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心理学》押题试卷(二)
2014-06-18 | 阅:  转:  |  分享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分数 20 10 10 20 25 10 5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小学生容易记住电影、电视中反面人物的一言一行,这种识记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

2.考试时一紧张就无法回忆出已经记熟的内容,这是记忆的()差。

A.敏捷性B.持久性C.精确性D.准备性

3.小王刚打完电话,就忘了电话号码,这是记忆中的()。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暂时记忆

4.“一目十行”是指()。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

5.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应激C.热情D.激情

6.学生在考试时由于取得好成绩而欣喜是()的表现。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责任感

7.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坦诚、自信等特征是性格的(a)。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

8.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b)。

A.艾宾浩斯B.马斯洛C.罗杰斯D.斯金纳

9.回答考试中的选择题,主要依靠记忆过程中的(c)。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10.个体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11.俗话所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个性的()。

A.独特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一般性



12.一般人的智商多在()。

A.70以下B.70—89之间C.90—109之间D.110—129之间

13.勤奋、乐于助人、诚实、自信等特征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

14.“智力超常或智能不足”是指能力()的差异。

A.表现早晚B.类型C.范围D.发展水平

15.粘液质的学生易形成()等品质。

A.活泼敏捷善交际B.稳定坚忍不拔C.勇敢坦率热情D.孤僻多愁善感

16.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换

17.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系统与具体化

18.记忆表象具有两个特征,即直观性和()。

A.形象性B.概括性C.创造性D.发散性

19.以语词、概念、判断、推理、公式等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

20.在学校学习中,剖析题目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即确定问题的本质和问题之间的联系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阶段。

A.发现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10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的心理现象是()。

A.意志B.性格C.知觉D.思维

2.作家写小说时在头脑中形成的人物的形象是()。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3.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的特征主要有()。

A.流畅性B.指向性C.变通性D.独创性

4.下列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是()。

A.音乐能力B.记忆力C.思维力D.写作能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智力在一般人口中呈常态曲线式分布。()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

4.“智力超常或智能不足”是指能力表现早晚方面的差异。()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感受性降低了。()

6.性格的理智特征是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中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特征。()

7.进行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8.特殊能力是人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9.按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理论分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第二信号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

10.学校心理辅导就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治疗,正常学生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知觉



2.情感



3.动机



4.从众



5.气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2.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3.影响识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良好情绪的标准







5.意志行动过程中的动机斗争的分类







六、论述题(共10分)

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七、实例分析题(共5分)

用心理学原理分析“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等俗语说明的道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ADBAB6-10CABCC

11-15ACADB16-20AABD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CD2.AD3.ACD4.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

6、(×)7、(√)8、(×)9、(×)10、(×)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动机是维持和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驱力。它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4.从众是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5.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3)刺激物的新异性。(1分)

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有个人的需要、情绪、兴趣、知识经验等。

2.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联系:(1)二者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

(2)二者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别:(1)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2)感觉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3)感觉主要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知觉除了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外,还依赖于人过去的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

3.(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使识记的材料成为人活动的直接对象);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4.(1)能正确反映一定情境和环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要符合年龄特点。

5.(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六、论述题(10分)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能力与知识、技能的本质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能力却是人的一种个性心里特征。

②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的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③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运用是无止境的,而能力的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是紧密相联的。

①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②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3)“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知识,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向能力迁移,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七、实例分析题(共5分)

(答案要点)本题符合能力与性格的关系原理。心理学研究认为,性格对能力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1分)个体优良的性格可以补偿某种能力的不足,又能促进能力的发展。(2分)结合题目说明。(2分)



































1





















献花(0)
+1
(本文系慧善书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