓资料提供给孩子,孩子一看就全部推翻重来,就是因为事先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结果做了很多无用功。

 

  《北京日报》曾刊发一则消息:高考志愿表考生签字确认后才生效。“考生签字”,这是一种权利。很多省市招办也反复强调,考生的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填写,家长、老师等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抱着“我说了算”的态度,结果导致一些孩子上了大学以后虚度光阴。“包办”和“落埋怨”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只要有“包办”,迟早就会“落埋怨”。

 

  二是整合家长的资源与意愿。

 

  家长一定要树立一个教育投资的理念,高考志愿的填报过程就是一次教育投资方向确定的过程。因此,你的投资要想有很好的回报,就要用好你自己的各种资源。资源分两种,一种是外部资源,如:人际资源,专业、行业、大学信息资源,以及就业资源、专家资源、经济资源,等等;另一种是内部资源,如:家长的意愿、智慧、信心、沟通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等。比如,现在有些家长经济实力雄厚,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跟孩子达成一致:考不上“一本”就到港澳地区和国外求学,这就是利用自身的外部资源。有的家长说,我们没有那么雄厚的经济资源怎么办?其实家长或周围亲朋所在的行业就是一种资源,至少在孩子就业时可以更方便地获得一些信息。

 

  那么家长的意愿重不重要呢?重要,但要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更多的工作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外部信息。

 

  那么,当家长的意愿与孩子意愿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呢?笔者收录了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标题叫《给我一个选择的理由》,以下是咨询的主要过程和对话:

 

  程功的母亲一见我就悄悄地说:“张老师,您一会儿可得劝劝我儿子,让他听我的,千万要报铁路学院。”

 

  程功从小酷爱体育,虽然不是学校的体育健将,但他是个“体育迷”,晚间电视的体育节目绝不放过,体育杂志家里到处都是。由于程功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早早瞄准了北京某私立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为他将来的“体育记者”的梦想作准备。

 

  没想到,当他兴冲冲地将他的选择告诉母亲时,遇到的是“一盆冷水”,是“绝对不行”的回答。因为有亲戚在铁路系统工作,母亲想让程功报考铁路学院。“体育,铁路公安,太风马牛不相及了吧,我想从事体育工作!”程功原本提起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体育方面的理想而学习”的那股劲儿,就像被刺破了的气球一样,彻底泄了气。

 

  “其实我最想当的是体育记者,但我的成绩太差,因此选私立大学体育管理是我给自己保个底。老妈一听体育专业,就想着是要去打球,去比赛,反复说也不明白,真有点不可理喻。”程功在咨询时抱怨道。

 

  “那你母亲建议的铁道学院你一点都不考虑吗?”虽然我没有答应程功的母亲成为她的“说客”,但将她的信息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程功。“铁道学院也有中文系、管理系啊。你看这是铁道学院的专业介绍……”我手边就有一本招生介绍的小册子,我翻给他看。“你看,这是培养媒体类人才的。”我说。

 

  “是吗?铁道学院出来还能从事媒体工作吗?我妈怎么从来没有跟我提过?”一听说与媒体有关,程功有了一些兴趣。

 

  “要是在铁道学院能学新闻专业,将来工作又好找的话,当然也可以考虑了。”程功说,“张老师,其实我知道我老妈是嫌私立学校出来不好找工作,而且这个体育管理也不是我最想上的体育新闻专业,老妈的想法我也考虑过,但一见到她绝对权威非此不可的态度,我就不想跟她交流。”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往往都很通情达理,关键是要掌握沟通的方式,有一个平等交流的心态。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很清楚地认识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亲子沟通,就是要把不同的意愿整合起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变通,最终达成一致的结果。

 

  三是提前与未来相遇。

 

  人生设计在西方被称作生涯规划,它有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有一个生涯规划模型,而里面最关键的有4个词:知己、知彼、定位、行动。

 

  “知己”,就是要进行自我探索,从而更加了解自己,自我探索的内容主要是价值观、兴趣、技能等。自我探索的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评和非标准化测评。

 

  “知彼”,就是要进行信息收集,从而了解外部工作世界。信息收集包括岗位职责、职业通道、组织环境、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经济环境等。在高考志愿中主要是收集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提前与未来相遇。

 

  “定位”,就是要设立职业发展目标和步骤,包括确定职业发展阶段,清晰自己的梦想,确定目标和步骤,科学地进行目标设定。

 

  “行动”,包括具体措施、反馈、调整等。

 

  正如著名企业家孙正义所说:“只在近处看的时候会感到头晕目眩,无法看清变化的方向。但是,当远望的时候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

 

  高考志愿填报是在选择和规划孩子的未来,这就要求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指导志愿填报(“规划”是指全面而长远的计划的意思),选大学、选专业尽量围绕和服务于孩子未来生涯目标,学会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善用科学的方法、善于求助专业人士。要达成“提前与未来相遇”的目标,就不要像某些家长那样无所适从,或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提前与未来相遇”具体怎么做呢?4个字可以概括:以终为始。将孩子真正的梦想与现实的工作职位联系起来,然后倒推到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然后志愿如何填写就变得简单多了。

 

  +1是指“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

 

  对于高考志愿来说,无论是分数出来之前还是分数出来之后填报,都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是大部分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比如,分数不确定,即便得知了确切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含金量”依然不确定;未来专业的冷热不确定,现在热专业4年后还热吗;就业不确定,不同行业和专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一直在变化,笔者曾到一家地方电力企业做培训,人力资源经理说,他们有的年份会招很多毕业生,有的年份一个都不招。甚至学生的职业兴趣也不确定,因为从职业生涯理论来看,25岁之前的这个阶段就是属于探索期,职业兴趣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家长该如何把握呢?其实,最重要的是把握不确定中可以把握的确定性因素。

 

  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三点:一是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并为此负责;二是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鼓励孩子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只要家长把握了这3个可以把握的关键因素,那么无论将来学校和专业是否理想,无论将来孩子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总的来说,在帮助孩子进行志愿选择时,以下几点供家长参考:

 

  1.孩子是主体。不要忽视孩子自己的兴趣、潜能、优势等这些获得成功与幸福的要件。

 

  2.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雏鹰到了独自飞翔的时候,一种独立承担精神的培养重于具体的选择。

 

  3.没有所谓“最佳的路”,只有较为适宜的路。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提出的关于生涯的定义被广泛使用:生涯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

 

  这个定义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词:“创造出”,在这里是指生涯是一个人的愿望与可能性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和权衡的产物。生涯发展是一系列选择连续进行的结果,人们作出选择时,需要权衡这些选择的收益以及代价和风险。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涯道路,但也许会有最适宜的生涯道路。

 

  4.学会在选择中进行变通。任何选择都会有不确定性因素,关键是学会在坚持大方向的前提下变通。台湾权威生涯辅导专家金树人在他的《生涯咨询与辅导》中的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是:“生涯之学,即权变之学。”我在很多成人以及中学生亲子人生设计咨询中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5.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是为了孩子的独立、成长,更需要家长在爱心中爆发“大智大勇”。

 

  (张放天,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

 

  高考志愿填报之你问我答

 

  跟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如何沟通?

 

  不一致的时候,家长要善于倾听、共情和表达。倾听孩子的想法,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放低姿态,民主一点;共情就是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会怎么想;表达就是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非情绪化地表达出来供孩子参考。

 

  如果沟通了依然不一致怎么办?

 

  家长要把握好参谋的角色,把最后的决策权留给孩子,毕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来负责,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实。家长可以帮助,但决不能包办。千万注意不要因为亲子沟通问题造成孩子最后为反对而反对地对待志愿,草率选择,贻误前程。

 

  让孩子作主,他的想法明显有问题怎么办?

 

  当然,孩子的想法并非都是正确的,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亲子沟通。人生设计就是一种建诸现实、理性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没有绝对的结果只有科学的思路。而科学的思路就更需要针对事实真相与当事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当然也可求助于专业的咨询。

 

  专业与未来的关系如何?一填定终身吗?

 

  每个阶段我们都希望尽可能作出最科学的决策,但并非每次都是理想的结果,即便是“不理想的结果”,其中也一定会蕴含着一些积极的因素,而“理想的结果”如果不善把握,未来谁输谁赢,谁能笑到最后都不可知。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并为此负责;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护好孩子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