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蒸谷米”成扬州炒饭标准用米

 榆杨 2014-06-16

 

新华报业网  2008-06-22

  新华报业网讯  6月21日,扬州市烹协和中粮集团联合制订的“蒸谷米扬州炒饭标准”正式公布,素有“金裹银”之称的扬州炒饭从此开始启用全新的原料“蒸谷米”,这将解决扬州炒饭过去只能“炒冷饭”的问题。

  扬州市烹协人士介绍,扬州炒饭以粒粒松散、碎金闪烁为最大特点,但是因为扬州炒饭一般采用上等大米,刚煮熟的米饭粘性较大,厨师们常常只能等米饭冷却后再作为原料炒制。而当天推出的“蒸谷米”,刚刚出锅便呈现出粒粒分开的状态,无需冷却便可直接进入炒制过程,大大缩短了炒饭的时间,也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据悉,蒸谷米”又称“半熟米”,与普通米加工工艺不同的是,这种技术首先将稻谷浸泡、蒸煮、干燥,然后再取出谷壳,这样谷壳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和稻谷香味更多地保留在米粒之中,而且还具备出饭率高、储存期长和易消化等特性,且米粒表面黏度很低。

   “蒸谷米扬州炒饭标准”推出后,将作为扬州市2002版扬州炒饭标准的升级版本,进行推广实施。     (张晨)


扬州炒饭在这划出留“洋”的弧线

2014年3月20日 - 中粮金地蒸谷米扬州炒饭文化解码之旅”走进福建扬州炒饭在这划出留“洋”的弧线 “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波涛在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繁华城市,送走一...

 
-------------------------------------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
 
金牌扬州炒饭

金牌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 拥有历史感的民间美食(图)

http://www. 2011年04月01日  新华网

扬州炒饭 拥有历史感的民间美食(图)

扬州炒饭 拥有历史感的民间美食(图)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过历代烹饪高手的逐步创新,揉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 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源汁源味”的特色 ,终于发展成为具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扬州炒饭的名气遍及世界很多国家,据国外来的朋友讲,许多外国人都喜欢吃扬州炒饭,却不知道扬州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的头脑中扬州并不是地名,而误认为是这种炒饭的做法。

扬州炒饭的品种丰富 ,有“金裹银”、“什锦蛋炒饭”及“青菜炒饭”等。

所谓“金裹银”就是在饭粒的外层裹上一层金黄色的鸡蛋 ,其作法是:先将米饭放入锅中翻炒,然后将打散的鸡蛋液均匀地包裹住米饭。经过这样炒制的米饭,其饭粒的外层是金黄色的,里面则是白色的。

什锦蛋炒饭,是扬州炒饭中最典型的品种 ,它有很多配料,常用的有鸡蛋、海参、火腿 、青豆、虾仁、猪里脊肉、香菇、笋、葱花等等。制作时先将鸡蛋炒好,再将其他配料炒熟,加清汤和盐调好味,盛起备用,然后开始炒米饭,米饭要炒得粒粒分明而没有湖斑,最后将炒好的鸡蛋和其它配料倒入一半炒匀,炒匀后盛出三分之二放在盘中,再将剩下的配料与锅中的米饭炒匀,盖在盘中的炒饭上。如此做出的炒饭既漂亮,又有很多配料在上面,真是好吃看得见啊!

扬州炒饭 ¥12

扬州炒饭
 

“中粮金地蒸谷米扬州炒饭文化解码之旅”走进开封 2008/10/10 

  开封第一楼的扬州炒饭。
  清明上河园内的漕运船。

  扬州网讯 (王晖军 陈跃 文/图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开封旁的汴水,扬州南的瓜洲,一条古运河让扬州、开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语对望。

  无论是仓颉在开封城北造字的传说,还是包拯的开封府、天波府的杨家将、《清明上河图》……这一切,都让我们对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充满了向往。

  历史长河中的无语对望

  “中粮金地蒸谷米扬州炒饭文化解码之旅”的采访车从洛阳穿行开封,进入一道古代城门——大梁门,开封到了。

  隋灭陈完成中国统一,继隋炀帝杨广即位,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物资为中央政府掌握,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这样,以首都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水运大动脉形成。

  北宋时期,首都在开封,洛阳为西京。开封盛极一时。元代以后,国都变迁到北京。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航运的目标也转到了北京,元代便对大运河进行了裁弯取直的大改道,缩短航运里程900公里,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而作为国家“交公粮”通往洛阳、开封的漕运逐渐衰退,被运河边缘化的宿命帽子戴到了开封城的头上。

  在开封寻觅运河文化产物扬州炒饭的历史遗踪时,我们对这两座城市间的文化凝望有了新发现。

  雄踞扬州(邗城)的吴王夫差和建都大梁(开封)的梁惠王,一同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吴王夫差开挖的200余公里的邗沟成为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条人工河流,这也成了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梁惠王则在夫差开挖邗沟121年后,将魏国都城移至大梁,并开挖鸿沟,将黄河水引入中牟的蒲田泽直至大梁城北,继而折向东南至淮阳入颍水注入淮河。另从大梁城引水东行经丹水(后改名汴水)过徐州会泗水再入淮河,它把黄河与淮河连在了一起,3条支干相加连绵1000多公里。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鸿沟的作用是“通渠三江五湖”。

  两座城市何其相似:开邗沟后,便是筑邗城,开始了扬州的繁华梦;而大梁城借鸿沟便利,聚集了南来北往的人才,来往贸易兴旺,一时富甲中原,是当时中国少有的大城市。魏国也以霸主姿态出现,那一时期中原宋、鲁、卫、韩等十几个诸侯国的首脑常到大梁来开“峰会”,连著名学者孟子也专程赶到大梁,对梁惠王宣讲强世的道理,想以魏国的盛势来推广儒家的思想。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以鸿沟水淹开封城,开封自此衰落,只是一个小县城的建制。开封艺术博物馆馆长韩顺发介绍说,到隋炀帝开挖运河,开封的地理位置再显其重要,由小县城一跃成为州府。汴河之便利更让后来者往来流连:李白、高适、杜甫均在此留下无数诗篇。

  开封餐桌洋溢淮扬风情

  两座城市的相似,表现在生活细节上,于是在餐桌上有了更好的佐证。

  开封临黄河、汴水,又被誉为“北方的水城”,水产品十分丰富,这种地理位置与水网密布的扬州十分相像。

  在开封百年老字号“第一楼”的餐桌上,我们看到了牛肉、拌豆腐、白斩鸡、盐水花生、清蒸鱼、红烧鸡等菜肴,当然也有扬州炒饭,与淮扬菜并无二致。“选料水产品居多,与淮扬菜一样的炒、蒸、烧、煎、炖。吃着开封著名的灌汤包,众人念叨的口诀居然与扬州一模一样: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同行的《扬州三把刀》丛书作者、文化学者王资鑫比较之后说,两地菜肴相似率在90%以上。假如一定要说出一点区别的话,那就是,淮扬菜以清淡为主,而开封菜则是“五味调和”,不重荤、不重辣、不重咸,它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开封虽在河南省,却少有豫菜的影子,较之洛阳,历史上同为东西京,洛阳最著名的是“水席”,主要只有“煮”一种烹饪手段,而开封却丰富丰满得多。

  开封居运河要冲,又贵为北宋都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前开封的烹饪技法只有十多种,到了宋代,烹饪技法达三十多种,有记载的名菜达208道,“黄河鲤鱼美,以开封为最”。开封城内有正店(大规模的饭店)72家。

  中国烹饪大师、豫菜大师王国君介绍说,开封的狮子头与扬州的狮子头从造型到口味都是一样的。许多菜都有一点糖醋味,两地颇为相似。王国君说起一件趣事,有一次国家领导人在开封东京饭店吃饭,问饭店负责人,“你们用的是扬州师傅呀?”可见两地菜口味接近。

  在开封,我们寻踪的视野逐渐清晰起来,扬州、开封的市民,都把生活与文化联系在了一起,以对待文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从清明上河园内的勾栏瓦肆,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扬州的教场生活,当然也有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的

  开封三猜想

  我们沿运河各城市一路走来发现,如果说由于地域、粮食种植结构和生活习惯原因,使得扬州炒饭在各地的发展历程及际遇有着巨大的差别的话,那么在开封,扬州炒饭在这里仿佛是享受着一种天然港湾般的拥抱。

  北宋时期,开封是首都,但与洛阳并称为东京、西京。有一个现象让我们关注:在开封,我们访问了文化与烹饪界的学者,他们均称没有发现过“碎金饭”的记载和说法。

  一路行来,比较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洛阳等地饮食,其口味和制作工艺与淮扬菜大相径庭,不过在开封,却是“自古南食北面荟萃”,可以说是吃米饭和吃面食各占一半。谈到开封的粮食种植,王国君说,开封北门外就有水稻种植,西北方向有一个乡镇就因种水稻而闻名,政府建制命名为水稻乡。开封民间一直有“炒米”这道饭菜,也就是葱炒饭或鸡蛋炒饭。

  王国君还向我们谈到,开封有一家百年老店,名叫“又一新”,就是扬州人开的,可以想象,其中必有扬州炒饭。民国年间开封又有扬州会馆,扬州的三把刀服务业如修脚、理发、厨师自此就在开封流布开来。扬州炒饭在开封认知度较高,一般小店只做鸡蛋炒饭,只有进了高档的馆子,才叫做扬州炒饭。实际上,扬州炒饭在开封已是一种极上档次的主食。

  由是,文化学者王资鑫在与开封的多名学者进行交流碰撞后,提出了扬州炒饭在开封的三个猜想,描画出扬州炒饭的三条路径:

  ——“碎金饭”可能最早形成于杨广“扬州总管”任上,后来发展于洛阳宫廷,但传播也止步于宫廷,除了跟随隋炀帝又来到扬州,并使之成名于世;因此开封虽在运河沿线,却没有成为“碎金饭”的传递通道。

  ——作为运河沿线城市,开封同样受繁华漕运影响,民间版的扬州炒饭,以朴素和方便,溯流而上,影响开封,所以民间早有“炒米”。

  ——以扬州命名的炒饭登陆开封,并成为一种高档餐饮的象征,这个时间段可能只有数百年的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