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朗逸用车两年体会(选车、保险、故障、事故、油耗、保养)

 疾风劲雨0769 2014-06-20

此贴照片够30,字数过3000,够精华标准吧。

任何一件商品,只有长时间使用过的人,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我已经开了整整两年朗逸,是该说说说体会了。相信会给每一位想要选车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

一、选车篇

刚买车的时候发了个帖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里只发一些照片。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614-6846926-1.html

 

新车未挂牌照


屁股看起来很饱满



    左侧45度



   右侧45度



   发动机舱比较规整



贴膜作业中


品雅带胎压检测



 

1000公里留念



二、保险篇

新车在4S保了人保车险。因为有车库,盗抢险没有保,其他的像车损、划痕、第三者、不计免赔、指定专修、车上人员险都保了,加上交强险和车船使用税一共是7030元。现在想想,当时真没必要保那么多。第一年出过两次险,这在后面的事故篇里会讲到。第二年保险,经过对比,选择了平安车险,保险项目减少了划痕险,其他照旧,价格下降很多,共计4930元。第三年,也就是刚刚投保。充分感受到各大车险竞争的激烈,还有2个月车险才到期,平安、阳光、人保就开始挂电话联系保险。因为去年没有出险,我还选择了平安,电话车险告知现在投保给一些礼物,去保险公司看就是工具箱、收纳箱、雪铲、带电棒的应急锤。1年没出险,保险费下浮蛮多的,今年的保险项目依然没变,保险费加车船使用税4247元。

第一年保单扔了,从第二年开始贴图。

2011-2012年度商业险3595.91元,车船税480元,交强险855元



   2012-2013年度车船税420元,交强险760元,商业险3067元。


 

三、事故篇

我开车很小心,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事故,但还是有过小事故。第一起是刚开车的时候,没经验,倒车时左侧后视镜挂到路边的树上,把后视镜挂掉。因为是新车,很心疼,打人保车险电话,时间不长2个理赔员来到现场,拍照取证,因为是单方事故,很简单,定损后,去4S换了后视镜,一共460元,保险公司赔钱没有费劲。第二次事故不怪我。那天下雨,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有红灯,前车减速,我也减速,但刚减速就听咣当一声,把我晃了一下,坏了追尾了。下车看,后车一辆锐志追上了,他的栅栏断了几节,保险杠有划痕,我的保险杠漏了2个洞,可能是对方牌照扣撞的,都没大碍,但我的保险杠估计得换。对方很客气,一个劲道歉,说没踩住。把车停路边,责任很明确,他的全责,也没找交警,对方直接给保险公司挂电话,是阳光车险,一会功夫理赔员来了,拍照,然后一起陪我去4S定损。因为保险杠漏了,只能更换,好在倒车雷达没事。一条保险杠加喷漆1260元。对方付款,我修车。经过这两次事故,我的车到目前再没出过事故,去年1年没出险,保险费还下浮了。

提示大家,车出事故,不管多大,别着急,谁也不想出事,给交警和保险公司挂电话,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人解决,别跟对方急眼,也别对骂,没有一点作用。

第一次事故刮坏的左侧倒车镜



新车就拆车门,很心疼


车门防水膜做工还可以


在4S拍到的朗逸前防撞钢梁

 

防撞钢梁用料可以,后防撞钢梁也差不多厚度,但没有前面那层泡沫



撞坏的后保险杠,2个窟窿,漏了,必须换。撞上的时候感觉力度非常大,给我晃了一下,但保险杠伤的不算重,里面的后防撞钢梁被撞凹进去一块,修的时候没拍照片,说明一下。


撞我的锐志,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照片分辨率低,仔细看栅栏断了几小节。


四、故障篇

车用了2年,确实没有什么大的故障,但有些毛病还是让人难以忍受。

1、雨刷器响,从用车开始,雨刷器就时断时续的响,下雨的时候刮玻璃就是胶皮硬划玻璃的声音,太难听了,看论坛里面说很多车都这样,也懒得去4S弄,说换无骨雨刷能好一些,也没换,听说换了过段时间一样响。

2、收音机的收音质量不太好,听FM中广经常听不清,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天线的原因,有时候甚至没有信号。好在我听广播时间不多,一般都是听SD卡里面的音乐。

3、悬挂有点硬,速度稍快点(20-30公里吧)过浅坑就听到“咣当”一声,我以为磕到底盘了,感觉不舒服。

4、异响。相信开朗逸的人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吧。我的车响过的地方是:中控面板,响过一段,后来莫名其妙的不响了;前扶手与车座椅处,响过一段,后来莫名其妙的不响了;右侧车门,持续响了一年,尤其低速的时候很明显。

5、水温告警灯误报。朗逸没有水温表,但有水温告警,遇到过一次误报,看到黄色的灯亮起,以为有故障,停车检查没有什么问题,开到4S也没查出问题,加了点防冻液恢复正常。

6、刹车盘异响。这是最难让人忍受的,平时没问题,只要下雨下雪,轻踩刹车就会有种尖锐的金属摩擦声,方圆几十米大伙全看过来。弄的我下雨天都不好意思踩刹车,去过4S,说没法解决,很多车都这样。这个缺点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7、漏雨。这个故障很弱智,是大众的低级错误。我曾经发过帖子讲漏雨的事情,大家可以参看以前发的帖子。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614-7757593-1.html 

   先贴一些当时漏雨的照片。

  

   看起来有点湿漉漉的后座地毯,右下角黑色的是霉菌斑


 

   使劲按下去就渗出水来。


地毯揭开一看,里面积水没过一个指关节



积水够深的



2010年的夏天,我家楼下的奇景,晒朗逸


只要雨后天晴,就要把后座地毯揭开晾晒,在当时没查到漏雨原因之前,晒朗逸实属无奈之举。



当时很多网友帮我分析原因,我也去了4S多次,但4S也没找到原因。我也去车人网进行了投诉,但无果。在第N次下雨车内进水后,在4S终于查到了原因,竟然是前挡风玻璃左上角一处1元硬币大小的地方没有打上玻璃胶,导致雨水顺着漏洞沿着A柱进入车内,在车后座处汇集。4S打上了玻璃胶,故障解决。虽然折腾我很多次,但故障解决了,4S的态度也很好,我也没向大众要求索赔。但让我无法容忍的是厂商的态度,因为之前在车人网投诉过,后来车人网给我发过来邮件称“厂家客服回复如下:客户反映车辆问题。对此我部即进行了调查核实和相应处理,现将情况说明如下:1、经了解,该客户车辆购于2010425,客户反映左侧后座地毯进水,要求给予尽快解决;2、接到客户反映问题后,我们立即协调经销商对客户车辆进行了检查,经检查该车左后侧下部进水为车辆在积水处行驶,积水漫进车厢所致,并非车辆本身质量问题;3、对此,我们已协调经销商向客户作了解释,建议客户自行付费处理。”CNMD,大众,你们厂商一没有调查,二没有提出处理办法,竟然编造事实说是我开车过积水导致车内进水,想掩盖自己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客户损失。本来此事我没想追究什么,谁还没有失误的时候?但把自己的错误说成是客户的错误,这种态度是无论如何无法让人接受的。所以,我对每一位想买车的网友建议,请不要购买朗逸,也不要购买上海大众的任何一款车,因为厂商根本不懂得尊重消费者。

 

这就是漏雨的罪魁祸首,前挡风玻璃左上角,黑色物体是后打上去的玻璃胶



五、用车篇

朗逸是很普通的家用轿车,动力一般,喜欢飙车的就不用考虑这款车了。不过,我买车就是代步,没有飙车的意思,所以不太在意动力性能。下面说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1、油耗。我有记加油记录的习惯,从买车到现在每一次加油都记下了。在汽车之家我的油耗里面有详细记录,2年来一共加油54次,总加油量1532.30升,总加油金额10976元,行驶19302公里(小城市代步,很少出去跑,所以里程少),平均油耗7.8升。感觉朗逸跑国、省道时速80-90公里时最省油的,平均油耗可以不到5;市内行驶比较费油,最高可以接近10,平均7.8的油耗我还能接受。

2、保养。用车2年,没有大的故障,除了因事故换过后保险杠和左侧倒车镜,没有更换其他部件。因为里程没到2万,所以只做过3次保养。第一次4000公里免费更换机油、机滤。第二次11000公里更换机油128元、机滤63元、空调滤芯43元、空滤滤芯53元,工时费50,一共330多点。第三次16000公里更换机油、机滤,工时费一共210多点。去做保养4S态度不错,速度也挺快。感觉朗逸的保养并不贵,小保养200多,应该算比较经济的。

保养中的朗逸


放机油


继续放


换下的机油滤芯,非常脏


换上新滤芯



 

3、车上用品。刚买的时候车内有异味,买了几包活性炭扔车里;网上买的坐垫,冬一套、夏一套,网上买比实体店里面便宜,品种也多,大家可以去网上看;买了2套脚垫轮换用;买了电子狗导航仪一体机,出门防止迷路和偷拍;买个灭火器以防万一;为了防止碰瓷,买了一个行车记录仪,大家若需要,就买那种无缝衔接的,录像片段与片段之间没有停顿。车上用品根据个人喜好,我喜好朴素,车里几乎没有装饰,刚买的时候贴了车膜,夏天不用那么晒。至于封釉之类的感觉没必要,这车也不开一辈子,过些年会换,不用事事在意。

开了2年的朗逸



   

 

总体评价,朗逸就是很普通的家用轿车,代步工具而已,不要抱着“自己的孩子,别人打不得”,“车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的心态,容不得别人说这车如何如何。平心而论这车保养也不算费钱,油耗也可以,如果不是因为出现一些问题,我对朗逸的评分可以达到80分,但正因为出现了众多所谓的“小毛病”,我给朗逸的评分是59分。感觉大众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明显问题,请不要以“10来万的车就这样”为借口,10多万也是钱,我花100块买个玩具,厂家也得保证质量吧。大家普遍反映的朗逸雨刷异响、刹车异响、车内其他异响,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我的车出现了没打玻璃胶导致漏雨的低级错误,厂家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熟视无睹,可能是让中国消费者惯的病吧。如果大众继续这样下去,迟早被消费者抛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