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领袖,别当老板

 三十秒阅览室 2014-06-13

  女儿十三岁时,她一位同学的父亲这么教育自己的女儿:“要争取当同学们的领袖,而不是他们的老板。”

  我们当时听了这话心头一震:说得多么漂亮!这正是我们在教育中一直希望贯彻但找不到适当词汇表达的精神。

  如果桑德伯格禁用“老板气”(bossy)这个词成功的话,这样的教育就变得不可能了。

  我们不妨先查一查英文字典,看看“老板气”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字典里解释得很清楚,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发号施令、居高临下、要求别人接受自己那一套的人。在现实中,谁能这样做?当然是老板。老板发号施令,未必考虑你是否高兴接受,他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老板与属下的关系,是权力关系。

  “领导力”则是非常不同的品性。一般来说,“领导力”建立在感召力的基础之上。“领导力”能够在人们心里激发共鸣,给人们指引一个方向,让大家觉得你宣示的目标也是自己追求的目标,于是甘心情愿地跟着你走。另外,领袖所获得的忠诚,往往是建立在为追随者所提供的服务基础之上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幼儿园里,如果一个孩子抢其他孩子的玩具,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必须马上交出来,什么都要按自己那一套做,这就叫“老板气”。如果一个孩子,平时总是和大家分享玩具,特别礼让、体会别人的需要,总是能想出有意思的游戏来,那么小朋友就都喜欢来找这个孩子玩,这叫“领导力”。

  作为父母,只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就时时会发现类似的问题:许多孩子在家里当惯了老大,出去后都觉得别人也该围着自己团团转,“老板气”十足,毫无对他人的同情和共感。这种孩子如果非常能干,运气再好一些,确实可以平步青云。因为这孩子什么亏都吃不得,什么委屈都受不了,寸土必争;同时仗着自己能力超强,争的结果往往是赢。这些赢都加在一起,在事业上就构成了巨大的优势。对于这样的人,大家不喜欢,但敢怒不敢言,有机会也许会报复一下。美国的家政女王Martha Stewart就是个例子。她为人强悍、以“老板气”著称,2001年接到内部消息及时卖掉自己的股票,出手后这支股票急跌16%,避免了四万多美元的损失。她本人并不是华尔街内部人士,就是认识的人多一些而已,很难证明她犯了什么了不得的罪。但是,陪审员对她的为人很不以为然,最终为了四万多美元把这位财产价值达六亿多美元的女强人判了五个月的监禁。你希望孩子成功,但显然不希望孩子以这种方式成功。至于那些能力一般或偏低的,“老板气”则可能对一生带来摧毁性的打击,会被人们敬而远之,在社会上处处碰壁。

  “老板气”这样的词汇的出现,使人们保持着对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批评性。如果这样的词汇也被禁止了,还怎么教育孩子?

  确实,“老板气”主要用来形容女孩。为什么会如此?未必一定就是对女性的歧视。毕竟还有不少专门用来形容男性的贬义词,虽然女性也有该词所指涉的类似行为。从词尾上看,“老板气”更像是个儿童词汇,在小学时用得特别多。这更可能是孩子发明的。男孩和女孩小时候虽然不会彼此有严格界限,但毕竟男孩跟男孩玩得多,女孩跟女孩玩得多。所以,这个词很可能是女孩堆里先用起来的。这与其说是社会歧视女孩,不如说是女孩们对发号施令、自我中心的行为模式更有批判性。女孩更擅长人际沟通、更能体谅别人、更喜欢缔造共识。你偏离了女孩们主流的行为准则,大家送你个“老板气”就很自然了。有人说,从伊战到华尔街坍塌,主要都是一意孤行的男性行为的结果。如果让生性谨慎、喜欢听取多方意见、办事低调的女性主宰世界,人类也许能够避免不少灾难。还有人指出,德国的女总理默克尔从来不耍“老板气”,但她绝对是个领袖。德国这几年在经济的惊涛骇浪中,确实比美国稳健得多。

  总之,“老板气”即使是针对女孩,恐怕也是另有原因。这个词的存在,未必就对女孩子的成长不利。(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