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枝一叶总关情

 老樟xy67896789 2014-06-12

一 枝 一 叶 总 关 情

----记安徽省作风教育先进典型潘章生

 

2006926,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是极其平常的一天。但是,这一天,对于潘章生来说,他久久难忘。

这天清晨,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新落成的镇政府大楼前,人头攒动,许多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牵着小孩,有的拿来自家的鸡蛋、花生;一位村干部送来了锦旗,一位企业老板开着车子送来了两把用红丝线系着的刷子,还有人端着一盆金灿灿的菊花伫立在政府广场上,镇党委书记潘章生的办公室内,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知道,潘书记今天就要离开范岗镇了。范岗刚刚富裕了,他却又要踏上新的征程----组织上调他到桐城市经济开发区任常务副主任。

望着前来送行的人群,拉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潘章生激动了,一个从不在公众场合流泪的汉子,禁不住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大家了”。

尽管他再三推辞,不要开欢送会,但广场上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目光早已让他欲言又止;

尽管他从不接受礼品馈送,但摆在他面前的特殊礼品,也不由得不让他破例一回……

真情象草原一样宽广,潘章生凝望着自己深深依恋的这片土地,情不自禁地感叹:“只有真心、真干、真诚,才能赢得老百姓的真情啊!”他默默地告诫自己:“绝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深情厚意,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植根于群众当中,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

今年45岁的潘章生,从1982年走出校门,一直在农村乡镇工作,一干26年。26年,他历经了磨难,失去了很多,很多……但他恪守信条,心系群众,务实苦干,用一流的工作作风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在范岗担任镇长、书记期间,他团结带领一班人,使范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跃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镇”、“安徽省发展乡镇企业百强镇”、桐城市经济重镇、全国闻名的“制刷之乡”。

 

“刷子”书记----企业老板都这样骄傲地称呼他

 

20059月,《中国乡镇企业报》刊登了一篇“两把刷子打天下” 的报道,详细介绍了“范岗·中国刷业城”的创业之路。

2006年,桐城市制刷协会作了一番市场调查:目前国内市场上每10把刷子当中有6把是“范岗·中国刷业城”生产的。

小刷子做成了大产业。

“发展乡镇企业,潘章生真有‘两把刷子’”!桐城企业老板一谈到范岗制刷业的发展壮大,都这样骄傲地说。于是,“刷子书记”一夜之间成了潘章生的美称。

范岗镇地处龙眠山末梢,“十八里荒山岗,只生乱石不长柴蒿”。过去是桐城有名的“穷窝窝”,当地有一句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民经济状况:“有女不嫁范家岗,吃粮靠猪粪,买盐靠鸡蛋”,农民家庭除了养一头猪、几只鸡,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产业,一眼望去,农村里到处都是靠着墙角晒太阳的农民。

1999年元月,潘章生调任范岗镇镇长。面对“十八里荒山岗”,组织上的重托,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有千斤。范岗向何处去?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他的头顶!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庄,下农户,深入调研,他发现有一些农户在用废弃猪毛制作猪鬃刷。他灵机一动,当地的猪毛资源非常丰富,能不能在这方面做点文章?

1999年“三伏天”的一个正午,他领着范岗镇两个制刷户汪靖智、汪靖福,乔装成客户,到当时制刷业发展比较先进的潜山县双丰乡“买货”;从刷衣的刷子到刷墙的刷子,跑了一家又一家,问了一遍又一遍,买了一把又一把,初步摸清了制刷业的行情和底细。尽管那天空气特别憋闷,但潘章生却感到特别的“爽”。

回来后,他又组织30多个制刷户到山东万年集团、扬州“牙刷之都”参观学习。

一场“刷业革命”在范岗兴起了!

2000年,古老的范岗街上一下子涌出了60多家制刷个体户;

2002年全镇个体制刷户急增至211家,当年新增地方税收350多万。

2004年末,桐城市制刷业协会在范岗镇成立,会员达900多家,潘章生被推为荣誉会长。制刷业已经成为支撑范岗财政的“半壁江山”……

2005年,总投资达3200万元的“范岗·中国刷业城”在“十八里范家岗”上落成了。望着一排排崭新的厂房,一架架飞速转动的机器,一个个从田间地头走进厂房的农民兄弟的身影,潘章生他会心地笑了。这一年,全镇大小制刷户达11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产值5亿元以上,“午马”、“玉桐”等品牌产品已打进了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一谈到范岗刷业城的成长历程,制刷大户刘小根感慨地说“制刷业能有今天,全是潘镇长‘逼’出来的。”

那还是2002年的事,这位多年经商的老板对扩大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并不感兴趣,一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怕“树大招风”的思想牢牢地困扰着他。有一天,潘章生找到刘小根,与他促膝谈心,了解到许多企业主都有同样的想法,潘章生急了,他指着刘小根的鼻子厉声说道:“亏你还是条汉子,太没有出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企业不做大做强,只有死路一条,懂吗!”一句话骂得刘小根茅塞顿开。潘章生深知:要做成小刷子这篇大文章,只有靠规模取胜,靠质量赢人,靠服务看家。他连夜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刷子问题”;第二天组织召开企业发展座谈会,会上,他大声疾呼:“机遇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机会是罪人!”他分析道:城市扩张,建筑市场繁荣,粉墙用的滚筒刷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只要乘势而上,在座的“土财主”一定会成为大老板。他从安徽大学请来有关专家为企业主授课,他领着党政班子和企业负责人到沿海开放城市拓宽视野,感受竞争的压力和“航母型”企业的豪气。

刘小根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潘书记发展企业的诚心和决心深深地感动着他。他第一个投资,上规模、搞技改;他第一个走出桐城把刷业连锁店开到了温州小商品城;他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办起了“河山制刷网站”,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日本、阿根廷等国家。去年,他凭小小的刷子做到了近亿元的产值。

如今,只要有人提到潘章生,刘小根总是打心眼儿里迸出三个字:“他真牛”!

有着同样经历和感慨的又何止刘小根一人!华星烟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相发时常激动地对员工说:“要不是潘书记‘逼’我们发展,恐怕我们今天还只能住在原来破旧的厂房里”。五年前的华星烟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还只是一个租用停产企业的厂房、仅有19名工人、年产值只有150万元的小作坊。潘章生得知该企业产品是国家大型卷烟厂生产设备的辅联产品,利润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企业发展空间极大,他异常兴奋,拍着吴相发的肩膀说:“伙计,人生能有几回博啊!”。他多次深入该企业,分析企业不能规模化发展的原因,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吴相发与供销大户方斌同志联合发展,组建华星烟机设备有限公司。缺少资金,潘章生积极帮助协调;企业征地,潘章生主动选址落实。2003年,华星公司在镇区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28亩的标准化厂房,引进先进设备,当年就实现产值近1000万元,上缴税收84万元; 2005年该企业实现税收150万元。为了感谢潘章生,吴相发给他送来了两条高档香烟和一瓶酒,潘章生婉言谢绝道:“老吴,心意我领了,我哪里是为你一个人啦,你把厂子办大了,多纳税,比送什么给我都强。”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微威、紫金鹏、华日、玉桐、午马等民营企业,也都是在潘章生同志的扶持、呵护下,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新上项目,扩大规模。五年内,全镇共有9家企业跻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行列, 2005年,全镇新增个体、私营企业139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4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20。范岗镇也连续多年获得桐城市发展乡镇企业金、银、铜牌奖。

创业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潘章生体会最深。每当有人夸他有“两把刷子”时,他总是憨厚地对着别人微笑,一言不发,坚毅的目光里透过一丝倦意。基层工作点多面广,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矛盾和繁难问题。20033月,镇骨干企业玉桐公司安装设备时意外死亡一人,死者家属组织几百人前来闹丧,公司负责人六神无主、束手无策,工厂处于瘫痪状态。潘章主得知情况后,感到若不当机立断,必将酿成大祸,立即带领一班人火速赶到玉桐公司。一进门,由于死者亲属在烧纸炸鞭后乌烟瘴气,办公室牌匾全部砸掉,一片狼籍。在这紧要关头,潘章生大声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各位心情我理解。我是范岗镇党委书记,有什么要求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这时,死者几个亲戚就气势汹汹地冲到他跟前说:“好,现在老板不在,我就找你。”死者亲属的怨气一鼓脑儿向他泼去。他默默地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诉说,逐条逐条地答复着他们的问题,听到那些过激的言辞,潘章生仍然表现出少有耐心和诚意;整整一天,死者亲属被潘章生的人格魅力折服了,经过一番工作,双方达成了协议。平息事态后,死者的一位亲友对人说:“那天不是潘书记仁义好,说不定公司就要抄翻天。”可是潘章生却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不受气谁受气”。是啊,乡镇处在社会的最基层和矛盾的最前沿,各种利益的交织,不同文化的冲撞,农民群体的多样化,使乡村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作为“一把手”,只有直面矛盾,迎难而上,妥善解决许多疑难问题,上上下下才能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

 

“陀螺”书记----妻子邱春霞就这样嗔怪地称呼他

 

到过潘章生办公室的人都会有一个特别印象:

他的座位边总是放着一顶草帽,一双胶靴,一个水壶;

他的桌子上总压着一张充满朝气的学生照片——那是他14岁儿子的遗像;

墙上贴着郑板桥的那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墨竹图题诗》。

当这几样毫不关联的物件摆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人就不难想象潘章生妻子嗔怪丈夫的理由了。潘章生一心扑在工作上,时时想的是如何发展范岗经济。自从他到范岗任职以来,他象一根铆足了劲的发条,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加班加点,东奔西走,到重点建设工地检查督促,深入企业了解发展状况,和客商洽谈引资项目……

邱春霞说:“他呀,在家是甩手掌柜,在外就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刻也不曾停歇,真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和家庭”。

潘章生说:“一想起家人和孩子,我就感到这是我心中永远的伤痛。这种伤痛,可以说是一生一世难以弥补,这种缺撼,是我毕生的努力也无法挽回。”五年来,每当提起孩子,潘章生总是愧疚难当。

1999年,潘章生到范岗镇担任主要领导,当时,他的孩子是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由于强烈的事业和责任感,他每天总是早出晚归,有时甚至好几天也见不上孩子一面。在他的心目中,时时考虑的都是镇里工作。2001年,为了能更加投入地工作,他将年仅14虚岁的小孩送进了学校,开始了独立生活,由于小孩太年幼,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生活总是饱一餐饥一顿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急聚下降,终于酿成了悲剧。那是20011215日的下午,组织上正找潘章生谈话,任命他为范岗镇党委书记,几乎是同时,他的爱人打电话说:在桐城中学读书的儿子身体不舒服,医生说要抽血化验。处理完手头工作已经是下午四点半钟,他马上赶到桐城中学送儿子到医院抽血化验,血常规结果一出来:白细胞7万,血小板2万。医生说:马上住院,进一步做骨穿检查。第二天骨穿结果:白血病。面对这一结果,他妻子顿时瘫软了,潘章生脑子一片空白;后经安医附院确诊,孩子患的是:L2型急性淋巴白血病,需马上住院疗。就在孩子在安医住院的第二天,考虑到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新镇长还未报到,潘章生还是赶回镇里上班。1230日,他处理完工作赶到医院时,孩子正发高烧41℃,已处于昏迷状态,得知医院已向其家属两次下达了病危通知单时,潘章生心如刀绞,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但此时他心里仍还搁着一件更放心不下的事,那就是他准备利用一位镇机关干部的亲情关系,引进合肥圣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范岗刷业大市场。他知道,范岗制刷业要发展,就必须建起一个集刷业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一条龙的加工贸易综合性大市场。第二天,他又要咬着牙往镇里赶,望着病榻上的孩子和憔悴的妻子,他怎么也迈不开回家的脚步!是啊,这些年来,他对家人照顾得实在太少、太少,多亏了妻子。然而,邱春霞望着来去匆匆的丈夫,心疼地对他说:“老潘啊,你可不要再累倒了”!一到范岗,他就马不停蹄地陪同客商考察范岗制刷业市场,向客商详尽介绍范岗制刷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多次考察、洽谈,客商终于坚定了来范岗投资大市场的决心。圣龙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戴先龙先生得知潘章生不顾自己孩子的生命安危,一心扑在工作上,动情地说:“我们看中的不仅仅是范岗的刷业市场,我们更多的是被潘章生同志的真诚和敬业精神打动了,来这儿投资我们一百个放心!”

2002910,孩子到北京一所医院做骨髓移植,潘章生卖掉房子,在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凑足给孩子去北京治疗的资金。由于非亲缘骨髓移植排斥、感染,孩子一直到125日病故前米粒未进,在这期间,在孩子最需要照顾他的时候,潘章生只是在国庆节放假和孩子最后病危时,在医院陪伴过孩子,其余时间都在镇里上班。“我心中真痛啊!儿是父母心庆肉!”到现在,只要一提起当时的情景,潘章生仍然愧疚地说。也就是在孩子病危的时候,他还邀请在孩子住院期间认识的一位阿根廷客商来范岗考察招商引资项目。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的生命,潘章生捧着儿子的骨灰盒,一下一下地、轻轻抚摸着那冰凉的盒子,默默地啜泣:“儿啊,在你最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不在你身边,爸爸不是个好爸爸。”安排好孩子的后事后,他只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他又出现在全镇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

“无情未必真豪杰”,作为丈夫,他是抱愧的;作为父亲,他是自责的;但是作为党员干部,他又是坦然的,也是无悔的。

在范岗工作的八年里,他视富民强镇为己任,就这样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2005423下午3点,从浙江招商圆满而归的他,一下火车就给妻子打电话,准备在家好好陪她吃顿晚饭,把招商成功的喜悦与妻子分享,他还风趣地对妻子说“这叫偷得浮生半日闲”。妻子一下班就忙起来,她知道,一年中这样的时光确实太少。可是,等到晚上8点还不见丈夫的人影。原来,一下火车,潘章生就接到镇里的电话:集镇工业园建设被迫停工了,镇区一轮窑厂厂长由于不服从规划撤迁,聚众闹事,镇干部做思想工作已经无效。潘章生来不及给家里打电话,直奔闹事现场。当他疲惫地回到家里时,看见妻子还在等着他,憨憨一笑抱歉地说:“理解万岁”;妻子知道,他每次进门都是这句话,习惯了。有时妻子也抱怨他“你图个啥啊?”他总是说“谁叫我是书记呢”。

为实现“农业稳镇”的目标,他充分利用范岗镇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世行二期贷款农业加灌工程项目,利用世行资金200多万元,整治农田1200亩,共修灌溉水渠2800米。他还组织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在龙河、铁铺、新联等畈区建起了三个千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又与范岗大米加工厂签订优质稻定购合同,保障了广大的农民丰产又增收。他还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全镇先后建起三元化养猪基地4个,家禽饲养基地5个,水产养殖基地3个,苗木花卉和经果林基地3个。

为了“集镇兴镇”,提升现代城镇品位,2000年,他聘请有关专家制订范岗镇村镇总体规划,绘制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新农村集镇建设规划图,并狠抓落实。2001年,制刷工业园大市场建成;2002年,完成了总投资额5000多万元范旭大道两边的开发; 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投资建设了占地100亩的刷业城一期工程;2004年、2005年又在镇区南边,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300亩的工业园区。如今的范岗镇区比几年前扩大了一倍,达到2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小城镇。

 

“暖瓶”书记----范岗的老百姓都这样叫他

 

用过暖瓶的人都知道,暖瓶虽然外面冰冷、冰冷,但里面却热乎乎的,潘章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一谈到潘章生,范岗老百姓也都这样说“他是个知冷知热的人。”

200312月的一天中午,范岗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吴沁怎么也没有想到,潘书记突然到他家里去了,送上了300元钱和2件毛衣毛裤。潘书记拉着他冰冷的小手说“孩子,把这两件衣服穿上,看看合不合身”,潘章生亲手帮他穿上,一边牵着小吴沁的衣襟,一边摸着他的头,嘱咐随行的村干部一定要多帮助有困难的农户。

在场的村干部没有不感动的,因为潘书记送去的2件衣服,正是他当年为他那可爱的儿子买的,毛衣一次未穿,儿子就走了。小吴沁身患脑瘤,为给他看病,家里已是一贫如洗,得知这一消息,潘章生说“再忙,也要去看一看。”尽管政府每年都给吴沁家一些救助,但此后的每年潘章生都会给他送去自己的300元捐款。正如吴沁班主任说的那样,“那不仅仅是300元钱,那是一个书记爱民如子的心啊!”

象这样对群众知冷知热的例子,老百姓一口气都可以说上好几个。范岗居委会玉屋村民组特困户周莲香说:“潘书记不仅每年来看我、帮我,而且还发动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象我这样的人。”周莲香所说的,实际上就是这几年在潘书记倡导下开展的“党员干部脱贫示范工程”。三年来,范岗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依托,帮助150多人脱贫致富。

谈到他的“冷”,范岗居委会的老支书方长胜说“想在潘书记跟前搞点歪门邪道,哪是没门!”老支书记讲了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潘书记与我也算至交,他下乡回到镇里晚了,只要是镇食堂炊事员下班了,他都会到我家来弄点便饭吃吃,我在工作上也找他办过不少事情,他从未拒绝过我,我的心理那真叫一个‘暖’。可是03年为范岗大市场沙石承包的事,我才真正地认识了他。”原来,老支书自认为与潘书记关系很“铁”,在群众面前夸下海口“只要我一开口,沙石承包的事,潘书记一定会给我面子,事情一定能成”。不料,老支书却碰了个“大钉子”,承包之事不仅没谈成,还被潘书记狠狠说了一顿。“那天潘书记那个脸啊,铁青铁青的,真叫人害怕。”虽然,承包沙石的事,最终还是通过公开招标定给了别人,老支书却对潘章生更加敬重了!

他对老支书记如此,对家人也不例外。2002年,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范旭大道开工在即,潘章生那个建工学院毕业、在外地搞工程承包的妻弟闻迅后,特意坐飞机赶了回来,希望姐夫关照关照,把这一工程承包给自己。了解其底细的潘章生毫不客气地说“不要说你目前没有资格参加竞标,即使有资格,也必须凭实力参加竞标。”气得其妻弟连夜坐飞机走了。后经了解才得知,其妻弟当时参与竞标的资质证不合格。工程最后由三家有合格建筑资质的公司竞争,在几轮降价后,最后由镇建司以720/m2中标,比预算标底850/m2下浮15.3%,为镇政府节约资金30万元,而且工程质量获优质工程奖。这么多年来,虽然他妻子是范岗人,他是范岗的女婿,但他从没用公权为亲人谋过一丝一毫的“特殊照顾”,害得妻子娘家人都骂他“石头”。

在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上,他心里总有一团火,只要群众提出合理的要求,他都尽己所能去满足他们。2003年,根据集镇总体规划,范岗居委会雷屋村民组住房需整体搬迁、异地安置。让群众拖儿带女、撤屋搬家,那是何等艰难的一件事。当时,个别群众就是置若罔闻、“视死不撤”;班子成员中有的同志提出“来点硬的”,但,潘章生却恰恰相反,在群众面前“软”到了底。他和班子成员一连十天泡在村民组里,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群众作出最大的让步:安置地点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由群众选择,老房屋待新住房建好后拆迁,老屋基按政策给予补偿。拆迁让利于老百姓,群众对此十分满意。撤迁结束以后,一位镇干部问他为什么在这件事上看不到一点“钢火”,潘章生说了一句朴实的话:“在范岗,群众只看到我们,在他们心中,我们的形象是什么样,党的形象就是什么样,我们一发‘火’,他们的心就凉了,牢记这一点,你就不会有‘钢火’的”。

“党委书记是风向标”,这是潘章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知道,他对群众“暖意洋洋”,对自己却是“冷若冰霜”。在他刚任镇长之初,就提交镇党政联席会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镇政府来客全部在食堂就餐,他自己带头执行,从不报销一张违规发票;在其孩子生病期间,班子同志看到他给孩子治病,几乎倾家荡产,都劝他把来往的一些车旅费报了,但他始终不肯,车旅费还是自己掏的腰包。他在范岗工作8年,经他手提拔和任用的干部不下20余人,他事前不收礼,事后也不接受感谢,他常教育班子成员说:“贪图小恩小惠,犹如舐刃之蜜,虽求得一时之甜意,却有割舌之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潘章生一直用自己的赤诚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着对百姓的关爱,用扎实的作风推动着事业的发展。几年来,他先后6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4次受市委、市政府记功和嘉奖。2004年,被授予桐城市“十佳勤廉公仆”,2006年又被评为“安庆市劳动模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