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节来跟我们唠唠老爸:今天,读懂父亲

 埂溪书楼 2014-06-15

父亲节来跟我们唠唠老爸:今天,读懂父亲

2014-06-15 01:35 来源: 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编辑:张昕莹
核心提示:父亲节前夕我们推出互动活动“哥们儿,跟我们唠唠你的老爸!”我们的初衷是,想知道儿子对父亲的了解有多少,知道父亲在成为父亲以前的那些事儿吗?记者瞒着读者孟祥武,揭开他父亲的身世之谜,随着这篇报道的推出,我们策划的互动活动也将揭晓答案,一位儿子将第一次读到老爸的真实故事。
老孟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儿子被影响也喜欢上钓鱼了 新文化报记者 白石 摄

  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的父亲健康快乐!

  前几天———具体说是6月11日,我们冒着得罪女士们的风险,小心翼翼推出了一个互动活动:哥们儿,跟我们聊聊你的老爸!

  男人的表达是不是天生就内向?老实说,打热线的人不像期待的那样多,不到40人———这些读者将会获得本报提供的两张长春温泉票(每张价值128元)。让男人谈父亲,真是很难,远不如同期我们另一个活动教大家怎么写作得到的反馈多。

  稀少的、珍贵的打进热线的读者们问:为什么只与男生聊?

  有一部电影,如果你没有看过就out了。这部电影名叫《内布拉斯加》,2013年年底上映,黑白胶片拍摄。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其实就是与父亲一直有着隔阂的小儿子,在成年后从来没回去过的故乡小镇上,逐渐了解到父亲年少时的过去,这些事情,他从不知道。最终,他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圆了老人的梦。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6分的催泪佳作,在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得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女配的4项提名。

  OK,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只与男生聊?

  我们觉得,就像影片里所表现的那样,有些事情,有些情结,只有男人间才会相互理解并印证。任何一个父亲的成长过程,首先必须是男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父亲节的核心,其实是男人的节日!

  所以我们就有了这个想法,打进电话对父亲说爱的读者们,真的了解父亲吗?父亲在成为父亲以前的那些事情,有几个人知道呢?

  6月13日,我们推出了一份针对了解父亲程度的简单问卷,很显然,没有人打满分。

  我们瞒着这些打进电话的读者,偷偷去采访他们中一些人的父亲的故事,并最终将一位最有故事的父亲写进了今天的特别策划里。

 

  一个父亲的样本:老孟的故事

  在我们采访之前,这位打进本报热线的读者孟祥武说,父亲没有兄弟姐妹,但他并不知道父亲其实是一位孤儿……在他的眼里,深爱着的父亲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平凡人,跟谁都笑呵呵的,对待邻居、同事非常热情。他回忆,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刚刚记事,因为还有两个哥哥,一家人的吃饭肯定成问题。为了让孩子们吃饱,父亲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给人剃头,在父亲眼中,孩子能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当我们从头梳理孟祥武并不了解的历史时,却发现他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坚韧、拼搏、果敢、自强的硬汉!好吧,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老孟的故事。

  8岁

  他成了孤儿

  1939年的3月,黑龙江通河县还笼罩在严寒之中,抬眼望去一片荒地,白皑皑的残雪映照着裸露的枯草和秃山,广袤贫瘠的土地上,只有一些低矮的平房上蹿起的袅袅炊烟,还有几分生气。很多当地的百姓这样形容通河县: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沼泽和荒原。

  老孟就出生在这个季节,这个地方。那时候的孩子,脑袋不灵光,老孟一直长到6岁,也不觉得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但就在这一年,一个男人出现在老孟的生活中,母亲带着他改嫁了,从此他要管这个陌生男人喊声爹,直到那时老孟才知道他没有生父,父亲的印象在他这里不是模糊而是没有。母亲的身体不好,8岁那年,母亲也从他的生命中消失了。

  他变成了孤儿,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走得近的亲戚。按年代推算,那是1947年的事,动荡的年代淹没掉多少孤儿在史料里是查不到的,但老孟活了下来。

  12岁

  用自己给叔叔家换来两袋米

  记不清过了多久,姥姥将他接回家,给一口饭吃。老孟现在想起那时候的那口饭,是异常清晰的。就在那一年,一个自称是老孟亲叔叔的中年男人将他从姥姥家接走,说毕竟是个男孩,不能断了他哥这一脉的香火。

  从没人跟老孟提起过父亲,也没人告诉他父亲是怎么没的,这些事,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8岁的他,跟着叔叔来到通河县下面的桦树村,叔叔家孩子多,又来了一个男孩,日子自然过得捉襟见肘。

  黑龙江冬天的冷风是冷酷的,身上的破棉袄呼呼往里钻风,手和脚冻得通红通红,生出冻疮是常有的事。即使这样,在叔叔家的4年,算是老孟童年里还不错的全部记忆。后来他的继父又找到叔叔,说他之前有一房妻子,女儿比老孟大15岁,但没有儿子,想用两袋米把老孟接到他身边抚养。叔叔没有一口答应,让老孟自己做决定。

  12岁的老孟已经懂事了,叔叔家的5个孩子都比他小,生活很困难。他没过多考虑,即使再留恋这里,老孟还是跟着继父来到长春,只为能给叔叔家留下两袋米!

  那时,继父跟着人家在松花江上运木头,长春哈尔滨两地来回跑,老孟就跟着继母和姐姐生活。

  13岁

  开始送煤赚钱

  刚到长春那会儿,老孟他们住在现在的长春市白菊路附近。不解寄人篱下是何意,但要知道得看着继母和姐姐的脸色过日子,老孟需要找份活儿干,帮衬家里。

  白菊路附近有个不大的铁路商店,里面供给百姓平时吃用,那时候楼房不多,多数人住平房烧炉子,所以商店也供给煤,正好缺个推煤送货的人。一个不到14岁的孩子,把这份工作应承下来,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那时候的人,不懂得什么是有品质的生活,只知道老天让你活着你就得活着,日子就要往下过,远远没有现在人的想法多。

  商店门前放着一堆煤、一把锹、一辆手推车,每天老孟站在外面拿着锹,要不停地撮煤装到袋子里,推着车子把煤给人送到家,有时撮煤撮得慢了,老师傅会照着屁股踢一脚。有时车坏了,就得给人扛过去。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就这么一锹一锹地撮,只有吃饭的时候能进屋坐下歇歇。而撮煤送货赚的钱,老孟是没机会拿到的,商店每个月会直接交给继母。

  撮煤的时候,老孟常常会机械式地做着这些动作,但脑袋里会想:这撮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要过好日子就得干点有技术含量的,老孟也这么想!

  17岁

  进汽车厂当工人

  不撮煤的时候,他就瞒着别人偷偷跑去劳动局,看看有没有其他地方招工。老孟忘记了当年究竟这样偷偷跑了多少回,但终于有一天,劳动局一个工作人员说,汽车厂要招工了,想来就参加考试吧!

  老孟念的书不多,但一心想学点技术,他的梦想就是当工人。经过笔试和面试后,他回去边撮煤边等消息,一个多星期后,有人上门来通知说考上了,去上班吧。

  这是老孟人生里,第一次毫无顾忌地表达着自己的雀跃,因为这完完全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1956年5月30日,这个日子老孟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他实现梦想的日子,进厂当工人了!可爱的单位给他发了一身神气的崭新工作服,而在那之前的17年,他穿过的新衣服几乎没有。

  看着厂里发的这身工作服,老孟觉得人生真幸福,这些年的煤没有白撮,苦没白熬。

  一年的学徒生活结束后,老孟正式上岗,也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笔工资。握着手里的18块钱,这个18岁的年轻人,激动得想要欢呼。

  19岁

  难忘那位姑娘清澈明亮的眼睛

  转年,有人给他介绍了对象,介绍人是继母家的邻居,但后来他成了介绍人的连襟。那位姑娘娴静、温婉,白静的脸上有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老孟的心翻腾了,最终让这个姑娘成了他三个儿子的妈。

  刚结婚那会儿没有房子,就在继母楼下租了个20多平方米的小屋办了喜事。从此,老孟有了新的人生目标,他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让孩子在温暖、亲情浓厚的氛围中成长。

  成家后

  为让孩子吃饱偷偷给人剃头

  那时的招工用人政策真棒!结婚一年以后,妻子因为是一汽职工家属被招进厂,就在这期间,她怀了孟家老大。

  老大淘得很,就属怀他时反应最大。初为人父的老孟可是高兴坏了,他想着要把这些年自己身上缺失的爱,都献给他的孩子。

  孩儿他妈说,要吃长江路上的苞米米查粥,老孟拽着媳妇的手就往长江路奔。后来陆续有了老二、老三,家里变得越来越热闹。老孟说年轻时没什么浪漫的事,只觉得相互扶持着踏踏实实往前过日子,就是最浪漫幸福的事儿。

  老大是1959年出生的,出生就赶上“3年自然灾害”。没办法,家里东西不够吃。老孟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给人剃头,就为给孩子赚口饭吃。早上出去时,老孟的念想就一条:多剃几个头,让孩子能吃得饱吃得好点。

  后来,这件事被厂里知道了,老孟被扣上了“搞资本主义”的大帽子。

  20多年前,老孟带着老伴儿回过一次黑龙江通河县,但是找不到一个沾亲带故的人,那次也就成了老孟离家后唯一一次重返故乡。现在,长春是这个独立拼搏的男人的家,这里有他干了一辈子的工作,有熟悉的环境,有亲人,有朋友。

  怕孩子难受不提自己过去

  回忆起以前的事情,老孟说,以前的日子再苦再难都过去了,这些事不和孩子们提起,是不想让孩子心里难受。年轻时候的坚持,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遗憾。

  “作为父亲,我有义务和责任让孩子不再受我曾经受过的苦。”老孟说,“现在看着三个儿子都结婚生子,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我心里真幸福,觉得这些年吃的苦受的罪都值了。”

  今年6月,笑呵呵的老孟坐在宽敞的房间里说,为了让他住得舒服点,小儿子3年前买了新房,单独为他准备了房间,摆上舒适的床,挂上超薄电视,放几盆他喜欢的盆栽。

  老孟依然每天习惯早睡早起,早上起来为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儿准备早餐,吃完出去遛弯,尽管已经75岁了,但身体健康硬朗,出门见着谁都爱打个招呼,有时看着大门口的保安在太阳下站久了,也会叮嘱一声:“小伙子站这儿多热啊,进屋待会吧。”

  他热情幽默,现在家里十几口人,今年又添了第四代,更热闹了,他经常给老大打完电话,再关心下老二,现在又要经常去看看重外孙,格外忙碌。

  评价

  小儿子:不知道父亲是孤儿

  按照我们的想法,在这篇报道见报之前,给我们打来热线电话的读者是不该知道父亲的真实故事的。但有些事情很难掌控,孟祥武还是知道了我们采访了他的父亲,并且提前获知了原来父亲是孤儿,原来年轻时过得那么苦的真相,当他知道这些事时,非常吃惊!

  小儿子孟祥武说:“我爸从不提他的过去,我们原以为爸爸只是跟亲戚少有走动,没想到他是孤儿!”

  孟祥武还记得小时候,厂里给加班的工人发面包,爸爸每次都舍不得吃,即使饿着肚子也会把面包揣回来,“我最高兴的就是看着他回到家,笑着从怀里拿出面包,然后让我们哥仨分着吃。那个年代吃的都是杂粮,不比现在天天吃大米白面的孩子幸福,但父亲有办法把小米、玉米这些杂粮都磨成面,蒸成特别好吃的发糕,那时候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我们哥仨太幸福了。直到现在,父亲对于剩饭剩菜还是舍不得扔,好东西也都留给孩子吃,我们都觉得老一辈人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苦,所以节俭,没想过父亲的童年那么苦。”

  “以前只知道爸爸幽默乐观,不曾想他年轻时那么坚韧刚强;以前只知道爸爸对孩子格外宠爱,不曾想这份给予,饱含了他那么多的缺失。父亲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遇事总会提醒我们:‘人要有亲情,懂得感恩,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一把。’”孟祥武说。

  二儿媳:公公总笑呵呵的,很慈祥

  老孟的二儿媳妇说:“我谈恋爱时,就觉得我爸人好,总是笑呵呵的,很慈祥。我结婚后和老人住在一起,我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想着给我带当地的衣服和鞋,让我觉得很感动。我公公婆婆都是很为儿女着想的人,从不说他们的苦,我们做儿女的也不知道他们年轻时候的事,但我婆婆住院期间,偶尔会跟我讲起以前的事,只是只言片语的,当时我就感觉他们年轻时肯定吃过不少苦,但我从没想过父亲是孤儿,他一个人坚强地度过了他的青春,真不容易!”

  邻居:别人有困难,他就会帮忙

  30年前,老徐是老孟的邻居。“他家要养三个男孩,生活很拮据,但比我家稍好一些。老孟这人热心肠,只要邻居有困难,他知道的话,一定出手帮忙。年轻时我赚得少,家里人口多,吃得多,有时候老孟会直接塞给我一两块钱,然后叮嘱我让孩子吃点好的,有时候也会送点苞米面或者他家蒸好的发糕。”老徐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过的都是苦日子,但家里兄弟姐妹多,大家也会相互照顾着,认识老孟以后,就觉得老孟待我像亲兄弟。”

  感言

  试着跟父亲做哥们儿!

  今天是父亲节,我们祝天下的父亲身体安康,开心快乐!

  同时也想对成年的孩子们,特别是儿子们说几句话:是的,我们知道大家都爱父亲,父子情深这种话就不费言了。我们想说的是,试着去了解一下你父亲的过去,特别是他在成为父亲以前的过去。每一位父亲都是一本书,一本男人的书。如果你有机会打开这本书,或许会感觉,这个男人啊,如果你早生几十年,可能会跟他成为最好的铁哥们儿!

  这就是我们在今天想说的话,除了孝顺与爱,儿子们如果能跟父亲进行好朋友般的情感交流,可能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

  新文化报 记者 邢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