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摄影师米科拉·诺瓦基(Mikolaj Nowacki)也效力于《国家地理》杂志,他最新的摄影书《奥得河》开售在即,其同名影展早于年初便在西双版纳摄影节与中国观众见面了。 奥得河是波兰第二大河,连接着三个国家——捷克是它的源头,流经波兰和德国。作为一个在奥得河边长大的孩子,米科拉·诺瓦基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情感。于是,他花费五年时间来拍摄自己心目中的奥得河。“我从小和好朋友乘着小船在河里荡漾,或是坐在生锈的锚堆上看着过往运煤的船只。我常幻想着跳上一只小船,漂流到远方。当我年少的时候,我常沿着河岸走好几千米,像鸟类学家一样寻找罕见的鸟类。那时,奥得河对我来说是条美丽的污水沟,混杂着水,粪便和有毒化学物质。” 透过照片,我们会发现米科拉·诺瓦基并不想把这条河流塑造成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也没有将侧重点放在对环境污染的抨击上。他心平气和地描绘沿河而居的人们与这条河流的关系。他采用的是传统纪实摄影的方式,将态度与立场隐藏在他对画面的选取中。我们发现这不是一条高高在上仅供观赏的河流,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条河中鳞潜羽翔,懵懂的孩童在河中自在嬉游,勤力的渔夫认真地在河上讨生活;当河流发怒的时候,居民们协力对抗水灾。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奥得河》这组作品,我们似乎能够了解到遥远的奥得河边,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他们的脾气秉性。
在采访中,米科拉·诺瓦基对奥得河的未来表示出担忧。一度我十分不解,因为据他说这条河的水质正在得到改善,但是他依然担心政府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破坏这条河流的生态。就我的经验而言,我看到过无节制的拦腰斩断式的筑坝给河流带来的巨大伤害,但这种粗暴的事情或许很难发生在奥得河上,我想米科拉·诺瓦基的隐忧,恐怕还是在于人与河流的关系。他不希望在河流得到保护的同时,人与河流曾经的亲密关系却变得日益疏远。说到底还是对一种熟悉的生活方式的怀念,这种情绪或许就是乡愁,我眼中的《奥得河》便是承载了米科拉·诺瓦基乡愁记忆的作品。 蜂鸟网:从法学硕士到职业摄影师,这个跨度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的人生发生了如此大的转折? 我在那家报社工作了两年,这两年对我是非常有意义的,报社的节奏很快,我学习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式来完成一个摄影选题。在此之后,我跳槽到另一个报社工作了六年,这六年中我有很多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 现在我是一个专栏作家,更加的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摄影项目,同时我也为波兰版的国家地理杂志进行拍摄。 蜂鸟网:拍摄《奥得河》,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组作品的感情基调? 蜂鸟网:是什么机缘促使这组作品最终出现在西双版纳摄影节上? 蜂鸟网:作为一名资深摄影记者,你怎么看待互联网分享平台及手机摄影对摄影记者的冲击? 另一方面我认为适者生存,互联网的冲击给这个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平媒必须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新的行业环境,一些高质量的报纸和杂志还是会生存下来的。 虽然大家都用手机拍照,但是高质量的好照片并不多,我对职业摄影师的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你拍的照片足够好,得到大家的认可,职业生涯就会发展的很好,我对未来是非常有信心的。 简介:米科拉·诺瓦基1972年生于波兰,获得国际法硕士学位,博士论文跟国际空间法的环境层面有关。他中止了他的博士学位研读,而转向了纪实摄影,为波兰的报业工作了八年。他的作品曾刊登在波兰版的《国家地理杂志》,《纽约时报》和法国《世界报》。米科拉曾获得过许多奖项,曾入围波兰职业摄影大赛决赛。曾获“环保摄影奖”提名,曾获的Wine Photo世界摄影大赛的特别推荐奖。2013年,他完成了为期两年的“精神导师项目”,此项目与世界纪实摄影网和安东尼·克拉托其维尔合作,在纽约举办了个人影展。现在米科拉居住于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