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则徐 : 被世界杯改变的中国 —— 1982年足球世界杯狂潮追忆

 小园幽径 2014-06-13

被世界杯改变的中国

—— 1982年足球世界杯狂潮追忆

顾则徐

随着“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中国足球重新踏上冲击世界杯之路,1980年开始进入到群体性足球狂潮的疯癫当中。关于足球世界杯狂潮,中国大陆一般的足球史回忆所谈的基本是1985年5·19事件,这是中国男足冲击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失利而导致的街头事件。然而,1982年1月10日所发生的事件才是真正的转折点,这是1980年后酝酿形成的群体性足球狂潮从大学校园生长出的果子。

“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前两届称为77届、78届。78届有春、秋两届,但通常被视作为一届,统称78界。77届、78届高考水平非常低,参加高考者除应届生外,还有以往历届中学毕业生,入学者大多为历届生。由于中学教育的正常化,在78届秋季进入大学的人群中,已经开始有微妙变化,历届生呈现出了竞争力下降现象,应届生考入大学的比例已经上升。

所谓77届、78届,是按照应届生的叫法,实际进入大学是1978、1979年。79届1980年进入大学,这一届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是历届生最后一年有资格参加高考,但知识基础已经不具有相对于应届生的优势,因此,从1980年开始,大学校园里18岁左右稚嫩的面孔成为半壁江山。1981年除极个别领域有特殊照顾政策外,历届生被剥夺了参加高考权利,入学的基本是应届生,稚嫩面孔顿时占据了大学校园群众性文化的绝对主流。为什么要清楚这一情况呢?因为正是这一变化,大学校园就真正成为了青春校园,从以历届生为主的老成机谋、暮气沉沉状态转为了充满浪漫、生气和躁动,这是后来校园文化、学生运动乃至改变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所在。

群体性足球狂潮之所以在1980年后开始酝酿,正是以这一变化为基础的。历届生中不乏喜欢足球的人,但很难群体化、激情化,1980年下半年大量应届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以足球为代表的各种体育即使不属于身体运动,也属于了校园文化中热烈的嘴上运动。以我所就读的上海师范学院为例,体育场馆就此顿时热闹起来,足球场上活跃着的身影基本都是应届生,历届生在群众性活动层面基本被边缘化。以我所在班级男生为例,应届生大多能对中国足球队队员如数家珍,几个历届生则大多十分懵懂。

1981年11月发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自发性体育狂潮。

由袁伟民率领,孙晋芳、郎平领军的中国女排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以3:2比分战胜日本队,以7战全胜战绩获得第三届世界排球赛冠军,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三大球运动真正意义的世界冠军。11月16日这一天大学校园充满欢呼声浪。但是,出于思想教育的恶习,中国女排这次胜利很快被利用为教育学生的机会,从北京的一些大学开始,学生官方组织喊出了“振兴中华”口号,之后在全国大学校园迅速组织起了学习女排拼搏精神、振兴中华之类运动。本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已经越来越厌倦群体性集会和街头游行,现在,由于是跟体育热情相结合,人们虽然厌恶有组织的群体集会,但群体性集会和街头游行的欲望又被重新燃烧起来。体育,加上爱国,这是多么来劲的事情啊!

然而,女排胜利是振兴中华,中国男足就不是吗?女排是拼搏,足球就不拼搏吗?大学校园学子的神经这时候集中到了正在进行的中国男足冲击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面。当体育与爱国结合,这种神经就必然十分脆弱,因为这种结合既然以胜利凝聚,那么,就自然无法承受失败。胜利,就欢乐得疯癫;失败,就痛苦得疯癫。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亚太区两个名额由中国、沙特、科威特、新西兰进行决赛争夺。决赛在1981年9月即开始,9月24日中国与新西兰0:0踢平,10月3日新西兰1:0胜中国,10月18日中国3:0胜科威特,11月12日中国4:2胜沙特,11月12日中国0:2败给沙特。这时中国有较大出线希望,11月16日从日本传来的中国女排胜利消息成为强烈的兴奋剂,足球迷们更是充满信心,在我周围同学当中,我听不到一句认为中国男足可能不会出线的话语。

随着中国女排胜利而制造出的狂热口号蜂起,球迷们已经迷乱。11月30日科威特1:0胜中国是灾难性的,这意味着中国队失去了出线的绝对机会。只要打平就能保证出现的绝对机会的失去,嘲讽了学子们的狂热,在他们的心头深深地划上了一刀。11月30日夜我所在的学校操场,已经聚集起了人群,不过,主流还是互相议论,期盼不发生意外,中国队能凭小分优势出线。

与学子们已经有不祥的心情不同,中国足球官员太专业、太专家了,自以为凭小分理应获得出线资格,于是跟科威特比赛后男足放假不再训练,毫无再战准备。12月19日,沙特队以0:5败给新西兰,这一消息象远方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人们陷入到了冲击波到来的恐惧当中,难以接受沙特这一所谓“放水”的行为。这时候,校园里已经充满对沙特的一片骂声和对中国男足的指责,对中国男足,人们无法原谅11月30日之败。由于不得不要跟新西兰进行加赛,人们还是强忍着,希望中国男足能够战胜新西兰。但战胜新西兰的可能性渺茫,很难有足够信心,痛苦和愤怒情绪在“振兴中华”口号和宣传中,酝酿得越来越有爆发的能量。

1982年1月10日,这一天是星期天,后来在上海的大学校园里被球迷们称为“黑色星期天”。中国0:1败给新西兰的消息传播,当时已经夜里9点半左右,痛苦和愤怒的声浪像潮水一样在教学楼里奔腾起来。我也喜欢足球,但更喜欢的是武术、游泳,对足球还没有狂热到疯癫的程度,所以按照习惯回寝室。回寝室后很久不见有同学回来,觉得奇怪,猜测操场肯定汇聚起了人群,就离开寝室跑去操场,一路看见男女学生纷纷往操场汇聚。

上海师范学院校区分东部、西部两个部分,西部学生数量比较多,所以,东部学生自然就向西部汇聚。体育系在西部,他们的学生拆了课桌椅在主操场点起火堆,形成人流汇聚的篝火。艺术系在东部,他们的学生拿出了铜号、锣鼓一路吹打。当上千名学生汇聚到一起,体育系、艺术系的学生就自然退居次席,文科学生马上成为了主导力量,一些人站到用课桌椅垒起的临时讲台上,借着熊熊燃烧的篝火火光激昂地演讲起来。学生汇聚的群体,大概由于都认为自己有自己的道理,听众也自认为不需要谁来讲大道理而不买演讲者账,所以演讲一时很难形成秩序。于是,有人喊“去徐家汇”,人群便不再有听演讲的耐心,呼啦一下都向学校大门口涌去了。

上海的大学,集中在以东北部五角场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和以西南部徐家汇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前者主要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水产学院、上海机械学院、上海金融专科高等学校等,后者主要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纺织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等。因此,东北部主要是向五角场汇聚,西南部主要是向徐家汇汇聚。那时候,大学生被视作为骄子,政府和市民都有谦让、爱护之心,所以学生进行聚集十分顺利。我所在的上海师范学院学生涌出校门后,学生们马上拦截43路公交车,而公交车队反应也非常迅速,马上增派车辆运输学生,因此,11点多后,徐家汇已经完全被充满激愤的大学生占领。

当时各个学校学生都非常有学校荣誉感,一当汇聚,就会各显身手,互相竞争,演讲、吹打、唱歌、喊口号、写标语等等,不希望自己学校落在别人后面而感觉失去面子。仅仅这样还不够,学生们通过党史课、政治科熟知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会师的故事,因此,根本不用组织,东北部的学生人潮跟西南部的学生人潮,自然就转而向处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和外滩涌去,以实现所谓胜利大会师。12点以后,我所亲历,徐家汇已经没有什么学生,五角场也同样,数万名大学生汇聚到了人民广场和外滩。

不过,到凌晨2点以后,学生们喊口号、走路也累了,渐渐自动散去。

这次被学生们自己称为“黑色星期天”的事件,发生与消失都是自发的,像冬日一阵夜风一样忽然而来,卷起暗地里的残叶忽然而去。据我所知,除上海外,北京等地也不同规模地发生。在上海,把当时市领导吓得不轻,但没有出现冲突性事件。外滩、人民广场紧急加派警察维持秩序,政府调配不少公交车方便学生以避免发生冲突,市民由于还有对过去动辄游行、集会的记忆,所以十分厌倦,以为于己无关。

这是体育与爱国结合,要“振兴中华”,所导致的一次转折性事件,就1985年发生燃烧车辆等冲突的5·19事件来说属于预演。更进一步来说,它是是中国将被改变的兆头,其深层的因果是很值得玩味的。

(资料图:2008年6月7日,天津,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主场对阵卡塔尔,中国球迷情绪激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