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欧阳询小楷《虞恭公墓志》

 率我真 2014-06-17

"唐·欧阳询小楷《虞恭公墓志》"

上图为欧阳询小楷《虞恭公墓志》局部

《虞恭公墓志》全称《大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墓志》。志主温公,名彦博,故又称《温彦博墓志》。镌刻于贞观十年十月廿二日(公元636年)。由八十高龄的欧阳询亲笔撰文并书写。

《虞恭公墓志》与次年所立《虞恭公碑》,可称为欧阳询晚年杰作之姐妹篇,不同的是碑字为中楷,墓志为小楷。

《虞恭公墓志》,全志有1.5厘米清晰正方界格。志文共36行,每行满32字。除去空格和蚀字,可辨之字共千余个。篇末落款“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撰并书”。

欧阳询楷书风格独具,犹以小楷最为擅长。据《金石略》记载:至宋代欧阳询存世碑刻有23件,现今已寥若晨星,特别是他的小楷作品,已无第二件无争议的作品传世。此小楷精品《虞恭公墓志》是件传世有据的力作。宋代赵希鹄著《洞天清禄集》中就有“此志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的记载。且历代书学界对其评价极高。清康熙时杨宾在《大瓢偶笔》一书中写道:“《虞恭公墓志》,字小如指顶大,与传世之右军所书《东方像赞》相似,而方厚深厚则过之”。“学楷者得此,则右军行世小楷可废”云云。一位大书家几乎同时为同一墓主留下一墓两刻石,且为时值八旬翁欧阳询一人所撰,极为罕见。它不仅为今天研究欧阳询书法提供了一件极其珍贵的实物,而且还以确凿的依据,改写了书学史上认为中唐以前无书法大家撰书墓志的结论。

此志石出于欧阳询“人书俱老”、书艺炉火纯青之时,因此全志平整、端庄、雅静。笔画金刀切玉,全篇尽无一懈笔。尤其珍贵的是志石下半篇,少有蚀损,行笔饱满丰润。锋颖如新,好似新刻。通篇读过,虽为小楷,依然神采逼人,欧书之劲拔与清峻、端肃和静穆跃然眼前,是欧阳询存世碑刻中字口保存较好,最能体现欧楷原状和神韵的范本。此拓片为本色麻纸精拓,纸质厚实且粗而能匀,志文篇末无“程澄心堂”四字,断为较早期拓本无疑,今藏海宁吴氏天乐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