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老舍纪念馆开门迎客 婚后在此居住三年(图)

 啸海楼 2014-06-15

济南老舍纪念馆开门迎客 婚后在此居住三年(图)


来源:济南时报 

济南老舍纪念馆开门迎客婚后在此居住三年(图)

济南老舍纪念馆记者黄中明摄

□本报记者张卫波

今天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位于南新街58号的“济南老舍纪念馆”(老舍故居)也会在今日与游客正式见面。1930年,老舍新婚后便一直在此居住,时间长达三年,纪念馆以展示老舍在济南的生活、创作为主。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纪念馆都会免费对公众开放(周一闭馆)。  

把作品描述还原到现实生活中

纪念馆院子里,“一树一井”曾见证了当年老舍在济南的点点滴滴,如今斯人已去,在修缮一新的老舍纪念馆内,依然在使用的水井和结满石榴的石榴树见证着当年的辉煌。

济南市博物馆副馆长张雯介绍,纪念馆主要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来表现老舍在济南的生平。正房为第一展室,一进屋,便是老舍故居会客厅,八仙桌两侧有两把太师椅,老舍当年就是在这里招待访友;西屋为书房,南窗下是书桌,放着台灯、毛笔、扇子、眼镜等物品,墙上悬挂着风景画和老舍照片,西屋北侧是书柜,里面放置了《浮士德》、《神曲》、《哈姆雷特》等书籍。东屋是卧室,北侧放着卧床,上面铺着蓝色的被子,床头挂着老舍跟夫人胡絜青的结婚照。

张雯告诉记者,为再现历史,老舍纪念馆进行了景观复原,“我们主要根据老舍作品中的描述复原了其生活的情景,应该说摆设陈列位置是很权威的。”记者了解到,因为老舍文物比较珍贵,目前纪念馆里陈列的物件都是复制品,“都是我们从北京老舍纪念馆复制或从老舍子女处得到原物进行复制的。”

室内设LED屏播放老舍宣传片

西厢房是第二展室,主要分为“人民艺术家”和“老舍在济南的足迹”单元,在“人民艺术家”单元,主要展示了老舍的成长以及从教经历,包括其在北京师范学校就读的照片以及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学的珍贵照片。在“老舍在济南的足迹”单元,主要分为“齐大开讲新文学”、“湖山之间乐安居”以及“趵突泉畔涌文思”三个板块,分别介绍了老舍在济南的工作、生活和文学创作,其中老舍结婚时的结婚证以及朋友赠送的订婚礼物在今天看来实属稀罕物。

东厢房是第三展室,主题为“老舍笔下的济南”,分为“古城印象”、“善意调侃”以及“情系泉城”三个板块,在“古城印象”里,《趵突泉的欣赏》、《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等文章承载了大师对济南的印象,而在“善意调侃”中,老舍用幽默的话语对济南民风民俗进行了描写,文字间透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在“情系泉城”里,透露着老舍对济南的不舍和怀念之情。为了更好地展现老舍与济南的缘分,三间展室内都设置了LED屏幕,放映老舍宣传片,观众还可以浏览电子书,直接阅读老舍的创作人生。

延伸阅读

老舍故居命运多舛

在历史长河中,老舍故居几经起伏。老舍在济南曾居住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原齐鲁大学办公楼麦柯密古楼,是老舍在济南最早的住处,但该楼已毁于1997年火灾;位于南新街58号的这处遗址是1981年胡絜青女士亲自确认的。另外,大明湖新景区内还有一处“老舍纪念馆”,里面也展示了老舍在济南的生活与文学成就。

便生活,老舍在附近的南新街租了一处当时门牌号为54号(今58号)的房子,并在这里住了3年,在这里,老舍大女儿舒济出生。

故居原建筑为一处用砖头、土坯垒建的茅草房,主要房间位于二门内的西、北、东三面,其中老舍住在北房,房间中部设有隔断,东侧一间半为卧室,西侧一间半用于会客和写作,书桌设在南窗下。1950年房子在原地基上进行了翻修重建,拆除了二门和影壁,砖头土坯墙和草房屋顶被改成红砖墙和瓦房屋顶,但未改变房屋基本格局。1934年老舍搬家至青岛后,一徐姓人家买下了此处宅子。在徐姓人家搬出后,此处院落大门紧闭。老舍旧居也变得落寞、破败,2013年10月,老舍旧居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经过整修焕然一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