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知识]佛像的分类与造型样式(2)

 lee杂玩者 2014-06-20

[收藏知识]佛像的分类与造型样式(2)


       旃檀佛像:佛经说优填王是用牛头旃檀木(木质的一种)造释迦像,称为优填王像,为立像,其胸前有如树轮一样的衣纹,多为木雕,至今日本京都清凉寺还完好的保存着中国北宋雍熙二年(965)张氏兄弟所造的旃檀像(图13),传世品以明清所造为多。

       藏传佛像也喜仿此典故作铜旃檀像(图14),样式也仿木雕像。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至于佛经上形容释迦佛有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许多“相”、“好”在造像上是无法具体表现出来的。一般只有所谓“眉间白毫相”、“顶髻相”(即肉髻)等,能明确显示出来(图15)。

       第五相中所谓的“手足指缦网相”,也称“鹅王掌相”说佛陀的手、足指间有缦网相连,像水禽的脚蹼。我国北魏早期佛教造像上也可看到此种情况,北魏以后,此种鸟蹼形的手基本上看不到了,偶尔在唐代大型像上可以见到(图16a-b)。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据《法华经&S226;见宝塔品》释迦佛说法时,多宝佛从地下涌出赞叹,分坐席一半与释迦佛与之并坐(图17)。北朝石窟和单尊像多见。

       诞生像:表现释迦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形象,寺庙浴佛节时使用。为了供奉于水盆,一般多用铜铸,所见遗物以明清时代为多(图18)。

       苦行像:表现的是释迦在开悟前在雪山修行的情形,造型上呈瘦骨形象,明清时的铜、石苦行像尚有可见(图19)。

       涅槃像:即俗称的卧佛,表现释迦佛圆寂的情景,宋代大型木雕像较多(图20),早年多流失海外,市场所见绝大多数所谓宋代木雕多为赝品。

       菩萨相

       所谓菩萨,是指天国中低于佛的阶次的诸神,又,释迦没成佛前也是菩萨的身份。菩萨束发,袒上身,下着大裙,饰有项链、璎珞、耳环、手镯、脚镯,肩上搭帔帛等等,一般情况下,菩萨的身份是不能穿大衣的(图21)。

       观音菩萨:早期的观音菩萨像多是蓄须的男性。观音像的小胡须一直保持到五代,到明代还有时可见。据《妙法莲花经&S226;观世音普门品》说,观音有三十二种应化,是非男非女的。观音都可根据对方身形幻化,和他平等对话。所以造像中还有丰髯长须老者形的所谓男相观音(图22-23)。

       还有一种是观音三卜三身,基本上是女性的戴着风兜的形象,类似明代的德化磁观音形,但有各种职能,如送子观音(图24)、青颈观音、叶衣观音、鱼篮观音等,在明清时最受欢迎。

       唐以前的观音,都是一手拿莲花,一手提个净瓶,多为立像。唐朝中晚期开始出现一条腿跷着.坐在岩石上,像在休息的形象,称水月观音或南海观音、自在观音等,都是表现观音在南海普陀山紫竹林道场休憩的样子,形象上大同小异。宋代最流行这种样式的观音(图25)。如果有刻款是北魏的自在观音,肯定此像有问题,一种是纯粹的伪造,或者是真品加刻的伪款。

       观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也最受尊崇、除二臂外,还有四臂、八臂、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等等(图26)。

       度母:据说是从观音的眼泪变化来的,有二十一位,是藏传佛像。二十一度母身色不同,最受尊崇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图27-28)。白度母的特征是双腿跏趺坐,额上、双手心、双脚心各有一眼,身色白。绿度母只有两眼,右脚垂下踏莲花。

       弥勒菩萨:弥勒像的造型比较复杂。因弥勒是未来世界的佛,现时身份还是菩萨,在北朝石窟上或者石碑造像上经常是位于最上方。姿态有思维坐姿,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右手支腮思维状;还有交脚坐姿的弥勒菩萨(图29-30)。除了思维弥勒,还有思维太子,是释迦佛出家前的形象。二者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要靠铭文和在石窟及造像碑上的位置判断。

       唐时对弥勒信仰趋热,故弥勒多以佛装束出现。一般多以倚坐样式为标准像。表现他倚坐在兜率天宫宝座上,等待在龙华树下成佛,三会说法(图31)。

       藏传佛教对弥勒极为尊崇,多弥勒倚坐像或站立像,呈菩萨装,肩膀上往往有法轮或水瓶,这是弥勒菩萨的标帜(图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