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地下储气能力将增加五成

 育则维善余言 2014-06-14

  CEDIGAZ预测,2030年全球储气能力将增加48%~67%,亚洲、中东将占全球储气能力增量的60%。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储气市场之一,届时将占世界储气能力的11%~12%。当前衰竭气田占全球地下气库总数的74%,但天然气市场自由化、金融化趋势在提升盐穴气库的作用。

  中国石油大港储气库群板中北板中南储气库站场。李炳辉 摄

  据《非洲油气》报道,国际天然气信息中心(CEDIGAZ)最近发表第5版的《2013世界地下储气库报告》,这个346页的报告介绍了48个国家的天然气储存情况。

  全球——

  亚洲中东储气能力持续增长

  预计,全球储气能力将由2013年的3770亿立方米,增至2030年的5570亿~6310亿立方米,需要持续投资约1300亿欧元。储气能力在全球天然气需求占比2013年为11.6%,2030年将增至13.1%。

  2030年,新储气市场(亚洲、中东)将占全球储气能力增量的60%。在成熟市场(美国、欧洲多数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储气能力增量有限,主要是提高调峰能力,而不是增加库容。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预计储气能力将强劲增长。储气基础设施几乎从一无所有起步,投资主要集中于建造大库容,也包括调峰以应对进口增加、城市发展和电力需求。

  地下天然储气库储气能力的商业地位表现为贸易的支持工具,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的应用,对于支持间歇供电导致的天然气需求变化,储气能力具有辅助平衡功能。

  世界范围天然气工业经历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当前地区地下储气库的演变。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国家来说,储气项目主要用于季节调峰、优化长距离干线输气、保障供应安全,如中国、伊朗、印度,大容量主要应对需求增长高峰。而在老工业国,天然气工业的变化大大影响了储气活动,使之在普通经营基础上产生了新功能,新的储气需求与商业活动、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相互联系,这两种趋势都需要灵活的储气能力(地下盐穴)。

  在欧洲,国内天然气生产下降,进口依赖增加,供应安全是新建储气能力的推动因素。面对其他供应源的竞争,储气工业不断开发新技术,以应对市场在功能、灵活性、经济效率等方面的新需求。近年,这些新趋势表现为,扩大现有储气能力、提高效率和功能、开发较大灵活储气库(超大盐穴)。

  在天然气产区,页岩气、煤层气灵活性有限,建设储气库可更好地管理生产。在北美,市场中心的峰期存储,可使生产商在全年保持较高产量。在澳大利亚,峰期存储用于支持东澳的煤层气生产,为煤层气生产LNG提供所需的灵活性。在一些常规天然气生产出口国,如俄罗斯、阿塞拜疆也都采用这种办法。

  天然气工业将继续投资这一关键资产,以支持全球天然气市场扩张,以及适应间歇性的能源供应趋势。目前,全球在建项目有95个,将增加工作能力680亿立方米,多数将在2020~2025年竣工。还有141个得到认可,处于规划不同阶段,如计划项目全部实现,可再增加850亿立方米工作能力。在项目总数、增加工作能力、在建项目数及计划项目数等方面,欧洲均居第一位。

  中国——

  新出现的巨大储气市场

  预计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将增至5000亿立方米,其中一大部分来自进口,当然还有正在开发的煤层气,以及页岩气,如果“页岩气革命”在中国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页岩气资源国。总之,中国目前在储气基础设施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市场,地下储气库需要大力开发。例如,在全球3个主要储气库市场,工作气容量与消费气量之比为19%,而中国还不到5%,当前的储气能力还很低,2012年初的工作气总量为47亿立方米,2013年初为73亿立方米。

  CEDIGAZ预计,中国的工作气能力2030年将达600亿~750亿立方米。届时,储气能力将占需求12%~15%,相当于44 ~55天的消费量。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储气市场之一,占世界储气能力11%~12%。

  不过,这一发展将会遭遇地质、技术、经济及定价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加强快建造新的储气能力,确保天然气工业发展,新的能源政策支柱之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11~2015年,中国投资130亿美元建造24个储气库。现行定价机制改革将帮助储气企业回收成本,并鼓励在此领域投资。

  欧洲——

  储气运营商和开发商面临挑战

  随着市场自由化和贸易量的增加,欧洲正在改变储气能力的使用方式,新型定制服务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打包”与“拆包”服务的二级市场得到发展。2010以来,欧洲的储气能力增加了16%,最有效的是灵活储气库紧邻市场,盐穴气库占欧洲总工作气能力14%,这种储气库运营周期快,占欧洲总可供气能力31%。

  欧洲天然气需求萎缩,其他灵活能源(LNG、现货天然气)竞争严酷,夏季与冬季价差缩小,储气库就在这样背景下发展变化。这些不利市场条件,给欧洲储气运营商和开发商创造了一个诡异环境,储气库使用率和价格都在下降,当前市场条件更削弱了保持库存和建造新储气能力的财政冲动,但安全供应方面仍不可忽视。储气库仍是应对天然气供应中断或供应量减少的最有力工具,如2012年2月欧洲遭遇连续14天严寒袭击,储气库供气占比达30%。

  虽然储气能力价格仍低于投资新能力建设所需价格,但欧洲未来需要更多储气能力,因为欧洲供需已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一方面,欧洲全境需要短期灵活性,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也需要季节灵活性。用天然气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将会大发展。天然气需求的变数和波动性,势必将增加对天然气灵活基础设施的需求。这一趋势将增强对高度灵活、循环很快的盐穴储气能力的需求。

  此外,天然气贸易在整个欧洲扩张,市场中心需要灵活供应,提高交易效率,位于市场中心的储气库将是交易商的主要工具,通过对存储运营商与消费者的判断,他们可提供一个市场资源。但由于资本拮据,缺少清晰市场信号,阻碍了新的季节储库建设投资。欧洲需要确立一个战略框架,充分认识储气库价值,包括安全供应的战略作用。

  俄气——

  欧洲市场的储气扩张策略

  俄气正在欧洲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储气能力开发计划。公司预计,储气能力将从2011年的30亿立方米、2013年初达45亿立方米,增至2015年50亿立方米。长远目标是,至少保持相当于欧洲年销量5%的储气能力,重点在于取得资产完全所有权。

  俄气已投资于奥地利、德国、塞尔维亚的储气设施,还向英国和德国租用储气能力,而且还与合作伙伴在荷兰和德国建造储气设施。俄气最近宣布,向捷克投资建新的储气设施,还计划在英国、土耳其和其他国家建储气设施。俄气最近100%收购了巴斯夫的3家合资天然气交易公司,以及巴斯夫集团在德国、奥地利的储气设施。俄气已成为欧洲储气业舞台上的主要角色。2011年,俄气是欧洲第四大储气企业,2015年俄气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储气能力可增至100亿立方米。

  俄气声称,将通过现有输气走廊包括北流管道,以及新建的南流管道,来增进天然气出口安全。在欧洲扩张储气能力将为俄气带来更多好处:提升供应可靠性和公司名声,优化天然气输送体系运营,提高效率降低合同交货成本,通过储气库增加销量,获得交易中心准入和定价权。俄气坚持在长期合同中气价与油挂钩,同时保证储气设施的高供气量,贴近主要新兴交易中心,增加贸易活动。这样有助于公司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捕捉机会,毕竟欧洲市场的天然气年需求约6000亿立方米。

  美国——

  页岩气刺激新一波盐穴气库开发

  美国页岩气革命和管道输送能力持续扩张,刺激了高供气能力的储气设施开发。2000~2007年,美国储气设施数量和能力十分稳定,天然气贸易的增加和电力生产部门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盐穴气库快速开发。非盐穴气库(主要是枯竭气田)目前占了美国天然气储气能力的主要部分。2007年以后,增加的新储气能力大多来自盐穴气库。虽然盐穴气库目前仅占美国工作气总能力的9%,但每日供气量占美国25%。与枯竭气田和水层储气相比,盐穴气库有如下优点:采气迅速,注入和采出量大,一年中工作气可注入采出几个周期。

  美国产气区(主要为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正在快速建设新的盐穴储气库,那里是美国地下盐丘集中的地区。2006~2009年,美国气价高、价格波动剧烈,这类气库带来高收入,不仅储气企业谈判费率增加50%,而且天然气借出存放服务收入也呈爆炸式增长,支持了商业活动。不过2010以来,气价下降,冬夏价差和波动显著缩小,储气运营环境严峻。结果,很多储气项目被搁置或取消,尽管如此,盐穴扩容仍在进行,使储气能力保持增长。2013~2015年,美国在建或计划建造的17个新气库中,有12个是盐穴气库。

  现状——

  全球四大地下气库区

  2013年初,全球范围运营的地下储气库有688个,工作气能力3770亿立方米,相当世界2012年消费量的10.3%。2010年以来,工作气能力增长超过350亿立方米,主要是欧洲过去3年增加了140亿立方米。这些储气设施大多是在2005年前后决定建造的,那时经济危机还未爆发,欧洲天然气需求也未下降。

  已开发地下储气设施主要分布在4个地区:北美、欧洲、独联体、亚洲及大洋洲。北美占了三分之二,美国有414个、加拿大59个,储气能力共1520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40%。欧洲位居第二,有144个,储气能力990亿立方米。独联体51个,但储气能力排位第二,有1155亿立方米。亚洲及大洋洲有18个,储气能力93亿立方米。另外,阿根廷和伊朗还各有1个储气设施。

  在地下储气设施中以衰竭气田为主,全球有509个衰竭气田储气,占地下气库总数74%。不过,市场自由化为天然气储气市场带来一些重大变化。如今,储气设施成为一种金融工具,这一趋势提升了北美和欧洲盐穴气库的作用。今年1月,全球运营的盐穴气库有94个,占气库总数14%,虽然工作气能力仅占全球7%,但可供气能力却占全球22%。

  2013年1月,工作气能力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是:美国(1300亿立方米)、俄罗斯(690亿立方米)、乌克兰(320亿立方米)、加拿大和德国(均为220亿立方米)。这5国占全球73%,其次还有意大利(160亿立方米)、法国(130亿立方米)。

  在可供气能力方面,美国和俄罗斯保持领先,分别为33.27亿立方米/日和7.28亿立方米/日。德国位居第三,为5.37亿立方米/日。中国新建储气设施排位进到第十,可供气能力达1.02亿立方米/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