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四章 生产论
2014-06-11 | 阅:  转:  |  分享 
  
第四章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引本章生产理论与下章成本理论主要讨论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厂商行为理论)。我们假定:
1、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2、生产者的目的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假定之下,生产者的市场行为便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
题:一是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量的关系。即如何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者反过来说,在产量既定时使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为
最少。(生产理论)引二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要使利润最大化,就要考虑如何使成本最小。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两回事。因为产量最
大并不等于利润最大,投入最少并不等于成本最小。(成本理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供给曲线,并将之与上一章讨论的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
分析商品市场的均衡问题——当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与价格。本章先讨论第一个问题。第四章生产理论一
、厂商的目标和生产函数二、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三、两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四、两种可变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的
生产函数本章主要内容○厂商理论:厂商组织形式、企业本质与厂商目标●生产函数:定义、表达形式及两种主要的生产函数●厂商短
期生产理论:主要考察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互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的三个阶段○厂商长
期生产理论:主要考察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及生产者均衡条件、规模报酬第一节
厂商的目标和生产函数(一)厂商的组织形式(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2)合伙制企业:两个人
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二)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条件要求:完全信息。二、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中投入量与产出量的关系。1.固
定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2、柯
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1、经济学中的短
期与长期的含义思考:经济学中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主要取决()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
调整生产规模2、固定投入(不变投入)与变动投入(可变投入)含义固定投入:是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不能随之变
化的投入。例如,厂房、机器设备、土地等。变动投入:是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立即随之变化的投入。例如劳动量的
投入。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的划分是建立在长期与短期划分的基础之上的。注意:短期中投入划分为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
长期中因所有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因而不存在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之分,即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微观经济学常以一
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长期生产理论。本节中考察的一种
生产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是在分析短期生产理论。第二节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微观经济学中常以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考察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随一种可变投入(X)的变化而变化。
函数形式如下: Q=f(X) 若假设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并设资本要素不变,劳动要素可
变,则有函数:Q=f(L,K)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
001666
213.57.56.753217.
57428775
3466.86384
6.373805.4837
-14.6思考已知生产函数Q=f(L,K)=
,厂商处于短期生产,K=10,写出劳动的总产量TPL函数、APL、MPL函数,并分别计算TPL、APL、MPL各
自达到极大值时劳动投入量L。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abor--L总产量曲线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
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而后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以后,在呈下降趋势。3、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①总产量TP
曲线与边际产量MP曲线之间的关系:A、当边际产量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绝对减少;B、某
一点的边际产量就是某一点总产量的导数;C、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就是总产量最大的点。②总产量TP曲线与平均产量AP曲线关系:连
接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平均产量值。③平均产量AP曲线与边际产量MP曲线的关系:A、当边
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B、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C、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
最大值。4、TP、AP、MP的相互关系判断:1、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2、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
少3、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4、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边际产量与横轴相交二、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不变投入太多,可变投入太少,增加可变投入增加总产量)一个和尚挑水吃从图形
中可以看出:v1、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对于生产者而言,为了达到技术上的效率,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量的最佳投入点
,在第二阶段起点与第三阶段的终点处所形成的开区间。v2、至于在这一开区间中的哪一点,要看生产要素的价格比较。如果相对于资本
而言,劳动的价格较高,则劳动的投入量少一点对于生产者有利;若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较低,则劳动的投入量多一点对于生产
者有利。v3、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将生产维持在第一阶段或推进到第三阶段。三、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存在的条件: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
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马尔
萨斯预言的失败马尔萨斯预言: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出现饥荒。第三节两
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
生产问题。一、等产量曲线IsoquanteCurve1、含义: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
的一条曲线。等产量曲线定义 等产量曲线(isoquants)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既定产品产量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各种
可能组合点的轨迹。等产量曲线 2、等产量曲线特征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
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边际技术替代率恰好等于两种要素各自边际产
量之比。等产量曲线B.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C.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曲
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D.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Margin
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
种要素的投入。判断:假设以生产要素L替代生产要素K的边际替代率为3,则意味着增加1单位K所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3单位L所减少的
产量。()如果增加1单位L所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3单位K所减少的产量,则以以生产要素K替代生产要素L的边际替代率为3。(
)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绝对值)=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MRTSLk=MPL/MPK(证明见后
)MRTSLK与MPL、MPK的关系证明:思考: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A、停止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B、减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增加
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三.生产的经济区域在某些情况下,等产量曲线有斜率为正的部分,或向自身弯曲的部分,图4-4所示。横轴
为劳动量L,纵轴为资本量K,三条等产量曲线分别代表50、100、150的产量水平。在OA以上,OB以下的部分,斜率为正。斜率为
正,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产出率(产量水平),所需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要增加,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至少有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负的。原因:
投入的要素过多。在OA以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为负,在劳动量保持不变时,减少资本使用量会使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为正);在OB以下,劳动
的边际产量为负,在资本量保持不变时,减少劳动量,产量会增加。OA、OB曲线,称作脊线,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称作“生产的经济区域”。
因为,在脊线内比脊线外使用较少的投入,较低的费用,可以达到同样的产量。四、等产量曲线的两种特例(1)直角型等产量线。技术不
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不能互相替代。(2)直线型等产量线。技术不变,两种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且替代比
例为常数,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3)折线型的等产量线:介于直线型和连续型等产量线之间。第五章第一节等成本线(企业
预算线)等成本线是指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各种不同数量(K,L)组合的点的轨迹。等成本线等成本线(
isocostline)表示在要素价格给定条件下,厂商以一定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的不同要素组合的集合。
思考: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X、纵轴表示生产要素Y的坐标轴里,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表明:A、PX/PY=2
B、PY/PX=2C、QX/QY=2D、QY/QX=2等成本线的移动(与消费者预算线的
移动比较)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影响(续)思考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X的交点向内移动意味着: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
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第五章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个方面是在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即使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具有最低的成本;另一
方面是在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即使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具有最高的产量。一、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均衡:等产量线
与等成本线相切于一点,实现要素最适组合。思考:如果厂商处于MRTSLK>w/r或MRTSLK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佳要素组合?例:若MRTSLK=dK/dL=4,w=r=1,MRTSLK=4/1>
w/r=1w/r=1表明厂商在总支出一定的情况下减少1单位K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L的购买,MRTSLK=4/1表明
增加1单位L可替代4单位K的减少,则减少1单位K的投入量只需增加0.25单位L因此厂商会在总支出不变条件下用L替代K,表现在图中
就是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交点不断向切点靠近.结论:MRTSLK>w/r,厂商则会增加劳动的购买,减少资本的购买
,最终使得MRTSLK=w/r,劳动和资本的购买量达到最优组合MRTSLK的购买,最终使得MRTSLK=w/r,劳动和资本的购买量达到最优组合另:请大家与消费者均衡对比思考1、在序数效用论中,如果M
RS12>P1/P2或MRS12消费者收入Y为50美元,X商品价格为5美元,Y商品价格为4美元,购买X商品数量为6单位,购买Y商品数量为5单位,MUX为60,MU
Y为30,为得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A、增购X,减少YB、增购Y,减少XC、同时增购X和YD、同时减少X和Y
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的最优要素组合生产者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均衡点只能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在这一均衡点上,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两者的斜率相等,而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两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要素的价
格之比来表示。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即为:MPL/MPK=w/r=MRTSLK进一步有:MPL/w=MPK/r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案例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PL=3,PK=5。习题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劳动的价格W为2,资本的价格R为1,求:1、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2、
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Q的均衡值。四、生产扩展线Expansionpath在消
费者行为理论中,当均衡点建立后,一旦商品的价格或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均衡点的的分析变化。我们曾经分别用收入——消费线与
价格——消费线分析了商品价格的变化以及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变化。关于厂商生产理论也存在着类似。若生
产要素的价格或厂商成本开支发生了变化,将会引起最优要素组合均衡点的变化扩展线定义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
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扩展线表示:当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它条件不变下,当投资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定沿着扩
展线来选择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点。扩展线表示的是企业长期进行生产计划时必须遵循的路线。但如若是短期,企业则不遵循这一条路
线。思考已知生产函数为:(1)(2)(3)(4)Q=min(3L,K)求厂商长期生产的扩展线方程。当PL=1,
PK=1,Q=1000时厂商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投入组合。第四章第四节两种可变要素按相同
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1)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产量增加的比例>规模
(要素)增加的比例。(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的比例。(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
加比例。2、规模报酬问题表现为三个不同类型曲线a.规模收益递增产出扩大规模大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规模报酬与边际报酬比较
一种技术会呈现不同的区段性(locally)边际报酬特性。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不断增加,边际报酬将从递增转为递减。一种技术也可以
呈现不同的区段性规模报酬特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规模报酬可以从递增转为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
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明短期内由于其他要素不变,某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和产量变化之间必然存在的现象;边际技术
替代率递减规律说明长期中产量不变,而可以互相替代的生产要素都可变时,一种要素投入量不断增加,其边际报酬递减,因此,替代其他生产要素
生产同样产量的能力必然下降。显然,它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差别,但二者又紧密相联,在产量不变而两种要素可变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现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它们的作用表现为在一条等产量线上的点的移动,并使等产量线凸向原点;规模报酬变动三阶段问题是说明长期中所有要
素投入和产量都能改变时,投入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显然,它说明的问题和前面两个规律不同,但是,它的存在以前两个规律为前提,表现
为,在说明规模报酬问题时,以凸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为基本分析工具,规模报酬大小体现在等产量线的移动幅度大小上。因此,边际报酬递减和规
模报酬递增并不矛盾。思考判断1、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2、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收益递减造成的。()3、已
知生产函数则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属何种类型?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支配?
影响规模报酬变动因素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原因生产要素的专用性即生产专门化与分工;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经营
过程的不可分性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管理效率的低下。3、适度规模适度规模:使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
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浙江到了出大企业的时候浙江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以“小型”、“民营”、“低成本”和“劳动密集”
而著称。这些特点在过去是优点,在今后还是优点。经验都一再证明,“小”不一定弱(正像“大”不一定强一样)。而且,从企业竞争的逻辑来
说,能够长成大企业的小企业终究是少数。浙江企业已经度过初创期。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就是通过竞争不断培育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
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以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为龙头,带动钢铁、机械、建材、石化、能源等行业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这
些行业中,多数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要求,也就是说,投资就要上大项目。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从无到有不易,从小到大更难。如果说第一阶段
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五十,第二阶段的成功概率可能不到百分之一。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比较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函数的
定义、表达形式及两种主要的生产函数?厂商短期生产理论:主要考察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互关系、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的三个阶段?厂商长期生产理论:主要考察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计算)
、等成本曲线(斜率及变动)及生产者均衡条件(两种情况)、规模报酬注:与消费者均衡的效用最大化比较。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
素最佳组合KLQ2EQ3Q1MNBACD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或者MPL/w=MPK/
r最优要素组合条件(生产者均衡条件)为:进一步变形得:表示厂商通过对要素投入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
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都相等.KLQ2EMNBACD产量既定,成本最小二、关于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
小化产量既定,就只存在一条等产量线,如右图: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A1B1相交于a、b,与等成本线A2B2相切于E,与等
成本线A3B3不相切也不相交。可以看出,较低的成本线A3B3是无法生产出既定的产量的;a、b两点位于较高的等成本线AB上
;只有在E点上,既可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又只耗费最低成本。求①产量Q=10时的最小成本和使用L和K的数量。②产量Q=25时的
最小成本和使用L和K的数量。③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的值。①10=L3/8K5/8,3L+5K=C。MRTSL
K=-dK/dL=3/5(105/8)L(-8/5)=w/r=3/5。使用L和K的数量L=10。K=10。最小成本C=80。②
25=L3/8K5/8,3L+5K=C。MRTSLK=-dK/dL=3/5(255/8)L(-8/5)=w/r=3/5。使用L和
K的数量L=25。K=25。最小成本C=200。③3L+5K=160,Q=L3/8K5/8。L=K=Q=20。将这些点连接在一
起,就得出生产扩展线。扩展线: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LK
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上,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起初产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生产
规模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一、规
模报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的变动。与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比较具体
见Q=100Q=300284Q=200 6LOKR2468规模报酬递增当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
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的倍数。投入为两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但生产200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小于4个单位
。是一种规模经济生产函数Q=f(K,L)则f(λK,λL)>λf(K,L)其中λ>0Q=100Q=200 Q=30
0 28462468LOKR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为2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劳动和资
本分别为4个单位时,产出为200个单位。生产函数Q=f(K,L)则f(λK,λL)=λf(K,L)其中λ>0LOK
R2468Q=300 2864Q=200 Q=100规模报酬递减是一种规模不经济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个单
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4个单位时,产出低于200个单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生
产函数Q=f(K,L)则f(λK,λL)=λf(K,L)其中λ>0QL、KOabcb.规模收益不变产出扩大规
模等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c.规模收益递减产出扩大规模小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其它投入不变,一种投入变动短期边际报酬所有投
入同比例变动长期规模报酬适用条件适用时期报酬性质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确定
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需要的投资量大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就大。(2)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
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
减产。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是呈递增
的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即最佳技术系数数据显示食品增长超过
人口增长。技术已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技术的潜在影响,即食品供给增长速度会超过需求增长速度。Q=f
(L、K)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以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量最大?与无差异曲线
的比较?KLQ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1201151059075511510590
75511010085654100907555385756040265554020K1
432L1QLKQ2=75CQ1=55BDQ3=90L123412
3455K0AEFGHI等产量曲线图TheIsoquantMap其斜率的相反数被定义为边际技术替
代率,用以衡量两种投入之间的替代能力。Q2=75CDEL1234123455K04/3M
RTSLK=2MRTSLK=1BL2K2AL1K1△K△LOLKQ证明:Q2=75C
DEFJL1234123455K04/3MRTSLK=2MRTSLK=1/3MRTS
LK=2/3MRTSLK=1Q1Q2Q3LKQ4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
高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KLOQ1Q2ABCA~BA~CB~CC>B矛盾式中加负号是为了使
MRTS为正值,以便于比较。如果要素投入量的变化量为无穷小: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
律:产量不变,一种要素不断增加,每一单位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要素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PLL2
K1K2abcdK3L3L1L4K4O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由a点按顺序移动到b、c和d点的过程中,劳动投
入等量的由L1增加到L2、L3和L4。即:L2-L1=L3-L2=L4-L3,相应的资本投入的减少量为K1K2>K2K3>K3K4
。MRTSLK存在递减规律,证明如下:单独增加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LKL1K1q3q2q1BC直角
型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OA顶角A、B、C点代表最优组合点。如果资本固定在K1上,无论L如何增加,产量也不会变化。直线型完
全替代投入等产量线KOLq3q1q2ABC相同产量,企业可以资本为主,如点A;或以劳动为主,如点C;或两者
按特定比例的任意组合,如点B;折线型等产量线KOLABC?DE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投入比例生产相同产量,且同一比例
中要素之间具有完全替代性。A、B、C、D、E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五种固定比例。由原点出发的五条射线的斜率,分别代表两种要素投
入的五种固定比例。KL300600O注:与消费预算线比较既定成本支出为C,劳动L价格=工资率w资本K价格=利息率
r1020304060200(C/PK)=4080=(C/PL)KLACDEBLKO
A0B0成本支出增加使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A1B1B2A2成本支出减少使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可分五种情
况讨论⑴K、L不变,C增加或减少;(2)L变化而K不变化;(3)K变化而L不变化;(4)L、K等比例变化;(5)L、K不等比例
变化。LKOA0B0劳动L价格下降使等成本线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小B1B2劳动L价格上升使等成本线以顺时
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大——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供求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市场理论(交换)消费者
理论(效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理论(分配)需求方面供给方面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
济政策一、厂商的组织形式及目标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
确定的。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记作Q=f(L
,K,N,E)生产要素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它们一般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生产要素常常分为不变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从投入的角度来讲,又可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详细分析见后),在分析生产要素与产量的
关系时为了使问题的分析简化,我们只讨论单一产品的生产情况,而且假定只投入L,K两种要素,所以,生产函数常写为:Q
=f(L,K)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min表示括号内两
个比例中的最小者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之一数
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A(资本投入过多)B(劳动投入过多)C最小要素投入组合(射线OR代表所有产量水平
的最小要素投入组合)A为规模参数,A>0,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0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将增加1%
的1/4,即0.25%。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为3:1。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与会计中长短期划分不同对于不同的产品生产,长短期的界限
规定是不相同的.主要划分标准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为依据.三、预备知识总产量TP(totalproduct
):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f(L,K)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TP/Q= TP(L,K)/L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MP=?TP/?Q一、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1、定义连续投入劳动L: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表都是先递增后递减-81010010-41210
89014112841611271318108615199552020804302060320153021010101--00MPAPTPLTP切线斜率=MP,如点MTP连线斜率=AP,如点N点R切线、连线斜率=MP&APTPLQOLRL2ML0L1N拐点,凸弧与凹弧的转折点SL3极大值点,递增与递减的转折点QmaxQmaxAPLMPLTPLML1NAPMPLORL2SL3QLOL1L3N’S’MPmaxR’L2APmaxMP与TP之间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AP↑当MPAPAP?MP
献花(0)
+1
(本文系125011325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