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荧光棒在使用的前为什么要先掰一下,掰过的地方才会发光?

 pgl147258 2014-06-13

王小灰的回答(15票)】:

       受黄同学启示,我百度去了~不知道答案是否正确~from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87112.htm

 

        萤光棒,又称犀利光,英文:lightstick或 glowstick, 是一种以内外管各别分装两种液体化学成份的透明塑胶棒。外形多为条状,外层以聚乙烯(塑料)包装,内置一玻璃管夹层,夹层内外液体分别为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经弯折、击打、揉搓等使玻璃破裂,引起两种化合物反应使荧光染料放出光能,但它并不会产生热能。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萤光反应。

化学原理

荧光棒采用可折的塑料管中套入玻璃细管。在折断过程中,玻璃细管中的液体A流出,迅速与塑料管中的液体B相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传递给荧光颜料分子,荧光颜料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从高能态回到较稳定的低能态),从而把化学能转换为光能。

液体A是各色不同荧光颜料与双草酸二酯(CPPO)溶于溶剂的溶液,液体B是双氧水溶于溶剂的溶液,主要的溶剂是酯类化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CPPO+H2O2——2C6H5OH+2CO2

过氧化氢把苯基草酸酯氧化成两个分子的酚,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高能量的中间物,这个中间物会把能量传给染料,电子激发态的染料不稳定,因此借放光而回倒稳定基态。这种光是由化学反应而产生,称为化学发光即冷光。此光的波长(影响颜色)则取决於该染料之结构。

简而言之——

荧光棒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由三种物质组成:过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荧光棒发光的原理就是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再由染料发出荧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荧光棒中通常放置了一个玻璃管夹层,夹层内外隔离了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经过揉搓,两种化合物反应使得荧光染料发光。 

 

友情提示:

        荧光棒中的液体不可食用,且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如果泄漏:容易污染家具、地板、衣物、皮肤等,若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清洗;如果荧光棒中的液体进入眼睛中,须及时用清水洗净或就医。

因此,严禁用刀或剪刀弄破荧光棒的塑料管;严禁扭曲荧光棒,以防荧光棒中的液体泄漏。

1995年山东省德州市7岁男童陆海栊与他5岁弟弟陆列慈在中秋节时玩荧光棒,他们好奇,弟弟先提出:“哥哥,里面的水能喝不?”于是,兄弟两喝下了荧光水。于凌晨12点,两兄弟死于中毒。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