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神和国王们的金字塔(2)

 龙山文库 2014-06-15
塞奈弗鲁是胡夫(Khufu)的父亲;所以大家就推测这个儿子是延续了他父亲的成功基续,建造了下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角锥形金字塔──只是他建造的要更大一些:吉萨金字塔。在其他两座金字塔的陪伴下,吉萨金字塔历经千年仍然矗立在原地;那两座小一些的金字塔是给他的继承者海夫拉(Chephren)和门卡乌拉(Menkara)的;这三座金字塔周围还包围着一些卫星金字塔、寺庙、平顶斜坡坟墓、坟墓和独特的狮身人面像。虽然属于不同的统治者,但是这三个金字塔很明显是以一个整体同时规划和完成的。金字塔的四面和指南针的四个方位对齐,而且它们相互之间也是对齐的。
  这三个遗迹的三角形测量术可以延伸到去测量整个埃及──甚至整个地球。这个知识首先由拿破仑的工程师发现:他们选取大金字塔的顶点作为焦点,从这个点对北部埃及进行三角定位并在地图上标出了其位置。
  这个发现就使得遗址的位置更清楚了,它就在第三十纬度线上(北部)。整个吉萨的复杂建筑遗址都位于利比亚高原(Libyan Plateau)的东部角落,从利比亚的西部一直延伸到尼罗河岸边。吉萨遗址虽然在只比河高150英尺的地方,但是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方向,视线没有阻碍。大金字塔就凸出在高原的最北角;离大金字塔几百英尺的北部和东部就是沙和泥了,在这些地方无法修建这样巨大的建筑。查尔斯·皮亚齐·史密斯(Charles Piazzi Smyth )在《大金字塔给我们的遗产》(Our Inheritance in the Great Pyramid)一书中,最先展示了他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的精确的测量工作,确立了大金字塔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9° 58' 55"──只与30°差了1/60度。第二大的金字塔(海夫拉)的中心位于北纬30°线的南边,只差了13/3600度。
  金字塔的四面和指南针的四个方位对齐;金字塔各边的倾斜角是52°(金字塔的高度和它的周长是相关的,就像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相关是一个道理);正方形底座立在完美水平的平台上──这些都表明了一个很高程度的科学知识:数学、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和建筑学,以及管理学:去管理这些人力,去规划并实施这样浩大的长期工程。大金字塔里面的更复杂构造就更让人吃惊了:精确的水平巷道、走廊、小屋、井状通道、经过工程设计的内部开口、隐藏入口(总是在北面)……所有这些在外面都看不见,所有这些都是在金字塔一层一层建上去时就修建完成了的。
  海夫拉金字塔只比大金字塔稍微小一点(高度对比[英尺]:470480,底边:707756)。大金字塔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和外行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它仍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建筑的称号,估计用了230万到250万个石块,这些石块有黄色石灰岩做成的(主体),有白色石灰岩做成的(外立面),还有花岗石做成的(内部屋子和通道以及屋顶等)。据估计,它总共有9300万立方英尺,总重量约700万吨;据计算,它比自从基督教开始以来英国所有大教堂、小教堂加起来的重量还重。
  在人工打平的地面上,大金字塔巨大的底部下是一个很薄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四个角都有一个未查明用途的窝。尽管千载时光的流逝、陆地的变化、地球自转、地震和金字塔本身巨大的重量,但这个相对很薄的平台(不到22英寸厚)仍然没有受到损毁并且十分平整:平台与绝对水平的误差小于1/10英寸。
  从远处看,大金字塔和它的两个伙伴是真正的角锥形金字塔,但是走近就会发现它们其是也是阶梯金字塔。当代的研究表明,大金字塔的主体核心结构依然是一个阶梯金字塔,它是设计来支撑巨大的垂直压力的。
  它光滑的四面只是用石头铺成的外表。在阿拉伯时代,人们曾经拆毁过表面的石块用于附近开罗(Cairo)城的建造;但是在第二个金字塔上面还可以看到在原位的石块;在大金字塔底部也发现了这些石块。
  就是这些用于铺盖金字塔表明的石头才决定了整个面的倾斜角度;他们是建造金字塔本身最重的石头;每个石块的六个面都是经过仔细的打磨来达到精确的视觉标准──它们不仅和要被覆盖的核心石块吻合,而且它们之间四面的吻合也十分完美,整个形成了一个大约21公顷的精细制作的石灰岩区域。
  现在,吉萨的金字塔都缺少它们的顶点,这些顶点的形状就像是小金字塔一样;而且它们可能是用金属做的或者外层是金属──就像方形尖塔的顶部一样。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将它们从顶部拿走,谁也不知道。但是后来发现这些顶点石块是用花岗石做成的,而且上面刻有相应的碑文,就像赫利奥波利斯的本本一样。在达舒(Dahshur),阿门内姆哈特(Amenemkhet)金字塔上的顶点石被发现埋在离金字塔的不远处,顶点石上有一个带翅的球体并刻有碑文:
    
      国王阿门内姆哈特的脸已经被打开,
      当他航行过天空时,
      可以看到光之山的上帝。
    
  当希罗多德在第五世纪走访吉萨时,根本就没有提到顶点石,但是他说到了金字塔的四面覆盖着光滑的表层。就像他之前的人和他之后的人一样,他也想知道这些古代遗迹──位于世界七大奇迹之列──到底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关于大金字塔,他的向导对他说有10万人(每3个月就换新的劳动力)花了10年时间,才仅仅建成了通向金字塔的砌道;修建砌道则是方便从采石场搬运修建金字塔的石块。金字塔本身就修了20年。传播大金字塔是胡夫命令建造的信息的人就是希罗多德。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他没有说。同样地,希罗多德将第二个金字塔归于海夫拉,面积一样大,只不过他将高度降低了40英尺;他还称门卡乌拉也留下了一个金字塔,但是和他的父亲的金字塔相比要小很多”──表明了那就是吉萨的第三个金字塔。
  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记录了他从大金字塔北部的一个开口(藏在一个合页的石块下面)下去,进入金字塔的情形。经过一个很长而狭窄的通道,他到了井口处,井是在基岩上挖的;在他之前,其他希腊和罗马参观者也有同样的经历。
  这个入口的地点在后面的几个世纪里就被人们遗忘了。在820年,当穆斯林首领阿尔·玛沐恩(Al Mamoon)试图进入金字塔时,他雇佣了一支由石匠、铁匠和工程师们组成的队伍,试图将石头钻开并通过地道进入金字塔的核心部分。激励他的因素是科学考察和对宝藏的欲望;因为他通过古代的传说了解到金字塔中有一个秘密的屋子,里面藏有古时候天上的地图和地上的球体,还有不生锈的武器可以弯折而不坏的玻璃
  他们采用给石头加热然后又冷却的方法将石头弄碎,还采用了凿、撞击的方法移除石头,一点一点地前进,然而一无所获。正当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却听到了前方不远处有石头落下的声音,说明了里面有洞穴。在新的动力的刺激下,他们终于凿入了原始的下降通道。从那里往上爬,他们到了把他们挡在外面的那个入口处。从那里往下爬,他们就到了斯特拉波所描述的井;但里面是空的。从井中伸出的一个井状物不知到通往哪里。
  在下降通道里,他们发现了刚才听到落地声的那块石头,它就躺在通道上。那是一块奇怪的三角形石头。当他们检查天花板的时候,才发现那块掉下的石头是用来隐藏一个更大的矩形花岗石板的,石板放置的角度和下降通道的角度一样。那块石板遮住了通往真正的屋子的路吗?可能那儿才是前人从没有到过的地方。
  对于巨大的花岗石,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打也打不碎,搬也搬不动;所以阿尔·玛沐恩就在花岗岩四周打通道。结果是那块花岗岩只是一系列大石板中的一个,花岗岩石板后面又是堵住上升通道的石灰岩石板,石灰岩石板和通道的倾斜角度是完全相同的,26°角(恰好是金字塔外部倾角的一半)。在上升通道的上面有一个水平的通道,通往一个尖顶方屋,房屋的东墙上有一处不同寻常的凹陷;而屋子里面同样什么都没有。但是人们发现屋子非常精确地位于金字塔南北轴线的中间点──至于它的意义,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破解。那个屋子后来被人们命名为皇后之屋;名字是根据浪漫的传说而来的,而不是事实证据。
  在上升通道的顶部有一个长达150英尺的长廊,长廊位置的角度也是26°,它的结构复杂而精确。它是一个渠状的走廊,中间下沉,两边有凸起的坡道。坡道上面平均地凿出了一些矩形的扁口,两边的扁口都正对着对方;墙高18英尺。
  在长廊的末端,一个巨大的石块形成了一个平台。与它齐平的是一条相对较狭窄而且低矮的走廊(只有3.5英尺高),走廊通向一个构造极其复杂的前屋;这个屋子有装备有一个简单的机动操作(拉绳子?),这个操作可以使三面花岗岩墙壁垂直地降下来堵住前进的道路。
  还有一个和前面一个差不多的走廊,它通向一个由红色的花岗石修建的房间,房间的天花板很高;它被称为国王的屋子。里面除了一个无盖的花岗石柜子以外,什么也没有。柜子的尺寸展示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里面也是完全空的。
  这么大一座石山就是为了藏一件空屋子里的空柜子吗?火炬留下的黑迹和斯特拉波的证据表明了之前有人已经来过了。如果在通道中的房间里有什么宝物的话,那么它们应该早就被先来者拿走了。但是当阿尔·玛沐恩的工人进去的时候(第九世纪),上升通道确实是被巨石堵得很紧很紧。金字塔作为国王的坟墓,它们本来的意图就是用来保护国王的木乃伊和他的财宝,防止外人来打扰他的宁静。因此,我们推测当国王的木乃伊被放入棺材后,通道就被堵死了。但是在这个堵塞的通道里,除了一个空的石柜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他统治者、科学家、探险者也陆续进入了大金字塔,他们发现了金字塔内部构造的其他特征──有两个井状建筑。一些学者认为是通风管(是为了谁呢?)而其他学者认为是为了天文观察(又是谁观察呢?)。虽然学者们坚持认为石头柜子就是石棺(因为它恰好可以容下一个人),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大金字塔就是皇室墓穴。

  塞奈弗鲁是胡夫(Khufu)的父亲;所以大家就推测这个儿子是延续了他父亲的成功基续,建造了下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角锥形金字塔──只是他建造的要更大一些:吉萨金字塔。在其他两座金字塔的陪伴下,吉萨金字塔历经千年仍然矗立在原地;那两座小一些的金字塔是给他的继承者海夫拉(Chephren)和门卡乌拉(Menkara)的;这三座金字塔周围还包围着一些卫星金字塔、寺庙、平顶斜坡坟墓、坟墓和独特的狮身人面像。虽然属于不同的统治者,但是这三个金字塔很明显是以一个整体同时规划和完成的。金字塔的四面和指南针的四个方位对齐,而且它们相互之间也是对齐的。
  这三个遗迹的三角形测量术可以延伸到去测量整个埃及──甚至整个地球。这个知识首先由拿破仑的工程师发现:他们选取大金字塔的顶点作为焦点,从这个点对北部埃及进行三角定位并在地图上标出了其位置。
  这个发现就使得遗址的位置更清楚了,它就在第三十纬度线上(北部)。整个吉萨的复杂建筑遗址都位于利比亚高原(Libyan Plateau)的东部角落,从利比亚的西部一直延伸到尼罗河岸边。吉萨遗址虽然在只比河高150英尺的地方,但是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方向,视线没有阻碍。大金字塔就凸出在高原的最北角;离大金字塔几百英尺的北部和东部就是沙和泥了,在这些地方无法修建这样巨大的建筑。查尔斯·皮亚齐·史密斯(Charles Piazzi Smyth )在《大金字塔给我们的遗产》(Our Inheritance in the Great Pyramid)一书中,最先展示了他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的精确的测量工作,确立了大金字塔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9° 58' 55"──只与30°差了1/60度。第二大的金字塔(海夫拉)的中心位于北纬30°线的南边,只差了13/3600度。
  金字塔的四面和指南针的四个方位对齐;金字塔各边的倾斜角是52°(金字塔的高度和它的周长是相关的,就像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相关是一个道理);正方形底座立在完美水平的平台上──这些都表明了一个很高程度的科学知识:数学、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和建筑学,以及管理学:去管理这些人力,去规划并实施这样浩大的长期工程。大金字塔里面的更复杂构造就更让人吃惊了:精确的水平巷道、走廊、小屋、井状通道、经过工程设计的内部开口、隐藏入口(总是在北面)……所有这些在外面都看不见,所有这些都是在金字塔一层一层建上去时就修建完成了的。
  海夫拉金字塔只比大金字塔稍微小一点(高度对比[英尺]:470480,底边:707756)。大金字塔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和外行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它仍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建筑的称号,估计用了230万到250万个石块,这些石块有黄色石灰岩做成的(主体),有白色石灰岩做成的(外立面),还有花岗石做成的(内部屋子和通道以及屋顶等)。据估计,它总共有9300万立方英尺,总重量约700万吨;据计算,它比自从基督教开始以来英国所有大教堂、小教堂加起来的重量还重。
  在人工打平的地面上,大金字塔巨大的底部下是一个很薄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四个角都有一个未查明用途的窝。尽管千载时光的流逝、陆地的变化、地球自转、地震和金字塔本身巨大的重量,但这个相对很薄的平台(不到22英寸厚)仍然没有受到损毁并且十分平整:平台与绝对水平的误差小于1/10英寸。
  从远处看,大金字塔和它的两个伙伴是真正的角锥形金字塔,但是走近就会发现它们其是也是阶梯金字塔。当代的研究表明,大金字塔的主体核心结构依然是一个阶梯金字塔,它是设计来支撑巨大的垂直压力的。
  它光滑的四面只是用石头铺成的外表。在阿拉伯时代,人们曾经拆毁过表面的石块用于附近开罗(Cairo)城的建造;但是在第二个金字塔上面还可以看到在原位的石块;在大金字塔底部也发现了这些石块。
  就是这些用于铺盖金字塔表明的石头才决定了整个面的倾斜角度;他们是建造金字塔本身最重的石头;每个石块的六个面都是经过仔细的打磨来达到精确的视觉标准──它们不仅和要被覆盖的核心石块吻合,而且它们之间四面的吻合也十分完美,整个形成了一个大约21公顷的精细制作的石灰岩区域。
  现在,吉萨的金字塔都缺少它们的顶点,这些顶点的形状就像是小金字塔一样;而且它们可能是用金属做的或者外层是金属──就像方形尖塔的顶部一样。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将它们从顶部拿走,谁也不知道。但是后来发现这些顶点石块是用花岗石做成的,而且上面刻有相应的碑文,就像赫利奥波利斯的本本一样。在达舒(Dahshur),阿门内姆哈特(Amenemkhet)金字塔上的顶点石被发现埋在离金字塔的不远处,顶点石上有一个带翅的球体并刻有碑文:
    
      国王阿门内姆哈特的脸已经被打开,
      当他航行过天空时,
      可以看到光之山的上帝。
    
  当希罗多德在第五世纪走访吉萨时,根本就没有提到顶点石,但是他说到了金字塔的四面覆盖着光滑的表层。就像他之前的人和他之后的人一样,他也想知道这些古代遗迹──位于世界七大奇迹之列──到底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关于大金字塔,他的向导对他说有10万人(每3个月就换新的劳动力)花了10年时间,才仅仅建成了通向金字塔的砌道;修建砌道则是方便从采石场搬运修建金字塔的石块。金字塔本身就修了20年。传播大金字塔是胡夫命令建造的信息的人就是希罗多德。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他没有说。同样地,希罗多德将第二个金字塔归于海夫拉,面积一样大,只不过他将高度降低了40英尺;他还称门卡乌拉也留下了一个金字塔,但是和他的父亲的金字塔相比要小很多”──表明了那就是吉萨的第三个金字塔。
  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记录了他从大金字塔北部的一个开口(藏在一个合页的石块下面)下去,进入金字塔的情形。经过一个很长而狭窄的通道,他到了井口处,井是在基岩上挖的;在他之前,其他希腊和罗马参观者也有同样的经历。
  这个入口的地点在后面的几个世纪里就被人们遗忘了。在820年,当穆斯林首领阿尔·玛沐恩(Al Mamoon)试图进入金字塔时,他雇佣了一支由石匠、铁匠和工程师们组成的队伍,试图将石头钻开并通过地道进入金字塔的核心部分。激励他的因素是科学考察和对宝藏的欲望;因为他通过古代的传说了解到金字塔中有一个秘密的屋子,里面藏有古时候天上的地图和地上的球体,还有不生锈的武器可以弯折而不坏的玻璃
  他们采用给石头加热然后又冷却的方法将石头弄碎,还采用了凿、撞击的方法移除石头,一点一点地前进,然而一无所获。正当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却听到了前方不远处有石头落下的声音,说明了里面有洞穴。在新的动力的刺激下,他们终于凿入了原始的下降通道。从那里往上爬,他们到了把他们挡在外面的那个入口处。从那里往下爬,他们就到了斯特拉波所描述的井;但里面是空的。从井中伸出的一个井状物不知到通往哪里。
  在下降通道里,他们发现了刚才听到落地声的那块石头,它就躺在通道上。那是一块奇怪的三角形石头。当他们检查天花板的时候,才发现那块掉下的石头是用来隐藏一个更大的矩形花岗石板的,石板放置的角度和下降通道的角度一样。那块石板遮住了通往真正的屋子的路吗?可能那儿才是前人从没有到过的地方。
  对于巨大的花岗石,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打也打不碎,搬也搬不动;所以阿尔·玛沐恩就在花岗岩四周打通道。结果是那块花岗岩只是一系列大石板中的一个,花岗岩石板后面又是堵住上升通道的石灰岩石板,石灰岩石板和通道的倾斜角度是完全相同的,26°角(恰好是金字塔外部倾角的一半)。在上升通道的上面有一个水平的通道,通往一个尖顶方屋,房屋的东墙上有一处不同寻常的凹陷;而屋子里面同样什么都没有。但是人们发现屋子非常精确地位于金字塔南北轴线的中间点──至于它的意义,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破解。那个屋子后来被人们命名为皇后之屋;名字是根据浪漫的传说而来的,而不是事实证据。
  在上升通道的顶部有一个长达150英尺的长廊,长廊位置的角度也是26°,它的结构复杂而精确。它是一个渠状的走廊,中间下沉,两边有凸起的坡道。坡道上面平均地凿出了一些矩形的扁口,两边的扁口都正对着对方;墙高18英尺。
  在长廊的末端,一个巨大的石块形成了一个平台。与它齐平的是一条相对较狭窄而且低矮的走廊(只有3.5英尺高),走廊通向一个构造极其复杂的前屋;这个屋子有装备有一个简单的机动操作(拉绳子?),这个操作可以使三面花岗岩墙壁垂直地降下来堵住前进的道路。
  还有一个和前面一个差不多的走廊,它通向一个由红色的花岗石修建的房间,房间的天花板很高;它被称为国王的屋子。里面除了一个无盖的花岗石柜子以外,什么也没有。柜子的尺寸展示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里面也是完全空的。
  这么大一座石山就是为了藏一件空屋子里的空柜子吗?火炬留下的黑迹和斯特拉波的证据表明了之前有人已经来过了。如果在通道中的房间里有什么宝物的话,那么它们应该早就被先来者拿走了。但是当阿尔·玛沐恩的工人进去的时候(第九世纪),上升通道确实是被巨石堵得很紧很紧。金字塔作为国王的坟墓,它们本来的意图就是用来保护国王的木乃伊和他的财宝,防止外人来打扰他的宁静。因此,我们推测当国王的木乃伊被放入棺材后,通道就被堵死了。但是在这个堵塞的通道里,除了一个空的石柜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他统治者、科学家、探险者也陆续进入了大金字塔,他们发现了金字塔内部构造的其他特征──有两个井状建筑。一些学者认为是通风管(是为了谁呢?)而其他学者认为是为了天文观察(又是谁观察呢?)。虽然学者们坚持认为石头柜子就是石棺(因为它恰好可以容下一个人),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大金字塔就是皇室墓穴。

  塞奈弗鲁是胡夫(Khufu)的父亲;所以大家就推测这个儿子是延续了他父亲的成功基续,建造了下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角锥形金字塔──只是他建造的要更大一些:吉萨金字塔。在其他两座金字塔的陪伴下,吉萨金字塔历经千年仍然矗立在原地;那两座小一些的金字塔是给他的继承者海夫拉(Chephren)和门卡乌拉(Menkara)的;这三座金字塔周围还包围着一些卫星金字塔、寺庙、平顶斜坡坟墓、坟墓和独特的狮身人面像。虽然属于不同的统治者,但是这三个金字塔很明显是以一个整体同时规划和完成的。金字塔的四面和指南针的四个方位对齐,而且它们相互之间也是对齐的。
  这三个遗迹的三角形测量术可以延伸到去测量整个埃及──甚至整个地球。这个知识首先由拿破仑的工程师发现:他们选取大金字塔的顶点作为焦点,从这个点对北部埃及进行三角定位并在地图上标出了其位置。
  这个发现就使得遗址的位置更清楚了,它就在第三十纬度线上(北部)。整个吉萨的复杂建筑遗址都位于利比亚高原(Libyan Plateau)的东部角落,从利比亚的西部一直延伸到尼罗河岸边。吉萨遗址虽然在只比河高150英尺的地方,但是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方向,视线没有阻碍。大金字塔就凸出在高原的最北角;离大金字塔几百英尺的北部和东部就是沙和泥了,在这些地方无法修建这样巨大的建筑。查尔斯·皮亚齐·史密斯(Charles Piazzi Smyth )在《大金字塔给我们的遗产》(Our Inheritance in the Great Pyramid)一书中,最先展示了他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的精确的测量工作,确立了大金字塔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9° 58' 55"──只与30°差了1/60度。第二大的金字塔(海夫拉)的中心位于北纬30°线的南边,只差了13/3600度。
  金字塔的四面和指南针的四个方位对齐;金字塔各边的倾斜角是52°(金字塔的高度和它的周长是相关的,就像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相关是一个道理);正方形底座立在完美水平的平台上──这些都表明了一个很高程度的科学知识:数学、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和建筑学,以及管理学:去管理这些人力,去规划并实施这样浩大的长期工程。大金字塔里面的更复杂构造就更让人吃惊了:精确的水平巷道、走廊、小屋、井状通道、经过工程设计的内部开口、隐藏入口(总是在北面)……所有这些在外面都看不见,所有这些都是在金字塔一层一层建上去时就修建完成了的。
  海夫拉金字塔只比大金字塔稍微小一点(高度对比[英尺]:470480,底边:707756)。大金字塔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和外行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它仍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建筑的称号,估计用了230万到250万个石块,这些石块有黄色石灰岩做成的(主体),有白色石灰岩做成的(外立面),还有花岗石做成的(内部屋子和通道以及屋顶等)。据估计,它总共有9300万立方英尺,总重量约700万吨;据计算,它比自从基督教开始以来英国所有大教堂、小教堂加起来的重量还重。
  在人工打平的地面上,大金字塔巨大的底部下是一个很薄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四个角都有一个未查明用途的窝。尽管千载时光的流逝、陆地的变化、地球自转、地震和金字塔本身巨大的重量,但这个相对很薄的平台(不到22英寸厚)仍然没有受到损毁并且十分平整:平台与绝对水平的误差小于1/10英寸。
  从远处看,大金字塔和它的两个伙伴是真正的角锥形金字塔,但是走近就会发现它们其是也是阶梯金字塔。当代的研究表明,大金字塔的主体核心结构依然是一个阶梯金字塔,它是设计来支撑巨大的垂直压力的。
  它光滑的四面只是用石头铺成的外表。在阿拉伯时代,人们曾经拆毁过表面的石块用于附近开罗(Cairo)城的建造;但是在第二个金字塔上面还可以看到在原位的石块;在大金字塔底部也发现了这些石块。
  就是这些用于铺盖金字塔表明的石头才决定了整个面的倾斜角度;他们是建造金字塔本身最重的石头;每个石块的六个面都是经过仔细的打磨来达到精确的视觉标准──它们不仅和要被覆盖的核心石块吻合,而且它们之间四面的吻合也十分完美,整个形成了一个大约21公顷的精细制作的石灰岩区域。
  现在,吉萨的金字塔都缺少它们的顶点,这些顶点的形状就像是小金字塔一样;而且它们可能是用金属做的或者外层是金属──就像方形尖塔的顶部一样。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将它们从顶部拿走,谁也不知道。但是后来发现这些顶点石块是用花岗石做成的,而且上面刻有相应的碑文,就像赫利奥波利斯的本本一样。在达舒(Dahshur),阿门内姆哈特(Amenemkhet)金字塔上的顶点石被发现埋在离金字塔的不远处,顶点石上有一个带翅的球体并刻有碑文:
    
      国王阿门内姆哈特的脸已经被打开,
      当他航行过天空时,
      可以看到光之山的上帝。
    
  当希罗多德在第五世纪走访吉萨时,根本就没有提到顶点石,但是他说到了金字塔的四面覆盖着光滑的表层。就像他之前的人和他之后的人一样,他也想知道这些古代遗迹──位于世界七大奇迹之列──到底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关于大金字塔,他的向导对他说有10万人(每3个月就换新的劳动力)花了10年时间,才仅仅建成了通向金字塔的砌道;修建砌道则是方便从采石场搬运修建金字塔的石块。金字塔本身就修了20年。传播大金字塔是胡夫命令建造的信息的人就是希罗多德。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他没有说。同样地,希罗多德将第二个金字塔归于海夫拉,面积一样大,只不过他将高度降低了40英尺;他还称门卡乌拉也留下了一个金字塔,但是和他的父亲的金字塔相比要小很多”──表明了那就是吉萨的第三个金字塔。
  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记录了他从大金字塔北部的一个开口(藏在一个合页的石块下面)下去,进入金字塔的情形。经过一个很长而狭窄的通道,他到了井口处,井是在基岩上挖的;在他之前,其他希腊和罗马参观者也有同样的经历。
  这个入口的地点在后面的几个世纪里就被人们遗忘了。在820年,当穆斯林首领阿尔·玛沐恩(Al Mamoon)试图进入金字塔时,他雇佣了一支由石匠、铁匠和工程师们组成的队伍,试图将石头钻开并通过地道进入金字塔的核心部分。激励他的因素是科学考察和对宝藏的欲望;因为他通过古代的传说了解到金字塔中有一个秘密的屋子,里面藏有古时候天上的地图和地上的球体,还有不生锈的武器可以弯折而不坏的玻璃
  他们采用给石头加热然后又冷却的方法将石头弄碎,还采用了凿、撞击的方法移除石头,一点一点地前进,然而一无所获。正当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却听到了前方不远处有石头落下的声音,说明了里面有洞穴。在新的动力的刺激下,他们终于凿入了原始的下降通道。从那里往上爬,他们到了把他们挡在外面的那个入口处。从那里往下爬,他们就到了斯特拉波所描述的井;但里面是空的。从井中伸出的一个井状物不知到通往哪里。
  在下降通道里,他们发现了刚才听到落地声的那块石头,它就躺在通道上。那是一块奇怪的三角形石头。当他们检查天花板的时候,才发现那块掉下的石头是用来隐藏一个更大的矩形花岗石板的,石板放置的角度和下降通道的角度一样。那块石板遮住了通往真正的屋子的路吗?可能那儿才是前人从没有到过的地方。
  对于巨大的花岗石,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打也打不碎,搬也搬不动;所以阿尔·玛沐恩就在花岗岩四周打通道。结果是那块花岗岩只是一系列大石板中的一个,花岗岩石板后面又是堵住上升通道的石灰岩石板,石灰岩石板和通道的倾斜角度是完全相同的,26°角(恰好是金字塔外部倾角的一半)。在上升通道的上面有一个水平的通道,通往一个尖顶方屋,房屋的东墙上有一处不同寻常的凹陷;而屋子里面同样什么都没有。但是人们发现屋子非常精确地位于金字塔南北轴线的中间点──至于它的意义,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破解。那个屋子后来被人们命名为皇后之屋;名字是根据浪漫的传说而来的,而不是事实证据。
  在上升通道的顶部有一个长达150英尺的长廊,长廊位置的角度也是26°,它的结构复杂而精确。它是一个渠状的走廊,中间下沉,两边有凸起的坡道。坡道上面平均地凿出了一些矩形的扁口,两边的扁口都正对着对方;墙高18英尺。
  在长廊的末端,一个巨大的石块形成了一个平台。与它齐平的是一条相对较狭窄而且低矮的走廊(只有3.5英尺高),走廊通向一个构造极其复杂的前屋;这个屋子有装备有一个简单的机动操作(拉绳子?),这个操作可以使三面花岗岩墙壁垂直地降下来堵住前进的道路。
  还有一个和前面一个差不多的走廊,它通向一个由红色的花岗石修建的房间,房间的天花板很高;它被称为国王的屋子。里面除了一个无盖的花岗石柜子以外,什么也没有。柜子的尺寸展示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里面也是完全空的。
  这么大一座石山就是为了藏一件空屋子里的空柜子吗?火炬留下的黑迹和斯特拉波的证据表明了之前有人已经来过了。如果在通道中的房间里有什么宝物的话,那么它们应该早就被先来者拿走了。但是当阿尔·玛沐恩的工人进去的时候(第九世纪),上升通道确实是被巨石堵得很紧很紧。金字塔作为国王的坟墓,它们本来的意图就是用来保护国王的木乃伊和他的财宝,防止外人来打扰他的宁静。因此,我们推测当国王的木乃伊被放入棺材后,通道就被堵死了。但是在这个堵塞的通道里,除了一个空的石柜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他统治者、科学家、探险者也陆续进入了大金字塔,他们发现了金字塔内部构造的其他特征──有两个井状建筑。一些学者认为是通风管(是为了谁呢?)而其他学者认为是为了天文观察(又是谁观察呢?)。虽然学者们坚持认为石头柜子就是石棺(因为它恰好可以容下一个人),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大金字塔就是皇室墓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