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此“女德”

 tuzididie 2014-06-17

 一个9岁的小女孩,被母亲送到一个“女德国学班”,四个月后,当母亲再见到她,她已被“老师”打得遍体鳞伤。医院经过会诊得出结论,女孩全身多发软组织损伤,锁骨和肋骨曾经骨折,手脚骨头有劈裂伤,营养状况特别差。身体的伤痛可以痊愈,但孩子在精神上受到的刺激,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缓解,毕竟,女孩现在“听到关门的声音都会害怕”。

  女孩的母亲,为何会将女儿交给仅见过两次面的“老师”?她解释说,因为女儿出生于单亲家庭,她希望女儿能修养德行,通过学习国学,日后成为贤妻良母。她钟情“女德教育”,一直没送女儿上学,只是教她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在她的印象中,“老师”热情善良,是个乐于助人的“大善人”。后来她才发现,“老师”开“国学班”很可能就是为了骗取捐赠,而女儿成了道具。

  女孩遭到虐待,除了直接加害者,她的母亲显然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将女儿托付他人,四个月后才发现女儿状况,这是一种失职。更不要说适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

  这名母亲,或许人生坎坷,所以不愿女儿重复自己的道路。然而,她所求助的对象,不管是所谓“女德教育”还是那个“女德国学班”,都不可能给她和她的女儿指明幸福的方向,即便没有虐待。

  那个“女德国学班”是“学”什么的?从这名母亲的目的,让女儿成为“贤妻良母”,就可以想见。微博上的@新媒体女性曾发布一份追踪手记,详细记录了一个“女德国学班”灌输给学员的内容,无非是维护传统的男女分工秩序,要求女性遵循所谓“妇德女道”,比如“男人谈大事,女人不能插嘴”,控诉离婚、不育以及想做“女强人”的女性,并充斥着对儒释道的误读和肆意发挥。实际上,就是将女性遇到的挫折与不幸统统归咎于女性自身。

  在一个讲求性别平等、女性独立的时代,这些听起来是不是“天雷滚滚”?然而,那名母亲,或许正是相信这样的“教育”可以带给女儿幸福。或许,远不止她一人这样相信。想到这里,就觉得心情沉重。

 

郁晶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