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转载]龙之九子

 sumingyao 2014-06-12

龙之九子

    龙,华夏族的图腾,炎黄子孙常常自称为龙种、龙的传人。人们称颂龙降瑞呈祥,造福人间。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古人说,“一龙生九子,各不成龙。”古籍《升庵外集》、《玉芝堂谈荟》、《菽园杂记》对“龙生九子”的说法不一。据说这九个龙子,有的像麒麟,有的像狮子,有的像虎,有的像乌龟。流传较广的有如下九子:

    一曰“睚眦”。成语典故“睚眦必报”即源于此。意思是别人瞪他一眼,他必定要报复。龙子“睚眦”即此嗜杀好斗之徒,所以古代人就以“睚眦”的头,装在金刀或宝剑柄上作为龙吞口饰物。

    二曰“囚牛”。性喜音乐,因此人们就把它的形象雕在胡琴头上。

    三曰“蒲牢”。性爱鸣好吼,寺庙中的古代大钟上的钟钮的兽头,就是它了。

    四曰“椒图”。它形似螺蚌,最恶别人无故进入它的巢穴,所以古时官司宦人家用它来镇守门户。我们看到的那些铁皮包裹的大门上,镶着那对奇形怪状的脑袋,嘴里衔着铜环的怪物就是“椒图”。

    五曰“趴夏”。因它性喜水,古人就把它装饰在石桥栏杆上。

    六曰“狴犴”。其憎恶人,性好讼,貌如猛狮,古人有“狴犴使人多礼”的说法。因此它被嵌在牢狱的门楣上,以监守狱中犯人,诫其改过从新。

    七曰“餮饕”。其最为贪馋好吃,我们称贪婪的人为“餮饕之徒”即源于此。古代食具、祭祀器皿——鼎,盖子上的那只坐兽就是它。

    八曰“赑屃”。形类乌龟,力大能负重,古代大型石碑的碑块,也就是驮石碑的石龟,就是龙子“赑屃”了。

    九曰“离吻”,它好居险望远,因此它的脑袋就被木匠们雕在宫殿和庙宇的屋脊椽头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