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读书之旅(作者:王文鹏)

 绍宜 2014-06-17

最早看的书,现在想来应该是父亲给我买的连环画,现在把小人书叫连环画,实际上我感觉不是很准确,当时有一种大画报性质的书,我还记得版面很大,像报纸似的,当时我的概念里这才是连环画。上面当时有林冲发配,鲁智深救他的那一段故事,我印象很深刻。后来是小人书,我现在发现那时候看的都是武打的,现在有的叫武侠。武打这个概念对我更有亲切感。小人书中的《丁丁历险记》对我很有影响,另外《螳螂拳》《萍踪侠影》《瓦岗寨》《黑龙谷劫镖》《南拳王》《书剑恩仇录》《海灯法师》都对我影响很大。我还记得《螳螂拳》是舅舅让我去小卖部买的,当时《海灯法师》电视剧正热播,舅舅正准备高考。现在想想,武侠情结最早是那时候形成的。那时候都是在小卖部几分钱买一本小人书,或者是长辈送书,《丁丁历险记》和《扬·比比扬历险记》都是我在天津的堂哥送的。

我儿时读的那些连环画,它们的价值不仅仅是值多少钱可以衡量的了,更多的是承载了我的童年,它们更像是我的伙伴。它们如果丢了,我的童年也就再也找不到了。当我看到有些连环画上自己当时歪歪扭扭画的画时,不禁想我那时候还画过这个呢。一本书一个回忆。还有一些书是不知道怎么着就丢了,比如《扬·比比扬历险记》。我现在有时候做梦还会想这本书到底在哪里呢,印象里是一直在老家的箱子底的。

初中的时候,我在镇上上学,学校旁边有个图书馆,可以借书,我当时借了很多书看。当时有一套缩印本的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名著。开本很小很别致,有黑白插图,现在想来那个插图必是大家手笔。《三国演义》、《堂吉诃德》等书都是那时读的,当时读到赵高,感觉一开始他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后来又会那么狠。《三国演义》那本书当时我都不想还了,就喜欢到那个程度,到最后还是还了,因为一次只能借两本,看完了才能换。这个时候的阅读对我基本上属于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启蒙期,那些书一下子打开了我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让我震撼的书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当时是高中班长张丽推荐给我的书,后来他的书我一本不落的全部读过,直到《行者无疆》之后才不再读他的书。我当时写文章都是他的那种气质,当时管那叫“大散文”。当时高中同学夏丽丽给我看过一本张扬老师的《第二次握手》,我看到“暮色苍茫”那一章时,真就一切暮色苍茫了。当时高中毕业了,就把书还给了她,这个同学以后和这本书我就再也没见过。她推荐给我的另一本对我终生产生影响的书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当时最早在《读者》上看到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我还说看这个名字,村上的春树。我以后看的所有爱情小说,没有一本可以超越《挪威的森林》。对书中直子和渡边一直走一直走那段特别有印象,我想我们都是那么一直走,但并不一定有谁陪。直子摸发髻的那个时刻当时就触动了我和刘鹏。刘鹏当时是我的文友,他喜欢贾平凹,我当时不知道贾平凹的好,到了大学了反而喜欢起贾平凹的书来,读了《高老庄》《秦腔》等一系列小说后,还是最喜欢他的80年代写的散文,很性灵,很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你发现他早就活开了,活明白了!

还有一些书是特别有故事的,比如王度庐先生的《鹤惊昆仑》,当时那是父亲的书,我印象里父亲看过的武侠好像就只有这本,当时这个书有上下两本。因为我上课看,被老师给没收了,当时我看了上部就震撼了,下部一直没有看。后来这书也把老师给震撼了,就一直没还我。还有一些书当时小不懂书,给撕着玩了,模糊地记得的有绣像本的《西厢记》和唐朝的一本历书。历书上画满了图,有八卦,城的轮廓图等。《呼延庆上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当时在老家土炕上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书。《呼延庆上坟》不知道怎么就丢了,伤心了好一阵,这是对我的英雄情结形成有一定影响的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第三章冬妮亚看书和在池塘遇到保尔的场景,我终生难忘,一直感觉是保尔有点太阶级了,因此葬送了爱情。冬妮亚当时则成为我心中完美的女孩形象。

大学的时候,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读过的人更多了,外国文学的大家有:博尔赫斯、卡夫卡、福克纳、马尔克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米兰·昆德拉、加缪、萨特、凯鲁亚克、伍尔夫、塞林格、毛姆。博尔赫斯是小说大家,文本就是迷宫,本人也是神一般的作家;卡夫卡是现代主义的杰出人物,他的阴郁气质让人无法解脱,《城堡》是我最喜欢的文本;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不同视角的叙述方式,让我对写作的叙述有了全新的认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我看到的无与伦比的神话,文学上这叫“魔幻现实主义”,余华、莫言、马原这批人都受这些南美作家的影响很大。陀思妥耶夫斯基精妙的文本结构和悲悯情怀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喜欢,《罪与罚》《被伤害与被侮辱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作品;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创造了“萝莉”这个词,至今这个词也是个热门词;米兰·昆德拉早就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诺贝尔文学奖不给他,反而是诺贝尔奖本身的损失和疏漏;加缪的《异乡人》是荒诞主义的杰出代表,荒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到今日都符合;萨特的《厌恶》(一译《恶心》)是他的以人为本的存在主义在文学的一种表现;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开拓了一种“公路小说”的新的文体,也为美国一个时代找到了注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是我们人生未到达状态的准确描述,至今我都感觉我们都是那个未到达灯塔的人;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虽然没有大的文学造诣,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文本,在来到北京后,他逝世那年,我还专门去北京的麦田书店里读书纪念他;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一种翻译是《人性的枷锁》,这个书我一直想读,一直想知道人性的枷锁在哪里,也想知道哪种翻译更精确。

大学的时候,我现当代文学学得最好,读完的书很多,反复读的也不少,王小波的书是反复读的,每次读都会感觉这个家伙真是个天才!另外贾平凹、莫言、王安忆、池莉都算很棒的地域作家,说地域作家不是说限制,而是说他们有自己扎根的文化土壤。贾平凹有商州;莫言有高密;王安忆有上海;池莉有武汉。除此之外,陕西这片土地还有路遥、陈忠实是我认可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白鹿原》是可写入文学史的作品;余华的作品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真实和暴力。

现代文学中,周作人的小品文是最有学养的,明清小品文对他影响很大;林语堂是最懂生活的,他的文学对国外影响深远,他让世界了解一个有趣有境界的中国,对输出中国文化,他首屈一指;胡适是最广博的,什么都懂,他是真正的博士型文学大家;老舍的幽默和平白的韵口是别人学也学不来的。女作家中,现代的张爱玲的文字是小资的,容易中毒;当代的三毛的本事是把挺苦的事情写的那么美,有心就有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