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谈谈古书法的伪造方法
2014-06-16 | 阅:  转:  |  分享 
  
谈谈古书法的伪造方法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2008-03-2419:01:54

王晓棠

伪造书法作品的现象,历代时有发生。所以在鉴定书法时,既要知道如何是真,也要知道怎样是假。历代伪造人和地方作伪,有着不同的情形,多作了解也是考证的辅助依据。据可靠文献资料记载,我国晋朝时就有张翼摹仿书圣王羲之的书,并且摹仿得十分酷似,几乎乱真。又如宋米芾,《书史》上曾记载他所写的王献之《鹅群贴》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又从别处移来题跋,当时名公巨卿,遍题此贴。上面题字即属是真,贴的本身,其实是米芾所临摹。在鉴定古书法真伪过程中,往往遇到传世的书法作品中存在十分复杂的情况,为了解这此复杂问题,必须分清是非,去伪存真,对伪品用心研究,进行鉴定。做到既要知真,又要知假,如果不能知假,也就难以知真。作为一位书法鉴定工作者,必须对古代书法作品做假的几种方式有所了解。1.模仿即照样画葫芦,模仿可分为当时模仿和后世模仿。正如上面所述,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当时人就有模仿,至于后世模仿者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千多种,其中有的因技术很高,临摹得十分逼真。2.凭空臆造伪作这些伪作者,完全为了牟取暴利,所以不管时代气息,个人风格。这类伪品大多技艺不高,一般较易为被人识被。以一些地区性的伪作居多,如“开封货”、“长沙货”等。3.根据著录及法贴虚造这种伪作方法,作伪者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古代的著名书法作品因诸种原因早已散佚,但仍见于著录。作伪者就凭借著录,想像原件的内容、题跋、款识等,进行造假,并将纸或绢作旧。如果鉴定者水准不高,鉴定时又不留神就易受骗。4.古书法作品补题、添款或换款作伪者利用无款旧作,看其书法作品的时代气息和风格,似像谁就添上谁的款识,以求厚利。换款(或改款)一般的规律将小名家,或无名书家改为大名家,或将晚期的书作改为书家的早期作品,以牟取厚利。但这种补题、添款和换款,因它是后来做的手脚,因此一般字迹浮躁,墨色与原作亦不同,能看出其破绽。5.新书作染旧即把近人或离现在时代较近的书作染旧以仿古人。这些作伪者,也熟知新旧纸、绢的特点和色彩,他们把纸的本色变成鼠灰,绢本色变成麦黄色,然后抛入市场,顿时价格甚高。6.原作与题跋分割作为鉴定书法作品的重要“帮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题跋,历来往往被世人所注目也容易被作伪者作为图利的手段,即将题跋与原作分割开来。其作法是在书法作品尾重新裱上题跋真迹。此种手法,大多用于册页或手卷,往往误认为题跋是真迹,书法作品本身亦为真迹无疑。7.代笔这类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必须区别对待。因为有的书家名扬海外,日常事务又很忙碌。有的从事繁忙的政治活动,有的注重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因此,有名书家就找人代笔,大多是由专人代作。像这类的代笔,大致有几种情况:有的书家为了赢得时间多出成果,找人代笔,自己题款。有的因为疲于应酬,如董其昌就请赵文度代笔,自己书款。有的本人虽非书家而有书家之名,就一贯找人代笔,像这种情况代笔者的书艺水准,要远远超越其主本人。



献花(0)
+1
(本文系大才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