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造一个“马云”,对阿里意味着什么?

 昵称535749 2014-06-14
2014年06月12日
顾隽华

阿里在昨天出现了新的动作,2014上市年注定要变得热闹起来。吴晓波在5月的明道大会上所说,阿里作为一家做平台的企业,2013年的年净利润率是44%,在淘宝上面卖商品的几百万家中小卖家中80%是不赚钱的,好比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赚了很多钱,而它的子民却不赚钱。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告诫我们,互联网的开放性该是帮助80%的微不足道者在平台上赢得生存空间,这才是考验阿里2014的“马云”战略能否奏效的真相。

阿里内部今年说有两个战略:“码”战略,就是二维码将成为所有商品和服务连接的节点,而所有的商家和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强互动会通过二维码扫描实现;“云”战略,就是持续不断加强阿里云的市场地位和格局,一手防御其他巨头、一手拓展新市场。

这两个战略加起来就是“马云”。

“码”战略,本质是做连接。阿里昨天在杭州正式发布酝酿半年的“码上淘”战略,最核心的两条:一条是,将二维码作为体验的查询环节、购买的支付环节、商品的售后环节等一系列能触到消费者的地方全部覆盖上“码”,从屏幕到快递、从超市到餐厅,这样阿里的支付闭环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以及更广的覆盖。第二条是,目前阿里并没有像样的能连续整合用户(消费者)和客户(商家)的移动端,而通过二维码能够把他们整合进自己的口袋中,让用户直接参与平台上的游戏和活动,最大程度激活“手机淘宝”App。

这背后,是对腾讯社交为核心的狙击。因为信息流、商品流、人流三者中一种没有合适的“人—商品”的沟通方式,现在看来连接的最佳方式就是无处不在的二维码。1994年由日本公司发明的二维码(QR Code)信息量大、容错率高,而且简单快捷,已经成为国内包括90后、00后在内最愿意“扫一扫”的对象了,与目前尚不成熟的NFC近场支付、声波支付相比具有优势。阿里巴巴集团COO张勇公开表示,O2O是个伪命题,原来大家理解PC是终端,现在理解手机是终端,其实现在线下的门店也是终端,但是最小的终端就是码,任何一个码就是一个终端。

“云”战略,则显得更加刻不容缓。昨天央视宣布联手阿里云,发布唯一可以直播2014世界杯的App“CCTV5”,阿里云将为央视提供云计算的技术支持。环伺对手:腾讯云在微信、游戏等几个领域高速成长,在近半年来甚至催生出一种专门提供从阿里云到腾讯云的数据“搬家”服务的公司。加上,来自微软Azure云在今年3月率先在国内落地商用,亚马逊AWS也即将大踏步地开始在中国布局。这种情况下,阿里云一方面要站在中小开发者这边对抗腾讯云,另一方面还要持续用本土化的优势抵挡来自AWS和Azure的进攻。虽然竞争加剧,但是这也正是阿里云必须有所作为的时机。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昨日,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阿里迎来了数百家纸媒、网媒、自媒体人,甚至包括大量地方电视台和电台。另一方面,”阿里COO张勇(逍遥子),在发布会结束,就被数位保镖带走。而且,IPO阿里园区内不再接任何媒体的参观,戒备任何数据的外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