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药铺最讲究匾额,同仁堂是启功书,南庆仁堂是江竹清书,千芝堂是吴蔼庭书,唯西鹤年堂匾额传说是明嘉靖时严嵩(或其子严世春)书,两侧配匾“调元气,养太和”(戚继光书),原门外抱柱对联为杨继盛书,抱柱对联为:“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今天鹤年堂的配匾、抱柱已不知下落。
百姓辨认药铺仍以幌子为准。该业的幌子是木质金漆黑色圆心的两块膏药,上下是分成两个角形,中间一块整形,上接铁钩,下角底部坠金色木雕双鱼形一对,下端系在地面上,门外左右各悬一挂。 中药业内的“成药”类型,一般没有幌子,但有少数成药铺悬挂招牌,如老东安市场济善堂在门口上方有“济善堂御制舒肝丸”的蓝色金边金字的高大冲天招牌;西城缸瓦市的大同药房(中西成药)门外大墙上画二米五高的大寿星,售“寿星牌”生乳灵;大栅栏西口路南的白敬宇眼药铺则在门口安装红色霓虹灯,上端是“白敬宇”,下边有一只大眼睛,夜晚灯明照远半条街,这是新型的招牌形式,更迎合时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