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书

 qq微博 2014-06-13
《化书》,道教著作,唐末五代谭峭撰.共六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一百一十篇。该书结合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认为世界根源于“虚”,由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最终复归于虚,“虚”既是万物本源又是万物的归宿,虚与物是循环转化的关系,识之就能进入“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的永生境界。书中又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社会演化,揭示动乱的原因,提出对策。该书是道教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作者谭峭,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幼读经史,属文清丽。其父训以进士业,而峭酷爱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复返。谭峭虽以学道自隐,但十分关心世道治乱、民生疾苦,因著《化书》。谭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