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寒冬夜行人》

 优雅a 2014-06-20

读《寒冬夜行人》

——艰难的阅读之旅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看到这样开始的一段故事开头,我以为《寒冬夜行人》的故事还没开始,这第一章可能只是编者或作者的前言,所以一口气读下去,当我看完第一章,到<寒冬夜行人>这一章,以为故事从这里开始,在前几段落的环境描写之后,终于看到作者的出现,但是文章的语言的语气还是和第一章的一样的只是像是以说话的用口语直接陈述的方式的写作。我强忍着不解的好奇之心看下去,随着书中的这个“我”等待故事的开始,但是“我”又在干些什么?在火车站下车,然后打电话?……不知道是作者出错还是我自己的理解能力太差或者意识模糊,书中的“我”到底是在哪里,干些什么,发生些什么事?一个个事件发生在交错的时间并且没有必然的联系,让我不得不怀疑接下来我要读的这本小说到底是不是一本完整的小说,还是只是一篇叙事文,或者只是这样记录一个在时间上滞留了的旅人所经历的一些杂乱无章的一些琐事,正如书中说的“也许作者和你一样,还未考虑成熟,你这个读者是不是也搞不清楚,读这篇小说会给你带来什么快乐?”我不得不疑惑,难道这一章也还是《寒冬夜行人》一本书的前言或者解说吗?因为<寒冬夜行人>这一章的写作没有一个清晰,或者说是连接在一起的时间线索,几乎可以说是好像完全没有时间顺序的概念。接下来又到了第二章,那么《寒冬夜行人》的故事是应该开始了呀,还是是我借错书了?我要借的书应该是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而不是与其相关的一些评论解说或者读后感之类的书啊!

第二章里,前面的主人公“我”消失了,而出现了第一章曾出现的“你”,“你”是谁?读者吗?那就是我自己吗?不,好像有点混乱了,我是书外的读者,不是书中的“你”,所以怎么能对号入座呢。书中的“你”也在看书,而且,巧的是,他看的书也是伊塔洛·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不过他也借错书了,书本装订出错。借错书?我现在手中拿着的这本书不会真的也是借错了吧!他跑去问书店老板,书店老板答话说“啊,您也碰上了?已经有好几位来提过意见了。今天早晨我已经收到出版社的通知。您看,‘在发行本社书目中的新书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一书的部分装订有误,必须终止出售。……”看来我也确实要去确认一下我手中的这本书到底是不是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然而,这得到了肯定的证实,手中的这本书确实是我要的卡尔维诺的书。

把书完完整整地认真地看了两遍,由于这些篇章之中找不到很多相关的故事情节。文章的结构超乎我们传统的对文学小说的注重情节构造的理念,看完此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凌乱,让人悬浮在静止的时空看到一些不完整的片段场景。当我试着把书中的章节抽出<寒冬夜行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顾眩晕>等等这十章看似扦插进去的独立小说篇章,而把书的第一章、第二章一直都到第十二章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寒冬夜行人》故事情节。这样似乎能更好的把书中男女读者恋爱发展的故事较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夹在这十二章里的那十个故事,情节上互不相连,似乎有点多余,但是每个故事开始似乎都给人带来一种悬念,让人不解于这样的情节安排,而这本书能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故事情节就在那十二章之中。细细体味了一些有联系的情节,就发现了男读者和女读者由读书而开始的一段恋爱故事,由认识到交往再到他们的结合而结局了的故事。这个恋爱故事不同于一般的爱情小说的情爱写作,男女读者的恋爱以看书为线索联系始终,但是对两人在一起的场合又没有太多的正面的描写和刻画,只是通过一些奇怪的事件把两人联系到一起。两人的情感经历也有起伏,男读者怀疑有人通过书本与女读者进行无声的交往。书中对于男女读者这段情感波折的描述有很强的现实意味,男读者这种看似合理却又似无理的行为,就好像现实中大多数的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由于对自己的全心投入了的感情的那种患得患失的焦虑而产生的不确定和不信任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在男读者的身上巧妙的表现出来,自然而然的让他决定去找书的作者,去证实他的怀疑。男女读者恋爱故事的结局,也就是《寒冬夜行人》的结局,很简单、很自然、很圆满,以他们的结合而收尾,但是他们的《寒冬夜行人》的阅读还在继续,人生也将继续。

我并未读懂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其创作形式似传统的叙事手法,但是又采用现代小说的结构,一些情节的错综,节奏的快捷,让人难以揣摩其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看是现实的写作,却又有超乎现实的部分,但是他所深刻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现实,这一点是肯定的。书中有很多写作手法创新的地方,比如说作者主要写的是男读者和女读者之间的故事,但是又在其中加入书中的“我”这个作者的自我的描写章节,把作者和男女主人公联系到一起的写作,这种写作特色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对传统的阅读和审美兴趣也进行了颠覆。这种让读者也参与的阅读,令人耳目一新,让读者也模糊了现实和文学虚构之间的界限。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创作有点类似,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创作,他让《堂吉诃德》的书中人物谈论文学,让下卷中的人物谈论《堂吉诃德》上卷及其人物,甚至谈论上卷中出现的自己,创作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几乎被彻底抹杀。同样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的戏中戏也有着类似的效果,都是打破了创作和现实的界限的写作。在读《寒冬夜行人》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似乎能设身处地的和书中的“读者”经历着阅读的期待和困惑,或许这种能让读者全心投入的效果正是文学创作的魅力所在。

阅读是一段孤独而艰难的旅程,很难读懂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但是其写作的奇特构想和内容结构的安排很吸引人。初看这部作品时不觉得其有什么伟大的价值,但经过细细体味,确实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文学才能。虽然我并未真正全面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是在这个寒冬,我也似乎作为一个旅人和书中的读者一起进行了一场苦涩而有意思的阅读旅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