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属于紫檀属的木材种类繁多,但在植物学界中公认的紫檀却只有一种,“檀香紫檀”,俗称“小叶紫檀”。 檀香紫檀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紫檀质地坚硬,色泽从深黑到红工,变幻多样,纹理细密。 紫檀有许多种类,紫檀生长速度缓慢,每100年才长粗3厘米,5年才一年轮,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且树干多弯曲,取材很少,极难得到大直径的木材。边材材质致密紧硬,心材鲜红或橘红色,久露空气后变紫红褐色,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有的黝黑如漆,几乎看不到纹理。 硬度为木材之首,系称“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打磨后,木质极富油感,有犀牛角般润泽,并有细密、漂亮、生动的牛毛纹,其色泽呈深紫或黑紫,深沉、稳重,是非常优良的制作家具、文房用具的材料。 中国从汉代以来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为车舆、乐器、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东汉就见记载。到了明代,由于皇家及王公贵族的喜爱,明代紫檀木家具,做工似粗,却雕琢有神,神志轩昂。 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中国南部采办,后因木料不足,遂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因此储存了许多紫檀木料,因紫檀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经明代采伐几欲殆尽,明末清初,世界上所产紫檀木绝大部分都汇集中国。 清代早期还使用明代的库存,由于中国大量购入使用使得世界上所有小叶紫檀木采伐几乎殆尽,在我国几乎消失绝种,清代中叶以后,库存用完,货源一时中断,后清政府专门下令各级政府凡是发现民间有紫檀木可以动用官银先期购入入库备用,因此,清中叶以后由于稀有名贵,制作家具文房用具就以红木代替紫檀了。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喜欢古典传统家具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紫檀家具变成中产阶级使用、收藏的宠儿。市场需求日盛一日,加上紫檀木即将被列入环保之列,禁止采伐,将步入象牙、犀牛角同样的保护行列。有关国家也严控出口。因此紫檀木的价格迅速攀升,与五年前相比,价格上升了十倍以上,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目前的市场价格已超过二百万每吨。 鉴别小叶紫檀木方法: 最简单方法:用酒精棉球在木头的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也可以从木头上刮下一点木末,浸在酒里,如果屑末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新紫檀浸水后掉色,打上颜色不掉。 鉴别紫檀木,还可以利用对比法,通过感官对比木纹和手感来判断,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总出“五步紫檀鉴别法”。 第一步是“看” 对照紫檀木的纹理特征,仔细察言观色。最好准备不同纹理的两三块正宗紫檀样板,比较着看,看多了就找着识别紫檀纹理的感觉了。 第二步是“掂” 掂一掂紫檀物件,一方面通过掂,看其是否达到紫檀木的重量;另一方面在掂的过程中注意手感。一般来说,掂紫檀物件的数量超过百件,手感就有了。什么是手感?就是长久接触的感性自我认知识别法。 第三步是“闻” 用小刀刮一刮木茬,闻一闻木屑的气味。“檀香紫檀”有淡淡的微香,如果香味过浓或者无香气都可疑。“卢氏黑黄檀”有酸香味,气味比较浓。 第四步是“泡” 用水或白酒泡紫檀的木屑或锯沫。紫檀木屑水渗出液为紫红色,上面有荧光。紫檀木屑用酒精泡过之后可以染布,永不掉色。 第五步是“敲” 用正宗的紫紫檀木块,最好是“紫檀镇尺”,轻轻敲击紫檀物件,听其声音如何?紫檀木的敲击声清脆悦耳,没有杂音。 掌握“看”、“掂”、“闻”、“泡”、“敲”五步紫檀鉴别法需要有个熟悉过程,如果有行家指点,这个过程会大大缩短。 鉴别紫檀有无捷径,其实可说无也可说有。无捷径是说扎扎实实地积累;有捷径就是:勤看、勤掂、勤闻、勤泡、勤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