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糖达标从规范注射开始

 兰花红 2014-06-15
[提要]我国有近一亿的糖尿病人群,其中有部分需要糖尿病药物的治疗。然而在糖尿病注射治疗的人群中,有近九成未实现规范的注射治疗。不规范的注射治疗,对治疗的效果有负面的影响。为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组织了针对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广泛的宣教活动,希望能够逐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指导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专家 郭晓蕙

  糖尿病这个名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据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由著名的内分泌专家杨文英等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存在9240万糖尿病患者,列居世界第一位,与2000年对比,患者人数翻了近两倍,而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还有一个更大数量级的潜在糖尿病人群需要关注。

郭晓蕙教授
1
郭晓蕙教授 [保存到相册]

  针对于糖尿病的控制,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而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进展也可能会应用到胰岛素。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决定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更决定着患者的生命长度。“糖尿病患者血糖有效达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三位一体的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在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中,糖尿病药物治疗、注射装置、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专家郭晓蕙教授指出,“但是,由于患者对于胰岛素本身和注射治疗存在认知误区,注射的不规范带来的一些情况又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

  在郭教授接触过的患者中,有一些将应用胰岛素与控制糖尿病失败等同起来,还有一些总是纠结于胰岛素应用是一件会“上瘾”的事,甚至有一些将应用胰岛素与发胖结合在一起。郭教授指出,这些情况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应用胰岛素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被应用的一种方法,并非是控制失败才会用;胰岛素也不会上瘾,而是体内缺少这种东西,我们就给机体补充,与机体自己产生的胰岛素作用是一样的;此外,一些治疗后患者会有饥饿感,很多人觉得因此就要发胖了,事实上,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里提到一点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饮食的控制,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直要重视。”

  在中国,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在注射中的不规范更让人忧心。“有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针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中国入选了十家医院的488名患者,结果显示,在这些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中针头使用重复十次以上的有20%,其他国家的水平约为11%;而针头只使用一次的小于10%。”郭教授介绍。针头不更换的后果最直接的是导致组织损伤、发生脂肪增生产生硬结,使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也可能引起疼痛,导致患者抵触注射。这些都会导致一个结果,削弱治疗的效果。

 

  不更换针头,只是注射不规范中的一个方面。“国外曾经进行过一个实验,针对一些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规范注射的指导,在两周的指导中要求他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对注射部位进行轮换、一针一换、选择合适的针头等,结果发现,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有些甚至减少了1/3的胰岛素用量。”郭晓蕙教授介绍说。“事实上,这提示我们,规范的注射不仅能提供给患者更好的体验,更能改善治疗的效果,节省治疗费用。”

  如今,患者可以选用非常方便的胰岛素注射笔和针头。胰岛素注射笔操作简便,患者更容易学习使用,而目前广泛使用的4mm或5mm超细超短型的针头在注射时几乎无疼痛感,注射时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捏起皮肤,单手操作即可,这在方便糖尿病患者的同时,也使注射更安全和舒适,客观上为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规范操作性提供了基础。

  “过去常常是护士更熟悉注射的规范,她们向患者传达注射的技巧和知识。我们现在希望医生们也了解到这些情况,因为这确实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郭晓蕙教授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也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在糖尿病药物注射方面的素养,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和指导。”

  2011年,首个《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正式出台,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学组的组织下,全国在重点医院开展医生和护士的注射技术培训,同时面对患者进行宣传。2012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了以“达标,从规范注射开始”为主题的2012年中国糖尿病规范注射周,于今年4月启动,由BD中国支持。这一活动将通过精彩的讲座和互动环节与患者分享不规范注射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规范自我注射技术,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该活动将覆盖全国40个城市,100多家医院。

  附:规范注射提醒

  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法,以选取皮肤松的部位为宜。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并不太多,主要是腹部、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等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感相对较少。

1
 

  在不同的部位,胰岛素吸收速度也不同。其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用来控制餐后血糖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因为要求尽量快地起效,所以一般选择吸收较快的腹部进行注射,以利于胰岛素快速起效;而基础胰岛素(主要指中、长效胰岛素),由于要求吸收平稳、缓慢,所以一般选择吸收较慢的大腿前外侧或臀部进行注射,以减少或避免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注射部位的轮换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产生硬结,使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进而影响血糖控制。因此,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是非常必要的。

  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

1
 

  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注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次,右边一次的方法;另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大约2cm)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另外,在选择腹部注射时,由于脐周血管比较丰富,应避免在脐周3~5cm以内的范围内注射。

  值得注意的是,注射胰岛素时,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并尽量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的现象出现,就要停止在该部位注射,直到症状消失。否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

  一针一换

  因为注射笔用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倒钩,不仅会使患者注射时痛感增加,而且容易产生皮肤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并增加感染及断针的几率。因此,《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

  选择合适的针头

  胰岛素应确保皮下注射。倘若进针太浅,只扎到皮层,则胰岛素吸收减慢,不利于血糖控制;倘若针进过深,药液很可能会打到肌肉甚至静脉里,这样不仅会增加疼痛感,而且会显著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血糖波动,增加低血糖风险。

  为了确保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层,必须根据患者身体胖瘦以及所用针头的长短,来决定进针的角度。

  当患者为儿童或体型偏瘦的成人最好选择短针头注射,如果使用较长的针头(8mm以上)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

0
 

  当患者体型偏胖或者是用较短的针头注射胰岛素时,则不必捏起皮肤,垂直进针便可。

  目前,临床上已有长度仅5mm的超细超短笔用针头,任何患者使用这种针头,均无需捏起皮肤,直接进针即可保证在皮下注射。而且几乎无痛感,尤其适合于儿童。但要提醒的是,在注射的过程中使用超细超短笔用针头时,不能改变针头的注射角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装置

  《指南》指出:胰岛素注射笔具有剂量调节准确、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患者容易掌握,建议患者尽可能使用胰岛素专用注射笔注射胰岛素。

  注射前混匀胰岛素

  对于外观不透明、非单一组分的胰岛素,如各种预混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低精蛋白胰岛素(NPH)等,不管是瓶装还是预充笔型制剂,都需要在注射前通过翻转或滚动的方法进行充分混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