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撞新闻——9部与新闻有关的电影

 真友书屋 2014-06-19
           
作者/洪沁 马妍 孔静


编者按:据美国著名媒介评论杂志《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刊文称,在这个新闻业发展的艰难时代,我们还是要找一点鼓舞与乐趣。去看部电影怎么样?无论是通过一部现代调查惊悚片,亦或是一部在广播新闻黄金时代背景下烟雾缭绕的新闻编辑部里,对人物不屈不挠、正义凛然的描绘。我们都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


电影语境中的记者与媒体,折射了新闻业的进步,也反省它的迷失;张扬了新闻业的光荣,也指出了它的污秽。对于新闻业来说,电影不但可以说是一位诤友,也称得上一位义务的编年史家。


——《电影撞新闻 影像中的无冕之王》张修


1、《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电影,由黄建新指导拍摄。电影的开头,打工仔杨红旗三番五次跑到报社坚决要求报社发文表扬自己。他声称自己在一起强奸未遂案里救了一个女大学生。杨红旗的坚持不懈终于引起了报社领导的重视,派记者古国歌调查。可这位女大学生对此事却是坚决否认,甚至说自己从未见过杨红旗。随着调查的深入,古国歌得知杨红旗登报表扬的要求其实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心愿。而在警察女友的帮助下,他也很快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一面是想要维护自己清誉的女大学生,一面是一个农民儿子最大的心愿,古国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此部影片在2005年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以及最佳剧本奖。


2.《杀戮战场》(The KillingFields



《杀戮战场》(The Killing Fields)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72年,美军在越战中溃败撤离柬埔寨。《纽约时报》驻柬埔寨的战地记者辛尼选择继续留在当地采访。他聘请了柬埔寨人潘迪作为自己当地的翻译与助手。战火纷飞,两人的新闻生涯惊心动魄,并在不停的化险为夷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5年,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建立,辛尼全身而退。而潘迪却因没有护照被捕,由此目睹了红色高棉的残酷镇压,经历了地狱般的牢狱生活。1978年,越共入侵柬埔寨,潘迪趁机逃亡,最终与一直在寻找他的辛尼相遇。


此部影片荣获1985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三项大奖。


3.《真相至上》(Nothing ButThe Truth



《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是罗德·拉里又一部与政治有关的电影。女记者瑞秋从线人处获得了一份情报,内容涉及政府某次不光彩的行为。在丈夫雷的支持下,瑞秋报道了这一新闻。随后政府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将瑞秋告上法庭。负责此案的是为人自负的检察官帕顿。在法庭上,瑞秋被要求说出资料的提供者。如果她放弃保密原则,则可恢复自由与家人团聚,但这也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有其他人愿意向她提供信息,瑞秋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检察官开始向舆论和瑞秋的家人施加压力,而雷也开始渐渐抵抗不住,建议瑞秋屈服于国家。但瑞秋向雷说出了自己的选择:真相至上。


4、《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是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电影,1941年由美国 RKO(雷电华)电影公司出品,是一部讲述了报业大王凯恩一生的剧情片。美国报业大亨凯恩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死去后,一位青年记者受媒体的委托调查这四个字的含义。他随即走访了凯恩生前的同事好友,从报社董事长伯恩斯坦的口中,了解到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如何制造舆论使美国卷入1897年战争中的往事;从利兰的讲述中,了解到凯恩与美国总统的侄女爱米丽的婚姻、与第二任妻子苏珊的复杂关系及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等重要的经历。听过大量的讲述后,该记者又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凯恩的详尽资料,凯恩青年时代的经历以及与母亲的关系也被他知晓。影片通过讲述凯恩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5、《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hole



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是1951年由比利怀尔德拍摄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身无分文的记者丘克流落到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小城,他舌如巧簧地向当地报馆的主编推销自己,宣称自己是制造新闻的天才。在一次外出采访的时候,丘克意外的发现小镇店长里奥被困在了一个山洞里。丘克敏感的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新闻价值,他迅速联系州长、工程队与医生。随着丘克的一篇篇报道的出现,观看施救过程的民众陆续赶来,本欲离开的里奥的妻子因为看到有利可图而选择留下,并与丘克站到了同一阵营。丘克采用费时的营救方式来维持事件的新闻热度。几天内随着人群的不断涌入,营救现场俨然成为了游乐场。讽刺的是,在丘克与纽约的老上司讨价还价之时,洞中的里奥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部黑色电影批判性非常浓厚,把媒体与看客的心态描绘得淋漓精致,媒体界的丑态被无限放大,并且深刻揭露了整个社会的群像反应。


6、《惊天大阴谋》(All thePresident's Men



根据水门事件揭发人 Carl Bernstein Bob Woodward 所写的自传改编的电影。二人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水门事件里,他们历尽艰辛揭开政治黑幕,人物和事件一同成为美国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由五名盗贼开始,他们潜入水门大度行窃。本来是一桩不甚重大的刑事案件,却在 Bernstein Woodward 的追查下,最终撕开了一条大裂缝,矛头直指总统尼克松。从1972年到1974年,从尼克松竞选总统到尼克松连任上台,《华盛顿邮报》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被威胁。主编本·布莱德利的坚持使得 Bernstein Woodward 得以继续追寻事件真相,得到了重要线人“深喉”的帮助,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曲折艰辛后,水门事件真相曝光,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


7、《头版:纽约时报的一年》(PageOne: A year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



《头版:纽约时报的一年》又名《头版内幕》,是20116月上映的一部纪录片,该片进入了对于外人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纽约时报》的编辑部,为观众介绍了一个成熟的媒体内部的运作环境和工作体系。影片曾参加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


8、《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电视剧)



《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亚特兰蒂斯有线电视台”(简称:ACN)台前幕后的故事。主人公威尔·麦克阿里斯特是一家有线电视台黄金档新闻节目的主播,在前任领导调职之后,他被安排到一档新的夜间节目任职,并需要和陌生的节目制片人合作。整个制作团队用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方式来制作新闻,这在引来了公众和评论家目光的同时,也使得直播室的人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本剧的对话火力十足,观点碰撞激烈,故事情节交错精巧,同时弥漫着一种极端理想化的情绪。剧中,威尔是一个非常棒的新闻人,痛恨当今美国媒体的堕落,试图一个人挽救已经颓废不堪的美国新闻业。


9、《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



《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该片改编自同名话剧,故事来自于美国历史上一次英国记者弗罗斯特对美国总统尼克松真实的电视采访。有很多人将这次电视采访称为历史的转折点,因为他们认为这次采访永远地改变了电视采访的历史,而它对于美国政治历史的影响也颇为深远。不论这个采访的历史意义有没有被夸大其词,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