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在激荡 战略在谋划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 在上海举行

 老沈阅览 2014-06-19

思想在激荡 战略在谋划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

在上海举行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陈姝君 乔真真   编辑:陈姝君   日期:2014/6/17   点击数:1682  

2014 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于617-18日在上海举办。617日上午,由西南交通大学联手《光明日报》、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主论坛——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邀请了中外高速铁路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话高铁走出去。此次论坛以机遇、挑战、范式为主题,思想在激荡、战略在谋划,论坛更具感召力、更具影响力、更具权威性。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首先代表主办方欢迎了嘉宾们的到来。她谈到,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是一个新时代的声音,更是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去年1214日,我校联合《光明日报》在成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普遍赞许,今年再次举办高峰论坛正是为了深入探讨、凝聚共识、扩大影响,让中国高铁不仅能走出去,更要走得稳健、长远。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刘伟在致词时谈到,《光明日报》一直坚持面向知识界、面向知识分子办报,而高铁行业是知识分子密集的行业,是报纸热忱服务的对象。首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后,《光明日报》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西南交大的科研成果,关注中国高铁发展,与业内专家学者一起,共同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竭尽全力。

 

在表述了与学校与铁路行业的深厚渊源与情感后,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鹿金东提到,上海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轨道交通行业对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表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是上海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上海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支撑。

 

高铁走出去是系统工程,协办方代表、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树森在致辞里提出,要打造好这张国家名片,应注意: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提升高铁在工程建设、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推动我国高铁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的国际化;加强高铁走出去的跨文化交流,主动融入,获得支持与信任。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高振廷指出,高铁外交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名片之一,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都全力推动高铁走出去,每个中国驻外的外交官都是中国高铁的宣传员。高铁走出去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助于促进中国和相关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还将为区域性互联互通及区域一体化提供助力,这是中国为地区、为他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具体表现。

 

中国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铁,是当下中国最让人怦然心动的颠覆式创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在题为《颠覆靠技术,胜出靠服务》的发言中谈到。他建议,高铁走出去之前应让推广活动先走出去,同时,走出去的不应只是高铁,配套服务必不可少。

 

土耳其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丹尼兹·艾柯在致辞中介绍了土耳其正大力投资高铁建设,注重提升铁路速度,重组铁路运营方式,她表示,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黄金机会,她也表示,期盼土耳其与中国高铁的合作不终止于国境线,亚欧铁路的修建、钢铁丝绸之路的联接将为中国、土耳其,乃至沿线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主旨演讲环节,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打响头炮。他以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主旨、路径、举措为题,深入、宏观地分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徐飞指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主旨有三:推动交通成和,助力重建丝绸之路,以路权支撑新陆权。中国高铁走出去适逢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也面临资金筹措、技术标准、跨国营运等严峻挑战,深受国际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错影响。因此,徐飞谈到,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战略引导。在坚持和兼顾布局的重要性原则、时序的紧迫性原则、路径的可行性原则、区域的难易结合原则、线路的互联互通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徐飞就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布局和时序进行具体阐述。他谈到,战略布局包括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包括继续规划、磋商、加紧施工欧亚高铁、中亚高铁、泛亚高铁和中巴铁路四条战略路线;加快推进中非铁路建设;加紧研究中俄加美高铁。产业布局则应涵盖轨道交通的重载、高速、城轨、城际、常导磁浮、低温超导磁浮、高温超导磁浮等7中不同制式。战略实施的时间梯次方面,徐飞建议,高铁走出去的实施可首先快速打通南向通道,联接非洲大陆,优先选择泛亚铁路中巴铁路非洲铁路;随后,建设西向通道,贯通欧亚大陆;渐次选择中亚铁路欧亚铁路进入欧洲;建设北向通道,遥指美洲大陆;规划建设中俄加美高铁、积极参与美国东海岸高铁建设等。针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举措,徐飞从政、产、学、研、金等方面,建议统领战略实施,凝聚产业合力,构筑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国家智库,创新投融资方式。徐飞说道:中国高铁建设到哪里,西南交大的平台、学科、人才、成果、智库就支撑到哪里!他希望与各界同仁一起,借力上海的窗口和桥头堡优势,携手担当、共谋共进,持续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到走得进的战略实施。

 

国足不哭,国货替你们攻占世界杯!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王勇智俏皮地利用火热开赛的巴西世界杯,引入了他的演讲题目《中国北车挺进巴西世界杯》。他娓娓讲述了在巴西筹备世界杯过程中,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凭借过硬实力,在EMU动车组车辆全球招标中胜出,先后成功获得30EMU动车组项目和60EMU 动车组项目订单,并获得了巴西用户的交口称赞。王勇智表示,中国北车正以实际行动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奠基,他说:期待中国创造勇夺高铁世界杯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吴冬华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做了演讲。吴东华谈到,中国高铁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基础和条件。结合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沙特、巴西、土耳其、泰国等地的具体实践,吴东华提出,国家层面应建立走出去协调统筹机制。同时,他认为,打造我国高铁世界一流品牌是走出去的迫切需要,技术话语权是走出去的竞争制高点,地域适应性是走出去的基础条件,科技规划是走出去的方向引领。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铁路研究中心研究员M. Rapik Saat“Incremental High-Speed Rail Development in the U.S.: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美国高速铁路的增量发展:挑战与机遇)为题做了演讲。他介绍了美国的客运货运网络,探讨了美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路径、建设高铁系统的战略规划与机遇。他表示,在美国建设高铁所面临的技术与制度层面的挑战是显著的,应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分析客流,控制建设成本。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剑以《中兴轨交  联通世界》为题,介绍了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对轨道交通的助力所在:保障生产运营的安全,使现代化企业能高效经营,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客户服务。他谈到,中兴已经在轨道交通的国际化步伐中施展拳脚,并详细介绍了相关服务理念和具体工作。

 

论坛上,在嘉宾们的共同见证下,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西南交大(上海)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系统安全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相继揭牌。据介绍,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设立的宗旨是推动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有关的研究,为中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国家战略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上海研究院以我校雄厚的人才力量和技术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上海各种资源与优势,建设可持续发展性和战略性的产学研资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和探索政产学研资合作模式,将建成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综合性研究智库、科研平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南交大(上海)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是学校及上海研究院核心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平台,是科技企业孵化器。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中心作为上海研究院分中心,将站在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围绕TOD全产业链多专业整合,紧密结合项目实操开展研究、人才培养、策划和咨询的政、产、学、研、资联动平台。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系统安全研究中心,作为上海研究院分中心,将配合有关机构研究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组织安全培训;协助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和咨询;开展第三方安全评估认证;开展安全相关设备产品检验监测服务。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社会学家、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高柏以题为《打造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软实力》的主旨演讲为论坛收尾。他演讲中指出:相较于高铁的机车走出去、施工建造走出去,对国家而言,打通陆上通道这一中国陆权战略更具实际意义,因此,研究陆上通道相关国家的社会情况十分重要。要出口高铁,中国企业必须要了解进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进入策略。由此,加强对进口国各方面国情的认知能力、对国际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制定适合各国市场实际情况的市场进入策略的能力、国内出口高铁各有关行动主体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向买方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的能力等软实力,是中国高铁走出去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柏强调,这种软实力离不开强有力的国际研究能力和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撑,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他表示,依托国际国内研究网络,中心将发挥跨学科的优势,展开实证式的研究,打造一流的智库,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与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战略提供咨询服务,为发展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需要的软实力做出贡献。

 

出席论坛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研究员邹世昌,成都铁路局总工程师徐涌等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斯洛伐克、泰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巴西、南非等国家地区的驻上海总领馆代表;我校党委副书记何云庵,副校长范平志、张文桂,校长助理晏启鹏等校领导及校内相关专家学者。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范平志主持论坛。

 

617-18日,还将举行2014(第二届)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以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的三个分论坛。我校专家学将分别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