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乏特色让上海的大学落后于香港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6-13

缺乏特色让上海的大学落后于香港(附照片)


  □刘民钢 吴大器 安琦 严伟
  上海和香港都是亚洲国际化程度最好的大都市,但香港的高校在2013年的QS亚洲大学排行榜上明显比上海各大学靠前。
  2013年《QS亚洲大学排名(QS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为亚洲约300所大学评分排名,香港和上海的入选的大学及名次如下:
  QS排行依据是学校的学术声誉、学生就业后雇主的评价、生师比、教职员的平均论文数、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国际业内评价、国际学生评价、国内学生交流、国际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得分。
  另外,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2013年发布的当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上,香港大学名列第35,香港科技大学名列第65,都进入了前100名;复旦大学名列201-225位之间,上海交通大学名列276-300位之间。
  对比两地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投入、毛入学率等,两地差别不大。
  究竟是什么使上海各高校排名全面落后于香港大学?主要原因是:香港的大学注重差异化发展,在学校文化、特色课程和重点学科的发展上各自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香港注重良好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营造,包括以优厚的薪酬条件吸引优秀人才登陆港岛,和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
  特色发展是香港高校获得优势的主要原因。香港大学大多注重本校特色的建设。而内陆大学由于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影响,追求“大而全”。
  香港八大高校,每所院校都有自身特点和价值取向。如香港大学在临床医学、化学、植物和动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科大在纳米科技、电子资讯等领域走在国际前沿;中大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讯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领域尤为突出,接近世界一流水准;理工大学及城市大学是英式研究型学院,用来培养高端人才;浸会大学及岭南大学则是推动通识教育的博雅学院型。
  大学多元性定位是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必然结果。香港教资委担负起香港高等教育战略规划者的角色,引导不同高校向不同方向发展。
  上海高校则缺乏特色。这与大学的自身定位不够明确有直接关系。
  现代大学的主要任务一是人才培养,一是科学研究。本科人才培养更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世界各著名高校无不如此,没有优秀的本科人才的培养,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QS大学排行榜的各项大学评价指标中,有一项是生师比,这是代表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目前唯一的易得且可具全球可比性的指标。香港各校的平均得分是88.86,上海高校77.85。
  大学人才培养更直接的指标是雇主评价,这代表社会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认可程度。香港高校平均得分为69.40分,上海高校为50.67分,香港明显高于上海。
  此外,另有几个指标可以帮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观察大学教学的质量。如外国学生和交换学生的得分。在外国学生一栏,香港大学平均得分高达74.76分,特别是名列前四位的高校,平均得分为100分。而上海高校平均得分为64.13分。
  而且,香港各高校有完全不同的特色课程。上海高校本科教学的特色培育明显重视不够。
  在科学研究,上海和香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香港各大学注重重点突破,不同的大学都有各自的优势学科。
  在QS大学排行榜的学术声誉一项上,两地的顶级大学差异并不明显。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平均得分为98.17分;香港列前四位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平均得分为99.9分。但是香港各校的平均得分为96.16分,而上海高校的平均得分为72.20分。
  香港高校往往集中力量,突破一点或几点,并不追求全面发展。因此,除浸会大学和岭南大学,香港各大学都有三个以上的学科进入世界前25名。而内陆高校,包括上海高校,发展目标不明确,追求各个学科齐头并进,很难形成自己学科建设上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