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分数 10 10 10 20 25 15 1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A.教育的客体B.教育的主体
C.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D.既不是教育的客体,也不是教育的主体
2.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B.《学记》C.《论语》D.《普通教育学》
3.以下不属于杜威的教育观念的是()。
A.教育即生活B.以儿童为中心C..以书本为中心D.从做中学
4.()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孟子B.裴斯泰洛齐C.涂尔干D.卢梭
5.()提出集体教育过程应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原则。
A.苏霍姆林斯基B.马卡连柯C.班杜拉D.凯洛夫
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始,知、情、意、依次进行B.以情开始,情、知、意、行依次开始
C.以意开始,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7.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A.伊拉斯谟B.蒙台梭利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8.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
A.B.C.D.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10.“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句话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A.示范性B.连续性C.创造性D.个体性
二、填空题(共10分,每题1分)
1.1806年_________著《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4._______________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7._______________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8.社会主义社会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信息技术教育、_______________、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部分。
10.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
1.遗传素质决定着个体人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能动的作用。()
3.教育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4.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掌握几种技能。()
5.启发式教育只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或教学方法。()
6.教师劳动的价值是多元的。()
7.教育的言语艺术是最基本的教育艺术。()
8.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说明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
10.教师专业发展是个人主观努力的过程。()
四、名词解释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原则
3.德育
4.形成性评价
5.教学过程
五、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分)
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4.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5.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六.
5.培养人的活动6.教育目的7.课堂教学8.民主平等
9.研究性学习10.教学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教育活动。
2.教育原则:是指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3.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4.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程度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正,及时调节,及时强化。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和时间流程。
五、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分)
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A.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3.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
(2)注意启发诱导,组织学生认真听讲。
(3)讲究语言艺术。
(4)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5.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3)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加强对非正式群体教育。
(5)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6)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