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曾接受日本《关西华文时报》记者独家专访畅谈范曾学学术研究

 娜视花开 2014-06-19
范曾接受日本《关西华文时报》记者独家专访畅谈范曾学学术研究
 
2006年末,中国国画大师范曾再次访问日本,中国中央电视台摄制组随从拍摄纪录片“范曾”在日本的部分场景。2006年12月19日在京都的皇家饭店国画大师范曾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畅谈了他的人生体验。
首先记者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问:“您能概括出许多人对您复杂的心态吗?”
范曾先生提笔为本报记者写了四个字:“妒恼怨恨。”他解释说:“很多人对我由于嫉妒,从而导致恼怒和怨恨。一些同行急火攻心。从而造成心理的浮躁和不平衡。这些同行缺乏从事艺术的兴奋和快乐的状态。过去伟大文学家鲁迅有‘四两拨千金’的气魄,现在我的很多对手连我的作品都没有好好研究和领会,就无端攻击我。只能是一大堆没有水平的小人物。这些人对艺术没有使命感,对时代没有责任感。”
范曾先生接着铿锵有力地说:“这些小人物只会说我有争议,可是争议的焦点在哪里?是我的学问有争议?还是我的艺术有争议?难道是我的人品有争议?这些小人物拿不出一点能证明我有争议的真实材料。”
记者追问:“对于外界的这些是是非非,您采取什么有效的对策保护自己?”
范曾先生深沉地说:“我采取的对策就是:少接触人和不接触人。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曾经说过:‘认识一个好人是增加一份思念,认识一个坏人是增加一份烦恼。’我不需要思念,也不要怨恨,因为思念和怨恨对于我来说,都是负担。”
记者问:“您是否知道很多人拼命接近您和巴结您的内心目的?”
范曾先生微微笑了,他点头说:“当然知道,都想免费得到我的字和画,说到底是为了钱。这也是当今画坛的最大弊病,那就是从钱眼里看世界。”
记者问:“对于这些弊病,您准备如何回击?”
范曾先生再次提笔写了四个有力的字:“匡正时弊。”范曾解释说:“我少接触人和不接触人,可是我要提笔写论文,用这些论文捍卫艺术的真理。我要做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守望者、捍卫者、拓展者。”
在采访中,范曾先生拜托记者用最辛辣的语言揭露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信任的学生参与贩卖范曾假画的勾当,他说:“有卖我假画的人,让我的学生去鉴定,我的学生蒙消费者说是真画,后来骗局揭穿后这个学生又不承认做过这种事情。”
谈到范曾假画这个话题,记者问:“有没有想到采取什么高科技的手段防止假画的泛滥,比如采取按指纹和利用DNA技术在真画上做个标志?”
范曾先生笑着回答说:“这恐怕不可能,因为还是有人会用高科技来伪造假画的,真正划分假画的办法是看原作者的艺术生命力。我是被别人伪造假画最多的画家,据说有500多万张,可是值得安慰的是我看到所有假画的感染力,都赶不上我的原作。在这里我向你透露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些假画没有我做画时对艺术的兴奋感。”
最后记者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话题:“由于范曾先生博大雄深的功力和学问,会不会出现以专门研究范曾为主的‘范曾学’这个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
范曾先生谦虚地回答说:“这个我不能自己讲,就让历史和社会去判断吧!但是将来出现的‘范曾学‘应该以范氏家族几代人的诗文书画为基础去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