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层峦滴翠"白羊沟"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14

"白羊沟"绵延、悠长、质朴、平静,没有太多人为雕凿的痕迹。

  老家流村镇西峰山村距"白羊沟"沟口仅五里多地,小时候经常钻进这条沟里割柴,最远走到离沟口20多里的老峪沟地面,每年春秋两季还要跟大人住在山洞里,啃窝头、吃咸菜、喝溪水。在大山里卧柴,等割够一马车再随车回来,因此对这条山沟相当熟悉。大一点了,也还是在这条沟里泡。1975年秋天,生产队长派我们20多个年轻人进沟打荆条,坐在马车上的几个北京知青乐欢了,也许是第一次钻这么长的山沟,见这么大的山,一路慷慨激昂,兴奋不已。居然有人情不自禁站起来大声嚷嚷:"啊!太美了,太神奇了,我爱你,大山!你将给予我无穷的力量……"我们几个山里长大的,听到这犯神经的话,感觉身上有点冷。不过就是山,山上有荆棘,至于大惊小怪。出去工作多年再回到这大山里,不再笑话那个知青了。这里的风景的确不一般,也想冲着大山喊几句,况且经几十年的封养,"白羊沟"比那时更加满沟青绿,满山滴翠,风景旖旎,诗情画意。

  "白羊沟"自然风景区,位于昌平城西17公里处,这里人烟稀少,远离喧嚣,水碧天蓝,空气清新。背上行囊,沿沟谷走上十里八里,一切烦恼都会抛掷脑后。进山处是王家园水库,登上大坝,只见两面青山加一水,山峦叠翠,碧水如蓝,沿水库北侧的山路前行,数百米处可见一座汉白玉石雕,一尊昂首挺立的公羊"站在"沟口,欢迎远道宾朋,领略"白羊风光"。"白羊沟"沟底狭长,蜿蜒曲折,时宽时窄,断崖峥嵘,溪水淙淙,鸟语花香。记得小时候到沟的深处割柴,有一股色彩斑斓的"五彩溪流"至今难以忘怀。起初不敢喝,实在渴急了,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趴在溪边就是一通灌,痛快!那水甚是神奇,一段白色,一段黄色,一段浅蓝色,一段又是绿色,听大人说,这是不同的矿石使溪水变成了不同的颜色,每当想起它,真有一种思念的感觉。"白羊沟"根据沟内陆形和功能分布,划分为八个区域二十七景,即"羊城古迹园林区"、"摆游垂钓迎宾区"、"黄土峻岭登山区"、"诗歌水曲抒情区"、"黄楼长城游览区"、"鱼林寨种植基地"、"黄场特种养殖基地"和"小天山牧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景观有窜水峡、水帘洞、聚仙棚、龙宫、小华山、青龙潭、雄师峰、罗汉峰、烈女崖、龟龙窥月、峪仙台瀑布等。信步在狭长幽谷之中,两旁大山千姿百态,细看,仿佛每块石头、每道悬崖都具有生命,它们均以主人翁的姿态,肩负着大山的使命。最著名的巨石景观有将军椅、马鞍石、骆驼石、听琴石、试身石、乌龟石、泉穴和石盅等。

  说"白羊沟"不得不提"白羊城",由于居庸关易守难攻,所以明代正德年间,蒙古残部两次入侵中原,直逼北京城下,均是由"白羊沟"进来的。于是明政府在"白羊沟"沟口建造了一座关隘,就是"白羊城"。明王士翘的"居庸隘口论中"就提到:关西白羊口、号称要害,"城西门外去山不十丈、而山高于城内数倍、冈坡城漫、可容万骑。"《光绪昌平州志》载:"白羊口下隘口、隘口四、内有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十九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采访册:城跨南北两山、高二丈五尺、周七百六十一丈余,有东西二门。元史白羊口千户所于昌平县东口置司。明景泰元年调涿鹿中卫后千户所官军守御、后以守备一人守之,本朝设外委分防。其南里许、五峰山下、旧有小城、曰白羊新城、今庆僖亲王园寝即其地。又、采访册:距城四十里、东至枯江三里、南至柏峪口一里、西至山、北至山、东南至南流村十二里、西南至山、东北至山、西北至山。"

  "白羊城"横跨沟谷而建,东西两侧山上各有半圈围墙,眼下西侧山坡上的城墙还较完好,结构与八达岭长城大体相同。东侧山坡上只留下残缺的墙体和墩台,沟谷中还能看到一截用巨大山石砌筑的关城墙基。"白羊城"西侧的山峰叫"五峰山",据说是风水宝地,乾隆皇帝的第17个儿子庆亲王永璘把这里选为自己的墓地,后来相继又有三个亲王葬在这里。

  如今的"白羊沟"自然风景区,既有古遗迹,又不乏新景观,目前沟口的"王家园水库"大坝已翻修一新,不久将满湖碧水,作为流村镇百里环形旅游走廊的"白羊沟"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声明】:此文为本站所属原作者提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自北京国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