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破仑战争

 一木尚土 2014-06-13

拿破仑战争 - 背景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

18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获得一定发展。但除荷兰外,各国仍处于封建统治下,尤其是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各君主国惊恐不安,奥、普率先出兵干涉。1793年,奥、普、英、荷、西、撒丁、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出兵进攻法国,遭法国军民顽强抵抗。1797年,第一次反法联盟解体。1798年12月,英、俄、奥、葡、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俄军进入意大利,打败法军。奥地利不仅夺回在意大利的领地,还企图入侵法国。英军对法各港口实施封锁,并一度在荷兰沿海地区登陆。虽然反法联盟因内部分裂导致俄军退出战斗,但法国仍面临大军压境、国内政局动荡的严峻局面(见法国革命战争)。在此形势下,富有野心的拿破仑·波拿巴(1804年12月起称拿破仑一世)于1799年11月上台执政。从此,法国进入一个新时期,即拿破仑时代。在该时期法国与反法联盟进行的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 - 战争进程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欧洲各君主国企图对法国武装干涉。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宣战,7月8日对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
宣战,1793年2月1日对英国宣战。3月,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荷兰、撒丁、那不勒斯等国组成第1次反法联盟1793年9月,拿破仑?波拿巴在土伦要塞任炮兵指挥,战胜王党和反法联军,被破格提升为准将。1794年 6月在比利时弗勒吕斯大败联军,迫使一些国家退出反法联盟,只有英、奥继续对法作战。1796年 3月,拿破仑奉命远征在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北部,1797年1月,在利沃利大败奥军,1797年10月迫使奥地利签订《坎波福尔米奥和约》,粉碎第1次反法联盟。法国督政府于1798年初任命拿破仑为远征军司令进行东征,以阻碍英国和东印度之间的贸易。同年7月初,法军在埃及登陆。拿破仑的远征以及法国在荷兰、瑞士势力的扩大促使反法国家于1799年建立第 2次反法联盟,主要参加者有英国、奥地利、俄国及奥斯曼帝国。1799年11月 9~10日(雾月18~1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成立执政府,拿破仑任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拿破仑执政后,开始进攻英国在欧洲的盟国,以孤立英国。

1800年5月8日,拿破仑攻击意大利北部的奥军6月14日,取得马伦戈战役的胜利,占领了意大利1801年2月9日在吕内维尔签订《法奥和约》,法国的要求几乎全部得到满足。1802年3月26日法英签订亚眠条约,第2次反法联盟解体。
     
1803年5月法英重开战端,拿破仑占领汉诺威。1804年拿破仑称帝,为拿破仑一世。同年英国首相W.皮特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参加者主要有英国、俄国、奥地利。1805年8月27日法国开始进攻西进的奥俄联军。9月26日,拿破仑一世从巴黎抵斯特拉斯堡。法国开往奥地利的大军共18.6万人。10月20日,法军夺取乌尔姆要塞,奥军惨败,法军乘胜追击,11月13日进入维也纳,旋即渡过多瑙河。12月 2日,拿破仑一世亲自指挥法军在奥斯特利茨与俄奥联军决战 。俄奥联军约 1.5万人阵亡,2万人被俘,炮兵几乎被全歼。而8万法军损失不到9000人12月26日双方签订《普莱斯堡和约》,第3次反法联盟解体。 
    
为了巩固在德意志中西部地区的统治,拿破仑一世于1806年 7月建立莱茵同盟。拿破仑一世的权力深入德意志心脏,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
直接威胁普鲁士,普鲁士向俄国求援,1806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萨克森等建立第4次反法联盟。1806年10月8日法普战争开始,法军投入19.5万人,普军投入17.5万余人。双方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进行两次战斗,普鲁士全军覆没。10月27日拿破仑一世进入柏林,11月21日在柏林颁布大陆封锁令,对英国进行经济战。大陆封锁妨碍俄国农业原料销往英国,导致俄国对法宣战,但俄军节节失利。至1807年6月19日,法军直驱涅曼河。俄军建议休战。1807年7月7~9日,法国同俄、普先后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第4次反法联盟瓦解。为有效执行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令,拿破仑一世决定占领不愿同英国断绝关系的葡萄牙。1807年11月29日法军进入里斯本。1808年3月23日又攻占了马德里。5月10日,拿破仑一世任命其兄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1809年1 月,英国、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1809年4月14日奥军进入巴伐利亚,在阿本斯贝格同法军激战,奥军损失1.3万多人。4月22日在埃克米尔交战,拿破仑一世获胜。 5月拿破仑一世进入维也纳。7月6日奥军在瓦格腊姆惨败,奥地利皇帝请求停战,10月14日签订《维也纳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拿破仑一世率51万大军远征俄国, 6月24日渡过涅曼河,占领科夫诺,法俄战争正式开始。9月5日博罗季诺激战,双方伤亡惨重。 9月15日法军进入莫斯科。10月19日拿破仑军队因饥寒所逼,撤离莫斯科。俄军转入反攻,法军节节败退。到12月损失兵力近45万人。12月6日拿破仑一世回国。1813年春,俄国、英国、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等国组成第 6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加入。联军总人数85万,拿破仑军队约55万人。 8月27日在德累斯顿发生大战,拿破仑一世获胜。10月16~19日双方在莱比锡会战,拿破仑军队中的萨克森军队全部倒戈,法军惨败。1814年 1月联军跨过莱茵河。 3月30日守卫巴黎的A.-F.-L.V.de马尔蒙元帅投降,盟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一世被迫退位,20日被放逐到厄尔巴岛。1815年 2月26日拿破仑一世离开厄尔巴岛, 3月20日晚进入巴黎,开始“百日”统治。为了对付反法联盟军,拿破仑一世开始招募军队进攻联军。这时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组织第七次反法联盟。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败,22日第2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战争 - 战争影响

一个时代落幕了,拿破仑战争延续15年之久,其直接后果是反法联盟取得了胜利,封建王朝复辟,但它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唤起了欧洲民族觉醒,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拿破仑战争 - 战争性质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
第一,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大陆各君主国害怕法国革命会引起本国革命,自己也落得与路易十六同样的下场,因而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他们要设法扑灭法国革命以恢复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是以战争的手段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从这个角度看,拿破仑前期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

第二,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就其侵略性来说,拿破仑曾把比利时、荷兰及意大利一部分合并为法国领土;他入侵埃及,攻打莫斯科,还想霸占西班牙,以及派兵远征海地等,都是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的体现。此外,当拿破仑征服一个国家时,便强迫被征服国家降低关税或干脆取消关税,以利于法国商品的倾销。同时,他也从被征服国家中夺取原料和财富。所以这些都有利于法国的工商业发展。拿破仑还在被征服国家的学校中强制推行法语,加重人民的捐税,大量地征兵,用被征服国家的人力、物力来扩大他对欧洲的侵略。就其争霸性来说,资本主义的英国担心法国强大后会与它争夺欧洲和海上霸权,就积极联合欧洲各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以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因而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两国之间为本国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而与俄国的战争也是要争夺欧洲的霸权。所以说,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

拿破仑战争 - 拿破仑简介

拿破仑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曾经征服和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


 

拿破仑战争 - 主要战役

第三次反法同盟
乌尔姆战役

特拉法加海战
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反法同盟
耶拿战役
奥尔斯塔特战役
艾劳战役
弗里德兰战役

西班牙战争

第五次反法同盟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瓦格拉姆战役

俄法战争
斯摩棱斯克战役
博罗金诺战役

第六次反法同盟
德累斯顿战役
莱比锡战役

第七次反法同盟
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战争 - 政治影响

一系列的拿破仑战争为欧洲及美洲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拿破仑成功使大部份的西欧都落入同一统治之下,这个功绩是自罗马帝国(查理曼亦几乎做到)以来首次。但是法国20年来持续与其他欧洲强权的战争,最终使他的成功被摧毁。拿破仑战争终结后,法国进入路易十八统治,并自此失去它在欧陆上的领导地位。取而代之,英国成为全欧,甚至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英国皇家海军亦毫无疑问地取得了全球性的海上霸权。英国的强大,配合英国庞大并成熟的工业经济,使它成为首个真正的超级大国,并使欧洲在未来100年迎来了不列颠的和平的时期。大部份的欧洲国家都不免渗入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如民主、正当法律程序或特权取消等。随着中产阶级的繁荣及影响力持续增加,开始融入习俗及法律之中。而且,资产阶级活动产生的大量新财富,如贸易、工业,也使欧洲君主更加难以回复1789年前的专制原状,而且逼使他们要在拿破仑控制时推行改革。另外拿破仑统治留下的遗产还有宪法上的影响,并且在当时持续。大部份欧洲国家都拥有了欧陆法系,配合一部精确编辑的民法典。这些法典都是源于一部最基本的法典,拿破仑法典。


另外,拿破仑战争亦带来一个相对地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会塑造未来欧洲历史的轨道,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Napoleonic Era)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时,将城邦和王公领土合并,播下了日后德意志及意大利建立民族一统国家的种子。拿破仑战争亦在西属和葡属美洲殖民地独立上发挥了重大角色。这场战争严重地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管治及军事力量,尤其是盛极一时的西班牙帝国,特别于特拉法尔加海战以后,这次海战阻碍了西班牙与西属美洲的联络,削弱其统治力量。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西属美洲纷纷爆发起事都是上述的证明,最终引致到西属美洲独立战争。在葡萄牙统治上,巴西经历起更大的自治,因为葡萄牙王室从欧洲逃到巴西,并建立起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这些事件后引致到1820年革命中的葡萄牙自由革命,以及1822年巴西独立。


在拿破仑战争以后,为了防止类似战争再度爆发,欧洲按著势力平衡的原则分割国土。理论上代表没有任何欧洲国家,在未来能够强大至单独主导欧洲。同时亦出现了另一理念,就是统一的欧洲。在拿破仑政权倾覆后,他为创造一个自由和平、统一货币、统一民法典及统一量度制度的联合欧洲的美梦未能完成而痛心。然而其失败还是产生了一点努力,使得欧洲出现了欧洲协调来维持和平。尽管他的失败使这个想法被遗弃达一个半世纪,但是欧洲联合的概念又再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出现,并成为今天的欧洲联盟。

拿破仑战争 - 评价

拿破仑战争使中欧、西欧及南欧的封建秩序从根本上发生动摇,同时又“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因此,拿破仑战争对于欧洲起了进步的作用。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有侵略的一面,而且它的侵略性质到战争后期越来越明显了。(摘自《世界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略有修改)


列宁把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别国领土的战争称之为帝国主义战争,他写道:“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了许多年,占去了整整一个时代,表现了帝国主义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交错在一起的异常复杂的情景。结果,历史经过是无能为力的。交战双方在战争中追求的决定性的目的和在战斗行动中使用大量军队,改变了战略的特点。集中步兵和骑兵在炮兵的支援下给敌人以猛烈打击的进攻,成了战斗行动的基本方法。拿破仑的战略特点是力图以一次或数次总决战决定战局或整个战争的成败。拿破仑广泛实施重兵机动,以求创造对总决战有利的形势和保证在主要方向上的对敌优势。拿破仑战争进一步发展了战术。各国军队都采用纵深战斗队形,即射手的散开队形与步兵的纵队相结合的队形。预备队成为战斗队形的组成部分。纵队作纵深配置,增强了步兵在战斗中的突击力量,军队能够在战场上更广泛地实施机动。十九世纪初,许多新的作战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拿破仑的统帅才能分不开的。拿破仑战争决定了十九世纪前半期军事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拿破仑战争 - 军事发展

拿破仑战争亦带来了深远的军事影响。在拿破仑时代以前,欧洲国家均雇佣相对较小型的军队,当中包括职业军人和雇佣兵在内。然而至18世纪中期,军事创革者都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投入战争的潜力。


因此其中一个在18世纪末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法国(2,700万人口,相对于英国的1,200万及俄国的3,500至4,000万人),在"全民动员"(levée en masse)之中取得极大益处,迅速组建大军迎击试图镇压法国大革命的欧洲联军。由于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在位见证了18世纪战争带来的教训的首次尝试,评论者时常都会错误地以为这些教训是于大革命中出现,而不是发现这些教训是在大革命中实行。不过亦不应该把此时期的所有军事革新都归功于拿破仑,拉扎尔·卡诺(Lazare Carnot)亦在1793至1794年间重组法军亦有很大功劳。这段时期,之前法军的失败都逆转了,共和军不断在前线胜利。


另外,各国军队规模的改变,都明显地指出了军事上的大改变。在大革命战争前的欧洲,如1756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只有少数军队拥有超过20万人的数目。相反,在1790年代的最顶峰期时,法国军队人数是多达150万人。总计280万法国人在陆上作战,15万人在海上作战,当时出现了300万法国战士。


在1792至1815年间,英国有747,670的人武装起来,而且皇家海军亦有达25万人员。在1812年9月,俄罗斯帝国拥有90万4千人的陆军,而在1792至1815年间有达210万于俄军服役,在1792至1799年间已有40万人服役。1792至1815年间约有20万俄国人在海军中作战。奥地利军队则最高峰时有达57万6千人,但只有很少量的海军人员。除了英国外,奥地利亦是法国的恒常敌人,可以合理估计它曾有超过100万奥地利人作战。普鲁士则在任何时期都从未有超过32万人作战。西班牙军队最高峰时亦有30万人,这个数字不包括日后半岛战争中的西班牙游击人员。另外美国亦有28万人左右的军队,马拉地帝国、意大利王国、那不勒斯王国和华沙公国均有超过10万人武装起来。即使欧洲小国也组建起以往战争中欧洲强国军队的规模。但是,要注意上述的士兵数目是来自军事纪录,实际上可能没有如此多的人数,原因是逃兵、政府人员诈骗以取得根本不存在的士兵的薪俸、战死,甚至在一些国家中出现了虚报数字,以达到募兵人数目标。尽管如此,当时欧洲的军队始终都有扩张了。

拿破仑战争 - 相关链接

法国大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