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liuzy56 2014-06-19

普度寺大殿,位于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前巷35号。《东华图志》记载其沿革道:“其址原为明代东苑中之重华宫,南界在今缎库胡同。明末被毁,清顺治初年改建为摄政王多尔衮之睿亲王府。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于喀噶城,二月后追夺王爵,王府上缴。康熙三十三年,缩小规模,将南部改建为缎匹库,北部改建为玛哈噶喇庙,供奉护法神大黑天。乾隆四十年赐名‘普度寺’,正殿名‘慈济殿’,在正殿、山门两侧保留或兴建了行宫院、方丈院、小佛殿及僧寮等。”

现在,普度寺只存留有山门、大殿、方丈院北房三座建筑。它们都坐落在一座高约3米的砖砌高台之上,据《东华图志》记载,这座高台是“明重华宫寝宫部分的基座”。在普度寺现存的建筑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它的大殿——慈济殿。《东华图志》对其介绍道:“正殿建于石须弥座上,但殿身并未占满全座,座之比例及雕刻均有明代特征,可见此座仍是明重华宫寝殿原有台基,后建大殿缩小了规模。殿身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全殿外加周围廊。主殿单檐歇山顶,调大吻,安吻兽,削割瓦绿琉璃剪边;抱厦卷棚歇山顶,绿琉璃瓦黄剪边。全殿廊内砌砖墙,正面、山面开大支窗,下肩饰六方绿琉璃砖。殿内东部隔出二间内室。外檐出檐为三层椽,无斗拱,在柱头雕饰兽面木雕,雀替形式特殊,室内彩画还有不少博古题材,整个建筑具有明显的关外满族宫室特征,可断定此殿是顺治初年新建的王府大殿,抱厦用瓦等级高于主殿,可能是乾隆时新加。抱厦内东南角有一石砌圆坑……北面有石阶可下至坑底。坑口周边有八组石雕图案,雕刻水波神仙怪兽,其用途及雕刻题材尚待考证。但如果抱厦为后建,则此石坑原在室外,其用途可能是满族萨满祭祀的设施。”

普度寺大殿在建国后长期为南池子小学占用,作为教室和仓库使用。山门则成为民居。此外,大殿周边住进了大量居民,私搭乱建了许多平房。不过,据《东华图志》记载:“2002——2003年,政府投资迁出小学和住在寺界以内的186户居民,全面修复了台基、正殿、山门和方丈院北房,其余房屋基址在取得考古资料后回填保护,进行绿化,成为居住小区内的公共活动场所。”2007516日,北京税务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即坐落在普度寺内,普度寺大殿成为这个博物馆的展室。据该年517日的《中国税务报》报道:在普度寺大殿前的广场上,还有“十二座楔形石墩”,“石墩斜面上分别雕刻着12位中西方税收思想代表人物的头像和他们的重要理论”。不过,今年4月我去普度寺大殿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看到这十二个“楔形石墩”,不知道它们跑到哪里去了。而且,作为博物馆展室的普度寺大殿大门紧闭,大殿四周还围着铁栏杆,连台基都上不去,更不要说进入大殿内部了。因此,我对这里的什么“北京税务博物馆”一点印象也没有,如果不是因为要写博文而去上网查资料,我根本不知道普度寺里还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开始我怀疑这个博物馆是否还存在,后来才知道它是周末休息。而我去普度寺大殿的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天,博物馆没开放,所以我才没有能够进入普度寺大殿。我对此感到很遗憾,一是如果能够离大殿近一些,并且进入大殿,我能拍到更多更好的照片;二是我很想知道大殿里面的样子,特别是想看一看《东华图志》中提到的那个位于大殿抱厦内的石砌圆坑。

虽然没有进入普度寺大殿令我感到有些遗憾,不过参观它的时候,我更多的感到的是舒畅。我很喜欢普度寺的宁静,除了附近的一些居民外,没有什么人会来这里。大殿前的广场因此显得很空旷。而离普度寺很近的天安门、故宫,却是人声鼎沸。还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普度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人们可以在大殿前的广场、绿地散步、休憩,大殿本身经过修缮后也被用作展室。不过,令我微微感到有些惆怅的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去欣赏普度寺大殿。大殿的许多部分很精美,像柱头的兽面木雕,墙面上的绿琉璃砖。本来就没有几个人来这里参观,来到这里的人,又会有多少人注意到大殿这些精美的部分呢?

通过参观普度寺大殿,我还想到:只有一个国家经济上富裕了,才能搞好文物保护工作。因为一方面,只有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传统,更加注重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文物的保护。另一方面,包括文物保护在内的文化事业是不能讲效益的。说得直接一些,这类事情都是赔钱的事业。普度寺大殿的保护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政府花了许多钱去腾退普度寺内的住户、学校,对其进行修缮。但修好之后也只能作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以及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中国现在仍然有许多应该保护的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与保护,我觉得与经济的欠发达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而言之,我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古建筑像普度寺大殿这样,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我还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懂得如何去欣赏普度寺大殿以及其他精美的古建筑!

 

图1:文物保护单位标识。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2:介绍牌。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3:山门1。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4:山门2:细部。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5:山门23。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6:山门前的多尔衮像。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7:大殿前广场的古树。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8:大殿全景。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9:大殿细部1:墙壁上的六方形绿琉璃砖装饰。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10:大殿细部2:柱头的兽面雕饰。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11:大殿新旧彩画的对比:左上方较暗的部分是旧彩画。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12:大殿的旧彩画。上方的彩画是旧的。现在,在许多古建筑的修缮过程中,都要保留部分旧彩画,旨在让观众进行新旧对比,使其能够了解新绘彩画的历史依据。只可惜许多观众都不会对修缮者刻意保留的这些旧彩画加以注意。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13:大殿的旧彩画。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14:大殿前保留的旧的石刻。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15:大殿前的广场旁边,散落着许多这样的昔日的石构件1。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图16:大殿前的广场旁边,散落着许多这样的昔日的石构件2。
老北京的记忆(9):普度寺大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