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爱情的书,很少写得好的

 真友书屋 2014-06-13

关于爱情的书,很少有写得好的。大多假借童话、小说之名,肆意夸大现实,虚构情节。读来只觉荒谬,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所谓爱情故事,就是作家算准文字的力度,费尽心机砌一段能戳中读者泪点的话。嗜爱情小说如命的好友不听劝,书是一本接一本地读。我总结了一下所有故事的结局: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遭其白眼,“我不相信故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相信爱情的存在。”


至今记得,看过的第一封情书是刊印在中学课本的《与妻书》。出自黄花岗革命烈士林觉民之手。在老师的辅助解释下,勉强弄懂了全文大意。林觉民决意参加革命为国捐躯,为了给身怀六甲的妻子一点念想,给历时很短却深入骨髓的爱情一个交代,他挥泪修书。可能是即将赴死,林觉民也不再含蓄弄字,直抒对妻子的爱意。絮絮安排身后事,唯恐不能尽意。据说,“意映”,也即是林觉民之妻读一次哭晕一次。情书也感动了一百多年后作为旁观者的我。

爱存在任何时空。以真实真切打动我的还有《撒哈拉的故事》。单背行囊走进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大漠中寻找生活的真善美,还有有和荷西的相守时光。透过她细腻风致的文笔,仿佛可以看到,乳白月色笼罩下的两个人仰卧在无垠大漠中,整个天地只属于他们两个。三毛和荷西爱得那般纯粹,不参杂太多的物质追求,只是喜欢,你喜欢,我也喜欢,你去哪儿,我陪你,就这么简单。因为爱得太用力,以至于荷西的死让三毛的世界整个崩塌。


现在很多人谈起三毛,对话末了仍带着遗憾的酸涩。现在更甚,一旦某对名夫妇,名情侣情感破裂,成为陌路人。围观者反而叫屈得最厉害,“再也不相信爱情”。私下里仍津津有味地翻看一本本以爱为主题的书。其实我们都期待成为书中的主角……


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记录了三毛和爱人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点滴。偶然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两人在流浪中相爱。“你也许是第一个走路结婚的新娘。”对三毛的“任性”,荷西口中只有爱怜。也许是基于这份宠爱,三毛笔下荒凉的撒哈拉才变成爱的归宿,像诗歌般。


如虹影一贯的风格,喜欢讲有年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战末期,烽火绵延的东北。因为拍摄电影《绿衣》,中日混血演员玉子与吹圆号的少年意外相识相恋。乱世总是分易聚难的。一次分离,两人穷尽余生寻找对方。看客评价,“这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爱情。一个关于找寻的故事。一个不停的找寻的爱。”真爱,走得再远去追,也不累无悔,放在和平的今日亦然。


张爱玲的文字美如着旗袍窈窕津沪女子,摇曳生姿,顾盼流彩。白流苏也是这般俊俏人物。只是自古红颜无福,初嫁遇人不淑,婚姻草草结束。因缘巧合下,白流苏邂逅了范柳原,双双坠入爱河。然而男方一贯风流,无结婚的打算。两人像跳起一直无尽的华尔兹,你进我退,我进你退。最终,香港沦陷了,相依为命的范柳原与白流苏结婚了。结局似乎落入中国式大团圆的俗套。然而,俗套虽俗,却是最理想真实的幸福。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成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以这句话开始的故事,总让人会误以为是喜剧。《傲慢与偏见》通篇是乡绅之女伊丽莎白幽默的俏皮话,明眼人可看出她在强颜欢笑,伪装刺猬躲闪达西,故作高傲。其实内心十分挣扎,为爱情结婚还是为金钱结婚?年轻却一脸疲惫的我们脚步匆匆,为生计奔波,许多人闭口不谈爱情,难道不也是纠缠于“伊丽莎白的困惑”?


文_Star

图_ 本刊资料库

编辑_ Sakya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