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古城的“双龙”布局 --树军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16


北京列于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是我国古建筑最多的城市。

元、明、清历代的立苑、坛庙、塔寺分布在全城各处,它们各具特色,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大规模建筑北京城始于明代。

明朝建国后,初时定都南京。后来,围绕京城的搬迁,朝廷内部发生许多争议。有人以南京偏于东南隅,不宜控制全国为理由提议都城设在位置居中的西安:有人则以巩固北疆,防范外族袭扰为由,主张迁都北京;还有人以安徽凤阳为太祖故里,有帝王之气,力主迁都凤阳,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政权,是为明成祖,即永乐帝。朱棣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迁都北京。

明代北京是在元大都基础上加以扩建和改建的。自外而内分为都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宫城居中,与皇城和都城层层相套,这是北宋都城东京“罗城”规划的形制,与宋以前宫城居北的布局不同。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于城南加建一道外城,加强城防,并将手工业和商业区纳入城内予以保护。

北京外城东西宽7950米,南北3100米;南面设右安、永安,左安三门,东西两端各设一门,东为广渠门,西为广安门:北面东西两端为东便门和西便门;中间三门即内城的南三门。

内城东西宽6650米,南北5350米;南设宣武、正阳、崇文三门;东西各设两门,东为东直门和朝阳门,西为西直门和阜成门。这些城门设有向外的箭楼和靠内的城楼,以及城墙围合而成的瓮城,其内驻扎军队,是城防的中心。例如,前门是箭楼,正阳门则为城楼。内城在东南和西南和城角处,还建有角楼。

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稍偏南,东西宽2500米,南北长2730米。南开一门为天安门,其南原建有一座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为皇城的前导。皇城以内沿轴线及其两侧的即是宫城,现称为故宫。宫外布置坛庙、禁苑、寺观、衙署、宅邸等建筑和园林。

明清北京城,体现了以宫室为主体的城市规划思想。贯穿这个主规则的是一条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上及两旁建筑前后起伏,左右对称。利用建筑的形体及空间的分配,把所有建筑联系在一起,是北京古建筑的精华所在。

从外城的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向北到了内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一一雄伟的正阳门楼及箭楼。再往北经过皇城正中的天安门、端门,到达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故宫中心的三大殿,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峰的万春亭,止于地安门外的鼓楼和钟楼。

这条中轴线到达钟鼓楼以后,不向北延伸到城根,而是恰到好处地结束了。它这时把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内城的北城楼一一东西对称的安定门和德胜门。

最近,有关专家对北京景山地区的遥感航摄照片进行了研究,发现这里的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貌是一组拟人化的建筑。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兴趣和关注。

地质遥感中心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所拍摄的全北京城鸟瞰照片,翻阅了大量有关史料,相互印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明代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衔山环水,蔚为奇观。

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坛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的九骨龙身,四座角楼好象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似一宝珠。通览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

北京是历史名城,明代北京城建筑的这种“双龙”布局设计,反映了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君权神受的皇权思想。不言而喻,北京乃兴龙之地,封建帝王乃天降龙种,理所当然地成为统治者。但这种神奇的双龙布局设计,究竟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还是天然的巧合,仍是一个谜。

JZHPRESS,悦读九州

本文选摘自《细说北京往事》树军 编著 九州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展示北京迷人的风情画卷,凸现北京辉煌的人文风姿!本书呈现的是北京建都八百都年来,上至皇宫下至民间底层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无奇不有的民间传说,各具特色的社会习俗等,细说113则皇都北京之“谜事”“秘事”“怪事”“婚事”“丧事”“幸事”“憾事”和“耻事”,精心选配珍贵老照片等插图90余幅,无一不令人兴味盎然。本书可读,可藏!


 
老北京——古城的“双龙”布局 - 绿葉 - 来了您呐
 

关于北京城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貌,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话题。有关专家根据北京景山地区的遥感航摄照片,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北京城的整体设计存在了拟人化的理念。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拍摄了全北京城鸟瞰照片,翻阅了大量有关史料,惊奇地发现,北京城的设计建造竟然是“双龙”布局形状。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横山环水,盘踞京城,蔚为奇观。

其中,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为龙吻,金水桥宛若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就好比是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的龙骨龙身,四座角楼仿佛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像一宝珠。纵览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体现出皇家神秘气氛。

这种“双龙”布局设计,反映了封建社会鼓吹的君权神授思想。这一建筑设计不言而喻,北京乃兴龙之地,封建帝王乃天降龙种,理所当然地成为统治者。如今,帝王已去,空留皇城。双龙盘踞的北京城,仍然隐藏着那解不开的谜团。


老北京——古城的“双龙”布局 - 绿葉 - 来了您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