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

 攀登者anly 2014-06-16

龙门阵上个月,与刘建文先生聊天,他说在美国十多年,回来之后恍惚如隔世,国内每个经理都知道德鲁克,每个销售都知道科特勒,学习风气比美国强多了。美国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中国孩子很努力,还会说英语,你再不好好念书,工作都难找。中国给世界发展注入了活力,全球在分享中国的发展,中国也在分享全球的智慧和知识。

 

一 基础理论

科特勒是站在伟人肩膀上的伟人,在科特勒之前的伟人是提出4P营销的杰罗姆·麦卡锡Jerome McCarthy。营销最终都要落实到销售上,具体的销售活动还是4P,学营销不学4P是难以想象的。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他也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在德鲁克之前的伟人有很多,其中最伟大的人物,德鲁克认为是泰勒。学管理不学泰勒,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德鲁克第一个把企业描述成与环境密不可分的综合整体,学习德鲁克,可以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泰勒第一个明确了管理实践的基础活动:任务分析,并由此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原理”,学会任务分析,才算是真正的经理。

如何学习管理,老桑经常用学厨艺来打比方,德鲁克教的是营养学和饮食文化,泰勒教的是如何切菜、炒菜。不学德鲁克,成大师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不学泰勒,那就连厨师都当不成了。建文先生说,国内经理人言必称德鲁克,应该是好事;如果只知德鲁克,不知有泰勒,那就未必是好事了(建文老兄真牛,葵花点穴手直指要害,I服了U!)。

作业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后来出现的全面质量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自我管理团队、流程再造、持续改进、无边界组织,等等一系列的管理实践都是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但是作业管理在现代管理学教材上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为什么呢?因为作业管理出现已经有100多年了,在西方社会,这一部分的管理实践已经沉淀下来,成了常识。就象中国的学校不可能再教人用筷子一样,国外的大学不可能再教作业管理;同时,就象每个来中国的外国人都要学习用筷子一样,中国的每个经理都要学会任务分析。国内的大学接了国际的轨,教材用的也是国外的,任务分析就只能依靠企业培训和自我学习。

二 基础培训

既然任务分析是所有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企业如何把这种培训常规化呢?老桑原来服务过的一家企业,是把这个培训放在了晋升体系当中,规定所有主管在晋升经理之前,必须轮岗到HR做内部流程助理,轮岗周期正常是3个月。在HR指导之下,准经理要学会分析任务、学会编写作业指导书,然后才能晋升为见习经理。

这个制度很重要,可以保证每个经理都知道怎么样进行任务分析,如果上级不了解下属的任务目标和任务流程,他就很难对下属的任务提出实质上的指导;如果经理不了解自己的任务目标和任务流程,他就不容易理解任务的价值,趋向于用经验工作,对任务的理解浮在活动层面,也就很难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实质上的改进。

三 自我学习

如果企业没有作业管理的指导和培训,也可以自己学习,《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在稍微大点的书店就能买到,看完书之后,可以根据书上的方法和原理,对自己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分析和描述,任务描述可能参照ISO9000中的作业指导书,这一类的书也很多。如果能把自己工作中的各项任务都编成外行也看得懂的作业手册,算是掌握了经理的基本功。同时,任务分析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让管理人员跳出自身工作经验,从任务本身的价值、资源、流程和执行动机来分析任务,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才算是职业经理人

看书很重要,看完书后的分析和描述更重要。“学习”是两个词,“学”是学知识和原理,“习”是实践和操作的练习,“学”是为了“习”。学而不习,是纸上谈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