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海墓碑

 学习快乐 2014-06-17

刘海墓碑和墓志铭,是了解蒙元时代泰西社会的一把钥匙。把历史文化原貌呈现出来,有助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

刘海墓位于肥城市石横镇前衡鱼村西南 1千米处。此地在墓主刘海时代属于平阴,到立墓碑的时候就改属肥城了。因为行政区划变迁,墓地现又属于平阴县店子乡邱林村地界。邱家林合村100多户,大都是衡鱼邱姓,1948年春由肥城七区划归平阴县。刘海墓碑已经成为平阴肥、城两地共同的文化财富。

刘海墓碑额一面为竖排两行正书“宗派之图”,一面为竖排两行篆字“故都统刘公墓志铭”。碑额篆字很有艺术价值。宗派之图的内容不详,应该是本地区最早的家族世系碑谱之一。碑文名《故都统刘公墓志铭》,署为“元大德二年(1298)十二月望日,奉训大夫、孟州知州前集贤待制杨遇撰并篆额,承事郎、前济宁路肥城县尹兼管本县诸军奥鲁兼劝农事段继祖书丹。”

现在墓碑已经被半掩埋于地下,半截雕龙碑额露于地面。碑宽0.8米,厚0.2米,地面上2米,地下尚有3米左右。从明露的碑段可以推知墓碑整体巍峨高大。碑额交缠二龙戏珠双面,龙头在两侧向下,风格粗犷雄浑。据当地村民介绍,墓周围地下埋有2个石马、2个石人。刘海墓如此高度规格,令人肃然;碑刻如此强悍的气势,令人震撼。地方文史人员曾挖掘3米多深,仅找到1个石人和龟驼碑。光绪《肥城县志·古迹》认为:“碑云祔衣冠于县东之先茔,当更有刘江墓。然不可指。”从刘海墓志可以知道,另有刘源墓碑记录他前后的功业赏赐,碑志未见出土,找到的所谓龟驼碑也许就是刘源墓碑。从地层高度变化可以勘探本地地质变迁史。

据参与考证的石横文史专家王庆吉先生说,当时曾制作墓志铭的三件拓片,在石横的两件不知道具体先存放处,另一件在泰安。现在的研究只利用抄件和网友照片,整理的抄件有几处对史实考证又关键作用的字句存在疑义。

刘海在旧县志和当代文史资料中,误为刘东海和刘海东,对其时代断定也有不同说法。光绪17年(1891)《肥城县志·古迹》称为“刘东海墓”,光绪34年(1908)《肥城县乡土志》卷七《古迹》也称“刘东海墓”,与其墓志铭上的记载不一致。《县志》据墓碑考证“东海盖金元之际阵亡者,墓则设衣冠之葬也。”又称:“东海之父江,辽时为本县令,则似非此地人。碑云祔衣冠于县东之先茔,当更有刘江墓。然不可指。按肥城在宋在金皆为平阴地,属辽无考,至本县人为县令,则当时恒有之,严实亦为长清令也。”则时间难以对称,刘江任辽朝(1126止)平阴县令,其孙子1293年70岁,似乎不可能。《石横镇志·人物传略·刘海东》称刘海东(1088~1125)为北宋抗金英雄。《泰安三千年人物传·武将传·刘海东》基本沿袭了这个说法。肥城人大于树军以《刘海率部抗金兵》为题对刘海墓志做了研究。

刘海家族人物命名值得玩味。刘海父亲名江,儿子名源,都是水字旁。而抄本碑刻文字刘源落款元,可能录入有错。刘海这个名字,是道教八仙全真道派尊北五祖刘海蟾的俗称。刘海是喜剧色彩很浓的财神和送子神,当今刘海砍樵的主角就是他。这样的取名方式,也是时代风俗变迁的证据。历史上辽进士刘海本名刘操,字昭远,又字宗成、玄(或元)英,居燕山一带,后出家修道,号海蟾子,称为刘海蟾。传说中的五代时人刘海,仕燕王为相,后学道成仙,形象是个福神仙童,前额垂着整齐短发,手舞串钱骑在金蟾上。元世祖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明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刘海为明《列仙全传》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中,位置被张果老顶替,但在所谓下八仙中还有刘海。

元朝对民间墓葬、祭祀和碑刻有严格规定。《元史·刑法志·禁令》载:“诸民间丧葬,以纸为屋室,金银为马,杂彩衣服帷帐者,悉禁之。诸坟墓以砖瓦为屋其上者,禁之。诸家庙春秋祭祀,辄用公服行礼者,禁之。诸民间祖宗神主,称皇字者,禁之。诸小民房屋,安置鹅项衔脊,有鳞爪瓦兽者,笞三十七,陶人二十七。诸职官居见任,虽有善政,不许立碑,已立而犯赃污者毁之,无治状以虚誉立碑者毁之。”刘海墓碑如此尊崇,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其实,泰安肥城新泰范围内,也就是广义的泰山前汶水北汶阳一带,有很多元朝时武人碑,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难以看到了。如肥城西北部刘海碑之外,南部边院镇王家堂南仇之间也有同时的类似墓碑。民国《重修泰安县志》:“赵君先茔,西南七十里南仇庄,赵荣父,武略将军,元人,子暄荫,补北仇寨巡检、县尉。大德五年(1301)碑。”泰安新闻出版局《边院镇志》载:“赵君先茔,王家堂村东半里许。” 传说此墓翁仲森立,规模也不小。

《泰安县志》所载的元朝墓碑很多。《重修泰安县志》载:原先属于泰安,今在新泰市禹村镇沈村西的朱玉墓,有大德四年(1300)碑;还有泰安岱岳区一带的有严谨墓,位于泰安城东六十里埠前村,杜仁杰撰墓碑,当早于大德之前; “赵恭墓,栾任五埠庄前,元末。”栾任和五埠庄在肥城市孙伯镇境内。这几个墓碑都有武人背景。

孙伯镇庄头村武氏家族也是发迹于此时,元代大德年间,始祖武圃封为武义将军,征西副元帅。武氏家族二世至八世中另有十人被封为将军:二世四子武安,元大德年袭封武义将军,征西副元帅;三世武仙,宪宗时封宣武将军;武深,大德年封显武将军;四世武元,至元年间敕封宣武将军;武仙次子武全,授武信骑尉;武进,大德年封显武将军;五世武进次子武国贞,封显武将军,征西副元帅,川西万户总管;六世武祥,封武略将军,河南副元帅;七世武士英,授怀远将军,季阳翼指挥使。这个家族是武氏后代从宁阳迁来的。

本地元朝的武人碑刻和宋朝的文人官僚碑志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碑石树立时间都在1300年前后,都是军人后裔的为祖辈与父辈立碑。当然后世以至现在的风俗都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些墓碑主人的出身多微贱,并非世家大族,官职并不高。但是墓碑高大,雕饰精美,超越一般形制。这些军人出身的武官树立家族墓碑的,或许是当时朝廷的特许,也和当时的社会氛围有关。武人吃香,相应地文人就成为臭老九了,所以泰肥一带难见元朝文职官员墓碑。

泰山下的武人官吏墓碑,集中在大德年间的时间段,不是偶然。蒙古时期南侵到黄河一线后,主要精力转向西征,一直征战到欧洲,攻击高丽只是蒙古军队征战的小插曲。元朝建立后,西域属于不在大都元朝廷直接控制范围内的藩属,军队主要是南征。这种南征在1279年灭亡南宋后并没有停止。1274年、1282年两次伐日本,1277年、1283年征缅甸,1282年侵占婆,1285年、1288年大战越南,1293年侵入爪哇。由于多次失败,其后穷兵黩武的元朝统治者才消停一些。这也正是泰安肥城一带武将出身碑刻的树立时间。

也正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才有东平严实手下出身的宋子贞裁武兴文的举措。《元史·宋子贞传》记载:

宋子贞在严实部为详议官,兼提举学校。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见周给,且荐用之。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辈于羁旅,与之同列。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材多于他镇。太宗七年(1235),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掊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墯,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每季程试,必亲临之。齐鲁儒风,为之一变。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沿袭的:蒙古以宋子贞为东平行台右司郎中。子贞,长子人也,先在严实幕府,为详议官。时蒙古略定中原,诸事草创,实建行台,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掊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典户,谓之乡寨,擅其赋税,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

实际上,宋子贞对豪强武人的裁制,有利于政令统一财税集中,武人的社会地位却并没有降低。由后世遗存的墓碑可以见证这一点。

附录:历史文献

光绪17年(1891)凌绂曾《肥城县志·古迹》:

刘东海墓。旧志墓在衡鱼村。据墓碑,东海盖金元之际阵亡者,墓则设衣冠之葬也。东海之父江,辽时为本县令,则似非此地人。碑云祔衣冠于县东之先茔,当更有刘江墓。然不可指。按肥城在宋在金皆为平阴地,属辽无考,至本县人为县令,则当时恒有之,严实亦为长清令也。

光绪34年(1908)《肥城县乡土志》卷七《古迹》:刘东海墓在衡鱼村。据碑盖金元之际阵亡者,墓则设衣冠之葬也。”

《石横镇志·人物传略·刘海东》(王庆吉、韩吉庚主编,方志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刘海东(1088~1125)北宋抗金英雄,前衡鱼村人。颇有谋略、处事谨慎。成年之时,正值金兵入侵,骚扰百姓,天下大乱。刘海东学练武术,被招聘为平阴都统 (当时衡鱼属平阴县) 。就职之后,招兵买马,操演军队。因赏罚严明,军纪井然。刘奉命带兵北上,与金人遇于黄龙岗一带。他带将士奋勇杀敌,大破金兵。在战场上,他身经数战,屡建功劳。后在1125年一次激战中,刘海东杀敌数名,自己亦多处受伤。因敌众我寡,未能突围,牺牲于乱军之中,时年37岁。

《泰安三千年人物传·武将传·刘海东》(泰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山东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

刘海东(1088-1125) ,郓州平阴县衡渔村(今肥城市石横镇前衡渔村)人。北宋末抗金英雄。刘海东颇有谋略、处事谨慎。成年之时,正值金兵入侵,骚扰百姓,天下大乱。刘海东学练武术,聘为平阴都统。就职后,招兵买马,操演军队,赏罚严明,军纪井然。刘奉命带兵北上,与金人遇于黄龙岗一带。他带将士奋勇杀敌,大破金兵。在战场上,他身经数战,屡建功劳。后在1125年一次激战中,刘海东杀敌数名,自己亦多处受伤。因敌众我寡,牺牲于乱军之中。

2013-4-2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