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安澜将军墓

 威灵仙9998 2014-06-12

  

戴安澜将军墓

  威灵仙/于郑州

戴安澜(1904-1942年),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牺牲时是国民革命军第5200师少将师长,追赠陆军中将,1956年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将军年轻时立志报国,1924年投考黄埔一期因身体条件不佳未能录取,他谢绝担任粤军团长亲属的推荐,转而当兵入伍从基层干起,经过半年磨练后,成功考入黄埔三期。在北伐和围剿苏区红军时屡立战功,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血洒古北口,七七事变后先后在保定、台儿庄、中条山、昆仑关对日作战,深受汤恩伯、杜聿明等上级的好评,1939年任200师师长,晋升少将。1942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进入缅甸,在同古(又称东瓜)力挫日军锋芒,名震中外,使得傲慢的英国人对国军刮目相看。缅甸撤退时200师殿后掩护,516日遭到日军截击,将军身负重伤,十天后在缅北密林壮烈殉国。

 

一次缅甸作战的结果是中国军队仓皇后撤,穿越条件险恶的原始森林,执拗地向故土前进,数万将士埋骨他乡。除戴将军外,第596师少将副师长胡义宾(黄埔三期)和长官部少将副参谋长梁启霖也先后在归国途中战死,新38师少将副师长齐学启受伤被俘(后被败类杀害),就连主帅杜聿明也重病缠身险些丧命。御敌于国门之外、守住外援运输线等设想完全落空,唯一聊以自慰的是日军都没有想到我方会如此悲壮自残,着眼点依然放在追歼远征军主力上,没有及时将重兵投入怒江方向,大西南才勉强稳住阵脚。

 

十年前,方军先生的《最后一批人》书中记叙老兵回忆,称戴将军遗体被背回祖国,葬于昆明圆通山,他们曾去实地查勘,踪迹全无,老兵当即大放悲声。每读至此,我也不禁双目湿润。

 

然而令人宽慰的是戴将军墓地仍存,只是曾多次迁葬。1944年迁于贵阳花溪(目前是衣冠冢),1947年再度迁至芜湖,杜聿明、徐庭瑶及整编88师师长马师恭等国军高级将领参加了最后一次移灵仪式。将军为江北无为人,现葬于江南芜湖,想必是便于后人瞻仰。

 

海鸥将军对红军官兵没有手下留情,安息后更难免在十年浩劫期间遭红色小将摧残破坏,好在今日噩梦散尽,戴将军抗战尊荣得以光耀天下,为后人永世瞻仰。

 

将军墓地——说实话,这是我来芜湖的唯一目的——位于芜湖赭山公园北部南坡,有明显的指示牌。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从公园北门进来,沿山路先看到墓地,后有围墙,周设石栏,碑前一束洁白的马蹄莲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墓前两侧有芜湖市政府1983年立碑,镌刻将军生平,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的挽联。惭愧啊,83年我还满脑子少林寺霍元甲,根本没听说过中国远征军。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记得照片上见过有将军雕像,遂向前方山下寻觅,果然见到十余米外有一平台(因林木茂密,从墓地处不易发现),将军全身站姿铜像就矗立在平台中央。其实平台左侧有路,可以直接上行到墓地,右边则无路,让我险些错过。

 

铜像高两米,基座高1.8米,合计3.8米,示意将军牺牲时为38岁。基座上有黄埔一期学长徐向前题字,时间看来为1985年。现场没有关于墓地及铜像的修葺说明。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铜像前亦有碑,除记载将军生平外,还镌刻其手书的心得。将军善于总结,长城抗战后曾著文检讨对日作战。遗憾的是200师虽号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扩充为第5军后数量可怜的战车成为军部直属,加上缅甸铁路运输混乱不堪,一次入缅作战时中国装甲部队始终没有机会一显身手,戴将军只能率领步兵与日军浴血奋战,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力挽长弓射夕阳”的壮举只能留待他的同仁孙立人等完成。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在阵亡的国军抗日将领中,戴将军有较高知名度,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了美国总统向其颁发的功勋章。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卢沟桥中国抗战馆内出售的纪念品:“铁汉”胸章。源自戴将军台儿庄战役前后所刻印章。

 

【芜湖】戴安澜将军墓

【然朵边框】如花,盛开(原创) - 然朵 - 然朵素语阁
欢迎你进入威灵仙的360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myindex.as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