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苏州山水间的灵魂

 苏迷 2014-06-11

记者  肖依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时代的“诗意栖居”。现代人要诗意的栖居,自然山水的点缀和丰富人文的浸润似乎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悠悠吴地,中华源流。吴中的万里山水,镌刻着历代风尘,穿越了人世沧桑。天平、灵岩、上方、穹窿各显俊秀;太湖、石湖、澄湖、尹山湖尽有风雅。千百年来,从山水到古镇,吴中区是一座无法复制的山水之城;从东山的塑像到光福的雕刻,吴中区是一座浸透唐诗宋词的历史名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长河中,其实居住在吴中的人们是最懂得生活的一群,懂得于湖光山色之间,感受平凡而悠然的生活。这不仅是一种心灵的归属和寄托,也是吴中山水赋予的灵魂。

 

大隐于山水间的豁达

从古至今,懂得品鉴吴中山水生活的文人雅士大有人在,其中隐居于石湖之畔的范成大可谓最具代表性。

范成大,南宋著名的政治家、田园诗人。退休后,便在故乡吴中石湖边建起一座石湖别墅,自称石湖居士,过起了参禅理佛田园隐逸的生活。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朋友拎着美酒,带着诗作来看望他。他本来就是疏狂旷达之人,在隐居的日子里,他高唱着“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来迎接这些意气相投的朋友。一次次吟诗唱和,杯酒尽兴之后,他便亲自把这些朋友送到横塘的渡头,执手相别。

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田园乡村的生活面貌,也比较协调地表现了宋代士大夫儒道合一的人生情趣。近千年过去,范成大的身影早已不在,但他既安于享受百姓生活,又关注百姓民生的精神状态还存在于吴中山水间。如今,居住在吴中的人们,也在用最简单最温馨的方式体现着同样的乐活精神。

还以为只有古人才会隐居,那你就错了。在吴中山水间,远离城市喧嚣,选择乡村居住,大隐于山水间的豁达,这才是生活真正的智慧。

 

深藏于心底的归属感

早晨,被阳光和鸟儿叫醒;夜晚,面对一泓湖水,心静如水。在越来越浮躁的都市,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这样静心而安宁的生活。

如果说人居是有标准的,那么只要一个家满足了其中一个小小要求,它即是可居的。但如果一个家不仅满足了那么一个小小要求,还满足了你最深层次的归属感,那它就是优居的。吴中山水,这是一块可以世代住下去的净土,它既是品质生活的原点也是终点。

东山、西山、旺山、石湖、太湖……山水怀抱中的吴中家园,正储藏着都市人群所迫切需要的心灵与身体的能量。吴中区是慢生活的代表地,恐怕无人能有异议。

很喜爱位于越溪的旺山,身处青山环抱之中,极度适合心灵的释放和回归。这个位于吴中区的小山村,漫山的茶园,竹林包裹着村庄,村中的白墙黑瓦小屋集中置于山坳坳中,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场景,在吴中旺山你绝对能体会得到。

这里有苍翠竹林缭绕,叠泉流水激荡,漫步于林间小径,尽可以放松心情,享受这天然的绿色氧吧。山里的居民远离雾霾,吃着生态食品,喝着天然泉水,让多少远赴而来的旅客们艳羡不已。

 

选择慢生活的大智慧

吴中的万里山水,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礼物。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居住于山水之间的吴中人却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他们的生活正是我们想要寻找的慢生活。

并非刻意放慢速度、降低效率,让惰性恣意控制自己,而是让人在生活中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和一个恰当的节奏,控制好内心世界与外在追求的平衡,这才是慢生活。慢下来,找回那些错失的美好事物。

老子说知足不辱,乐天知命的吴中人乐意慢生活所以才有悠悠流传的吴地文化,在慢的意境中,吴中人们的生活得以沉淀。

虽然世事变幻,但居住在吴中的人们从未因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而摈弃大自然赋予的馈赠,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世世代代吴中人融入骨髓的生活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