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名胜思陵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14

明思陵位于鹿马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和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年号崇祯,庙号思宗,17岁即位,在位17年,享年35岁。由于崇祯生前未修陵,死后只好葬在贵妃田氏墓中。直到清朝顺治16年(公元1660年)才确定了陵名,并竖立了石碑,修建了享殿、围墙等,占地6500平方米。思陵地面建筑系清朝时修建,与前十二陵规制不同,为明朝帝陵建筑中的特例。

思陵怀古-- 满恒先

思陵怀古

崇祯帝葬于田贵妃墓遂为十三陵之一的思陵  

    近来的明史热,让人们熟知了从“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到“倚金陵而定鼎”的朱元璋,以及“奉天靖难”的朱棣,还有嘉靖、万历、天启等一个赛一个昏庸的朱家皇帝。走进十三陵陵区,群峰簇拥的天寿山主峰之下是气势宏伟的长陵,阳翠岭南坡是极尽奢华的永陵,莲花山下的康陵,埋葬的是“顽主”正德皇帝。亡国之君崇祯帝的思陵,在陵区的西南角、一座叫鹿马山的南坡下。

    思陵不通公交车,只有昌平域内小公共不定时路过一个叫“小宫门”的地方,下车即是思陵。我去思陵不下10次了,每次都是步行。在昌平东关坐314路在胡庄道口下车,西行8里,在小宫门村往北走(林间小路)百米就到了。

                                        

思陵怀古

    此碑位于思陵南墙外,名“神道碑”。顺治十六年由吏部尚书金之俊撰文。碑文1500字,碑座上有精美的砖雕,可惜下部已见裂纹

思陵怀古

此为碑座正面

思陵怀古

此为碑座侧面

    穿过片片柿林,思陵就在眼前了。其实,思陵不是皇陵,只是早亡的田贵妃墓。崇祯死后草葬于此。明朝的皇陵和贵妃墓有很大区别。十三陵中的长、定、永三陵,是三进院落,沿中轴线分布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牌坊、石五供、明楼方城和宝顶。其余皇陵大多两进院落,设置大体相同。贵妃墓在面积上比皇陵要小的多,规制上更显简单,没有祾恩殿、神主碑等。已开放的长、定、昭三陵和未开放的永陵、庆陵我都进内参观过,所以还有一点感性认识。

                            

思陵怀古

思陵内石五供,规制低于皇陵

思陵怀古

思陵宝顶上的神主碑,上书“壮烈愍皇帝之陵”

    尽管已是荒冢一堆,但思陵毕竟是埋葬一代国君的皇陵。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到陵寝内参观了一回。思陵坐北朝南,背后就是鹿马山,偌大的陵院,前部一片空旷。沿中轴线排列着享殿、石五供和坟冢,但大多只剩残破的台阶和柱础了。坟冢是四面砖墙围起的平台,沿平台左右台阶上去,只见一通高约10米的石碑,碑首篆刻“大明”两字,碑身正面阴刻“壮烈愍皇帝之陵”。史料记载,当年崇祯吊死煤山,尸身曾在东华门外暴尸三天,明朝遗臣多有路过者,但无一人敢近前瞻仰,更不用说为人主收尸了。昌平商民凑了200两纹银,派人派车将明朝这最后一位皇帝运到鹿马山的田贵妃墓,掘开墓道将他安葬,并勒石立了这通神主碑。据说思陵在清代就已被盗。十多年前的思陵坟冢只是一堆黄土,连围墙都没有。思陵的全面维护只是近年的事,因为是十三陵之一,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明崇祯帝当朝17年,那时的中国已经是内乱不一,外患频乃。崇祯帝朱由检不能不说是一个励精图治、欲挽狂澜的有志之君。十七年来,他为国事每天临朝,常常工作到深夜。仅这一点,朱由检就比他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强百倍,朱翊钧数十年不上朝,国事积弊留给了他的孙子,最后把朱由检逼到到了煤山那棵罪槐上。一个王朝、一个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似乎是一种规律。但是兴亡之事物自有其发生、发展、壮大乃至消亡的过程,明朝灭亡的种子早在张居正死后就已萌芽,只是62年后结出的恶果让崇祯尝到了。一代改革名臣创立的基业因人亡而政息,张居正死后被抄了家,他的“一条鞭法”等新政也随之废弃。到了大厦将倾之时,亡国之君朱由检忙得连自己的“万年吉地”都忘了选,只能屈尊与贵妃娘娘挤在一个坟坑里。

                      

思陵怀古

     王承恩墓(2008年11月拍摄)墓苑内有三通石碑。前面“王承恩墓”碑为明遗臣“吴下倪钦”书。后面两通碑分别是顺治二年和十七年由皇帝撰文。碑文极具历史价值。我曾在《北京青年报》发表对此碑的解读文章。本人博客也贴有此文。

思陵怀古

此为最近拍摄的王承恩墓(已安装铁栅栏)

思陵怀古

“王承恩墓”碑座上的图案“龙马负书”

                                                

思陵怀古

“王承恩墓”碑座上的图案“犀牛望月”

    在思陵右前方50米处,还有一座坟墓,那就是崇祯皇帝的近侍、大太监王承恩墓(思陵的陪葬墓)。站在王承恩墓让人思绪万千。王承恩是明朝少数几个忠君为国的太监之一。在国破家亡之时,王承恩提枪护驾,皇上击鼓聚群臣,只王承恩一人到场,崇祯自缢煤山,王承恩“跪缢而死”。王承恩的“身殉国难”,连清朝的顺治皇帝都徘徊于墓侧“抚荒墟而洒涕,沥旨酒而痛心”,并为其树碑立传,称其为“烈士”。

                                

思陵怀古

思陵西墙外的“砍头松”

    王承恩墓北边有几棵松树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它们躯干粗壮,枝叶茂盛,但却统统没有完整的树冠,顶部的主干被兜头斩断了。奇怪的是,折断的树干,头朝下却依然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原来,思陵这地方多雷电,周围高大的古树无一幸免,都被斩了头,村人称“砍头松”。望着“砍头松”,又置身在这对亡国君臣的墓旁,眼前浮现出崇祯十七(1644)年三月十九,北京城头刀光剑影,战火燃近皇宫那惨烈的一幕:走投无路的崇祯,手提宝剑,砍杀亲女,可怜金枝玉叶就这样命丧乱世。只可恨那些买主求荣的权臣们却保住了脑袋。

                                   

思陵怀古

郑贵妃墓外墙

思陵怀古

《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中郑贵妃墓平面示意图

    从思陵东行数百米,陵区公路北侧,一段段岁月风蚀的颓垣断壁映入眼帘。从残墙的缺口望去,但见片片桃林中荒丘数座,枯枝败叶间只剩昔日宫殿的柱础石。走进园里(初冬时节,果农并不干预),脚下是断砖碎瓦,四周的园墙在视力所及的远方。好大的一座陵园!这里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贵妃墓,有四妃园和郑妃墓两座陵寝,共葬有五位贵妃。郑妃墓靠北侧,呈前方后圆形。站在西北方数米高的坟冢望去,内城、外罗城、宫门和享殿还依稀可辩。

                                

思陵怀古

郑贵妃墓前石碑基座正面的“龙飞凤舞”图案

思陵怀古

郑贵妃墓前石碑基座正面的“丹凤朝阳”图案

思陵怀古

郑贵妃墓前石碑基座正面的石五供基座

    寒风料峭的桃林里,到处可见一排排柱础石,一段段墙基。稍具古建常识的人,都能想象出当年这些建筑的规模。林间一件石碑的基座格外引人注目。基座正面雕刻着江崖海水,一轮红日的两边分别是飞龙与凤舞。基座侧面雕的是一只独舞的凤。高浮雕的技法、精心构思的画面,表现了那凤丰满的腹部、高昂的凤头和健硕的双翅。被追逐的太阳,位于画面的右上角。天地间,那独舞的凤,舞得舒展,舞得张狂。抬头远望,仅剩一座基座的供桌后,是一堆荒冢。那里埋葬的就是引发万历朝“门户之祸”、搅得朱翊钧六神无主的郑娘娘。

    郑氏很有姿色,又善心计,讨得万历欢心,渐渐把这位君王拿捏在手。为了给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争皇位,她曾半逼半哄万历在神前海誓山盟,并存“立储御书”于郑氏处。她还制造了针对太子朱常洛的“梃击案”。由于她的主使,不但案件审不下去,还引起家务纠纷,后宫鸡飞狗跳。堂堂大明天子只能求皇后出面调停。“哥儿”(太子朱常洛)与郑娘娘,一个指天发誓,一个撒泼耍赖。到头来,还是“哥儿”让步,给父皇台阶。感动得万历向朱常洛连连说“哥儿是。”不久,郑氏又策划了“红丸案”,致使朱常洛只做了29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了。郑氏历经万历、泰昌、天启朝,直到崇祯三年才死。一个祸乱朝纲的女人居然善终,还占了块好坟地。

                               

思陵怀古

苏山脚下万贵妃墓,画面前部为享殿的柱础石。

思陵怀古

万娘娘坟宝顶前的石五供基座、神位碑和影壁。

    从郑贵妃墓沿陵区公路往东,再转向北,路西有一座小山名“苏山”。山下一处高墙深院格外引人注目。院门虽已残破,但院墙明砖上“成化十八年丘县窑造”等铭文还清晰可见。院内前部已成民居,后部是一片台地,枯草间露出座座青石柱础。西墙正中数层台阶上辟有园门(现仅剩门垛 ),将陵园分为前享后寝两部分。迈上残破的台阶,墙外的桃林里,依次排列着照壁、石碑和供桌。这座二进院的皇妃陵园,埋葬的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贵妃万氏,人称“万娘娘坟”。

                              

思陵怀古

万娘娘坟院大门

思陵怀古

万娘娘坟院墙烧造砖上的铭记

    英宗(朱见深父皇)时因太监王振干政险些亡国。到了成化年,太监汪直等气焰更加嚣张。他们把持西厂,兼领东厂和锦衣卫,交互为恶,还“巡边监军”、“得颛刑杀,擅作威福,残虐善良。”汪直等有恃无恐是因为有个后台老板娘,就是万氏。他们共同上演了明中叶后宫与阉党勾结乱政的闹剧。有史学家总结朱见深治理朝政“只知汪太监”,后宫粉黛“专宠万贵妃”。有意思的是万氏比朱见深年长19岁(《明史》载:“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五”),而且“貌雄声巨,类男子”。就是这样一位并不漂亮却“机警,善迎帝意”的女人,居然迷惑小皇帝一辈子。万氏是山东诸城人,小名贞儿,“4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朱见深那时尚幼,常去朝拜祖母,即与贞儿亲近。十几年后,贞儿已长成“丰艳有肌”的少女。朱见深14岁时,万氏终于“入事东宫”。略通人事的太子与“眉挑目逗”的贞儿居然勾合,而且相亲相爱到成化二十三(1487)年俩人先后死去。这位太子当了皇帝以后,为了“专宠”万氏,不惜“废后”,甚至不达目的就“披发入山”,连皇帝也不做了。据说,万氏“暴疾薨”(死因不明)后,朱见深十分伤感:“万侍长去了,吾亦将去矣。”不久,宪宗也忧郁而死。这种老妇少帝的爱情,朝臣们无法理解,连太后都纳闷:“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其实,万氏为了保住专宠地位,差点让朱见深断子绝孙。万氏因自己的儿子早亡,凡宫中怀孕者,从皇后到宫娥,连大人带孩子都逃不脱被她残害的厄运。后来,宪宗私幸宫女纪氏并致有孕,这才演出了“纪氏藏儿”、“太监张敏义救皇子”和“朱祐樘幽居冷宫”以及“宪宗父子相认”等深宫连本戏。朱祐樘成功躲过万娘娘的追杀,做了皇帝,并成就了“弘治中兴”大业,挽大明危亡于一时。

                                 

思陵怀古

        从万娘娘坟往北即达110国道。过了德胜口大桥向东就到了昭陵。从昭陵再往北就是定陵了,坐上314就回到昌平东关。

    一路走来,看到的多是残碑断垣,与长陵、永陵比,这些贵妃坟、太监墓实在不具观赏性和文物价值。然而,王承恩墓前发思古之幽情, 让人想起《明史·神宗本纪》一段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娘娘坟旁论古谕今,读《历代纪事本末》始知,宪宗朝“法之凉也,国制乱矣。”早已为明亡埋下了祸根。如果留意于家国兴亡、朝代更替的考据,这些贵妃坟、太监墓自有其历史价值。从鹿马山到苏山脚下,留下的是一段明朝的兴衰轨迹。

 

提示:

    这条从胡庄到昭陵的郊游路线最大特点就是幽静,静得有时就剩你自己。冬季荒野,春天花草,夏日林荫,秋末柿林是其观赏所在,但夏秋季不宜进果林,以免“李下正冠”之嫌。年轻人、中老年人结伴郊游都适宜,尤以探幽与怀古为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