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初读到的叶芝的诗:《基督重临》

 老吴图书室771 2014-06-17

  最初读到的叶芝的诗:《基督重临》

 

 

前记:换一张叶芝的照片,感觉这张才是我熟悉的。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
    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
    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
    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
    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无疑神的启示就要显灵,
    无疑基督就将重临。
    基督重临!这几个字还未出口,
    刺眼的是从大记忆来的巨兽:
    荒漠中,人首狮身的形体,
    如太阳般漠然而无情地相觑,
    慢慢挪动腿,它的四周一圈圈,
    沙漠上愤怒的鸟群阴影飞旋。
    黑暗又下降了,如今我明白
    二十个世纪的沉沉昏睡,
    在转动的摇篮里做起了恼人的恶梦,
    何种狂兽,终于等到了时辰,
    懒洋洋地倒向圣地来投生?(袁可嘉译)

这首名为《基督重临》的诗,一直在敲打我的灵魂。尤其是我在《外国文艺》杂志上读了叶芝的名篇《驶向拜占庭》之后。《驶向拜占庭》里有一句诗,非常值得玩味,尽管它是那样的普通:“那里不是老年人待的地方”。一句话就把拜占庭这个叶芝无限向往的地方说清楚了,而拜占庭这个地名此后也一直跟随了我的记忆,直到我那年真的路过了伊斯坦布尔(当年的拜占庭,一个繁华的帝国的首都)。因为那里到处都是的城堡和雄伟的教堂圆顶,使人依稀看到了当年的气概。而从空中俯看下去,它又隔着一条博斯布鲁斯海峡,海水在阳光下湛蓝地闪着光,船儿在海面上游弋,我仿佛真的到达了一个理想的国度。

可是《基督重临》却是一首褒贬现实的诗歌力作。它的字里行间所显示的强度,以及强度里所展示的巨大的抒情性,完全体现了叶芝诗艺的娴熟和高超。它所描写的其实是整个世界(或者说是欧洲),它的开头就是奇异的象征: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
    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

向外扩张的旋体是什么,作者没有说;而猎鹰是什么主人是什么,依然没有说。可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种向我们逼近的紧张,那种几乎失控的场面。这里所运用的抽象的具象的手法,就像赵无极绘画在表现宇宙时的模糊的清晰。我以为旋体二字运用得十分得当,再没有什么比这个莫名的词汇更准确的了。而“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也是这样,十分形象,这是一种悲剧即将出现的铺垫。

而第三句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这不是分崩离析的世界又是什么?原来那种向外的扩张是四散而去,是无法把握的场面。就像一个陀螺,就要旋转到头。“再也保不住中心”则是一种哀叹,原来的秩序、准则都将失去效用。所以,接下来的句子就更具体了:

 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
    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
    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
    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血色迷糊的潮流是什么,纯真的礼仪是什么,作者还是没有说,可我们真真切切地都感受到了。作为一首杰出的政论诗,作者毫不掩饰地写道:

无疑神的启示就要显灵,
    无疑基督就将重临。

据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的《外国现代派诗集》介绍,“根据基督教传说,基督将在世界末日重临人间主持审判。叶芝认为古希腊罗马传下来的西方文明今天已接近毁灭时期,两百年内即将出现一种粗野狂暴的反文明,作为走向另一种贵族文明的过渡。”因此基督就将重临。

那么,按照一般的逻辑,应该是基督重临后的景象了?可是叶芝的思想并不在这里。他依然在铺写那种不可救药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居然一直贯穿了整个二十个世纪:

基督重临!这几个字还未出口,
    刺眼的是从大记忆来的巨兽:
    荒漠中,人首狮身的形体,
    如太阳般漠然而无情地相觑,
    慢慢挪动腿,它的四周一圈圈,
    沙漠上愤怒的鸟群阴影飞旋。
    黑暗又下降了,如今我明白
    二十个世纪的沉沉昏睡,
    在转动的摇篮里做起了恼人的恶梦,
    何种狂兽,终于等到了时辰,
    懒洋洋地倒向圣地来投生?

依然是具体的抽象,气势雄伟地描写了这种大记忆中的过程和景象。巨兽、荒漠、人首狮身的形体、沙漠上愤怒的鸟群、黑暗这些原本无所指的概念和词汇,突然之间有了着落,那就是:“二十个世纪的沉沉昏睡,/在转动的摇篮里做起了恼人的恶梦”。作者在一片无望中,情不自禁地询问道:“何种狂兽,终于等到了时辰,/懒洋洋地倒向圣地来投生?”依我的理解,这依然是基督重临前的景象。何种狂兽这几个字,表明作者对这个世界依然不是那么信任,依然不相信基督就要重临。

这是一首居高临下的诗歌。这个横跨千年的题材,居然被叶芝的几十行诗就写尽了。其雄辩的、政论式的写法,实在是随意之极又精心构想,该诗的无所指的象征,概括了一切,令人回味无穷。你不能因此说这位诗人是思想家,可他的这首诗确实大于思想。而从内在逻辑来讲,因为一切都四散了,无望了,所以他要“驶向拜占庭”。这两首诗就像是天生的双子星座,互相闪耀。而我这几十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无疑就是“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每当看到世界上发生那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我总是想起这两个句子。是的,有时是无端想起。

这也是一首神秘的诗歌。以往人们以为说起神秘就无可解释,其实不是,因为这首诗如此明白,简直是明白如话。可是明白如话有时更能显示诗艺的高超,如这首诗始终保持了一种神秘的、令人心狂意迷的氛围。

                2010、1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